他人食饱,公无馁乎?

来源 :人文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hotd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 王阳明首先以“知”说“万物一体”,认其当从“感应之几”上看。感应之几有二用:一方面一气流通,正是万物一体给出了人在天地之间的位置;另一方面,圣贤有分,人对万物的普遍的恻隐顾惜之情成为万物一体的开始。他也看到,二用又必归一几:“才能之异者”悲天悯人的救世热忱,与“才质之下者”各随其分的尽职精神,二者的搏斗、协调,只能指向人性的陶冶和养成。作为一种理论,王阳明的万物一体说实质上是一种事关修道的审美直感论,它坚持了儒家知行合一的品格,“行”之而成,与“政治哲学”有很大的距离。
  关键词 王阳明 万物一体 圣贤有分 政治哲学 审美直感 牟宗三
  〔中图分类号〕B2482;B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09)06-0048-07
  
  儒学在何种意义上可以被称为一种政治哲学?支持者可能会说,这根本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个事实,中国儒学传统自孔子以来就一直以“内圣外王”为依归,即是明证①。然而,儒学中的内圣外王思想是否应该在西方意义上的political philosophy的框架下得到解读?这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而是牵涉到儒家思想与当代生活是否可以融通、如何融通的重大课题。本文拟对儒家内圣外王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万物一体”②说进行分析,以期体贴儒学的性质和界限。
  
  一、知万物一体
  
  首先,王阳明以“知”言万物一体:
  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③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④
  恻隐、是非,在孟子分别为仁和智,现在阳明却将其全部收摄于“知”之下。他强调,此处的“知”并非外在意义上的“知道”,而是“如‘知州’、‘知县’之‘知’,知州则一州之事皆己事也,知县则一县之事皆己事也。”②③⑤⑥⑧吴光等编校《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3、4、124、107、108、968页。)不过,如果说“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饥,必已自饥了”②,那么现在阳明的问题就是,人为什么能够“知”“天地万物本吾一体”?《传习录下》有一条:
  
  * 该项成果受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校内基金资助,亦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08FZX001)“儒家文化与当代生活:牟宗三美学思想批判”的阶段性成果。
  ① 例如牟宗三的《政道与治道》(台湾学生书局,1961年版)即以“内圣外王”为架构来回答儒学如何现代化、如何榫接并提升西方意义上的科学与民主等问题。蒋庆也认为,孔子儒学有“内圣儒学”与“外王儒学”之别,前者即“生命儒学”,后者为“政治儒学”(参阅氏著:《政治儒学中的责任伦理资源》,载刘军宁等编《市场社会与公共秩序》,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257页;《从心性儒学走向政治儒学》,载《当代新儒学论文集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作用。从“教材要回归本真生活,实现由学习走向生活”“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实现多角度挖掘学生潜力”“问题化学习才能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主阵地;育人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04-
摘 要:教师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还要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通过创设散发生活气息的情境、品读富于“情感韵味”的语句、表演感受“身临其境”的真实、续编激活“创意无限”的想象等策略,达到语篇以情动人的目的,让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英语。教师走进生活才能让学生走进生活,调动学生的各项功能感官,设计深挖主题意义的活动,实现英语课堂的情感升华。  关键词:小学英语
内容提要文学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较之新闻媒体、政治经济以及国际关系领域所展现的中国形象,当代文学塑造的中国形象具有较高的价值信任度和可接受度。莫言的作品关注当下题材,在对外传播中建构了批判和反思的中国形象。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及获诺奖后西方媒体的评价,折射出中国文学对外传播中的西方想象中国问题。  关键词当代文学对外传播中国形象莫言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
内容提要对于蒋庆,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以标签化的方式来理解他,认为他是一个原教旨主义者、以鼓吹传统性来对抗现代化及与现代化相关的现代性。蒋庆的某些动作也似乎在加强人们的这一看法。其实,在现代与复古之间,蒋庆并不只站在哪一方,更多的是在二者之间纠结与矛盾,蒋庆未必完全反现代性,因为他意识到现代化不可阻遏,但又试图通过阐扬“传统性”的复古方式来改变现代性。因此,从蒋庆的复古态度、对现代性的思考以及是否承认
摘 要: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校园建设借助了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家校沟通方式以及互动机制的变革,构建起学校、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良性认知与互动,最终达成教、学、评的最优化。以石家庄市国际城小学的智慧校园建设为例,探讨互联网背景之下的小学课程改革与实践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互联网 ;智慧校园  中
[摘 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科学性和艺术性。课堂提问,是我们实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课堂提问要因文置问,因人设问,讲究提问的角度、技巧、方式与学生的个性心理,从而达到课堂提问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提问艺术;举例论述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教学艺术,又是一门教育科学。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是我们实行启发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平淡的提问,使学生毫无
摘 要:语篇是教材的核心内容,是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载体。语篇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创设具有情境性的“生活性问题”引发文化认知冲突,基于“进阶式问题链”驱动学生思维发展,延续“语篇问题情境”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全方位地感知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语篇教学设计;问题情境;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要:“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和应用价值,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多种学习能力。教师从研读课标、解读教材、研究习题、研究教法等方面着手,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理解和把握教材,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生,从而锻造学生思维,直指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品质;解决实际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
[摘要]教育是一门艺术,它不但要教学生掌握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不断地反思,找出成功与失误之处,不断改进,促进教学水平提高,更好完成“教书育人”这一神圣使命。  [关键词]初中物理 ;反思;育人  初中学生慢慢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加上细心专心,往往能把生活、自然和物理知识联系起来。通常能把从自然、生活中得到的经验,运用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上来,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进而
[摘 要] 学校民主管理就是落实以人为本,强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促进学校和谐、科学的发展。推进学校民主管理进程需要讨论通过有关制度,不断强化制度意识;认真落实教代会提案,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关键词]教代会;制度;民主;管理  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加强该项制度的建设,是落实以人为本,强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促进学校和谐、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此,学校要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