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部检测全国中小学生音乐素养测评过半唱歌跑调引发的教学思考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ion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育部最新发布的艺术学习质量监测报告中显示,抽测的4万5千名中小学生唱音乐教材上的歌一唱就走调,音准达到中等水平的小学生只有40%,音准达到中等水平的中学生只占35%。这次质量检测中还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通过听来鉴赏音乐,学生的表现普遍不错,但是,检测学生唱歌的音准,情况就令人担忧了。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扪心自问,不断反思,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结果?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现将笔者的所思所想,以及课堂教学经验在此分享,自认为这些年在教学上的坚持,要比以上數据理想得多。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素养;音准;教学思考
  一、导致音不准的现状分析
  教育部的这一报告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随之而来的就是追问无数的为什么。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问题的根源最后指向了音乐教师,并赤裸裸地指出音乐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出了问题。笔者也深思过这一问题,也接受这一结论,因为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唱通俗歌曲整体音准都不错,但是唱音乐教材上的歌曲音准就偏差很大。原因可能在于我们过于注重的是传授歌曲知识、技能,所学习的歌曲往往被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导致歌曲被肢解成碎片,缺乏整体的聆听和感受,我们总是觉得,不这样上音乐课就不叫教学。可能这种缺乏整体感受与聆听的训练,才导致音准的偏差。在这,我们有必要正确认识唱歌“跑调”的原因。我们在正式认识音律的时候,就清楚地知道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唱歌需要发出乐音,不是刺耳的噪音,乐音是有规律的振动。例如,钢琴88个音中,每个音都是有绝对准确高度的;我们学习声乐专业的,就清楚地知道歌声是由气息振动声带所产生的;要想唱准具体音高,则要求声带振动的频率和该音所振动的频率吻合,那么就是唱准了,否则就是走音;如果一连串的音都没唱准,那么就是跑调。
  二、造成跑调的重要因素
  造成跑调的重要因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听觉出现偏差。我们人类的听觉具有神奇的能力,闻声识人、听声辨物。例如,当你听到钥匙的碰撞声,就会猜想有人即将打开门,声音能在脑中与各路神经系统建立连接,是对世界的探索及理解重要的能力。我们的孩子应该在3-6岁之间就应该介入音准的训练,这是经过研究公认的黄金阶段,这个阶段孩子刚好在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试问我国的学前教育真正落实孩子音准训练的有时多少?少之又少。那么保守估计,我们的学生70%都错失了这一黄金时期的音准训练,到了小学,我们是不是就听之任之呢?当然不可,我们还是有很多弥补的渠道可寻。
  三、解决唱歌跑调的策略
  (一)首先从呼吸入手,要有正确的呼吸方法。我们生活中发出的声音,如说话、喊叫、哭笑等。每个人的情绪不同,则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都会不同,情绪激动时声音位置会变高,音量会变强;情绪低落时声往往会变得低沉,这些声音的变化都和呼吸是紧密相连。歌唱的呼吸和生活的呼吸有着一定的区别,它是有着预期控制的。这种呼吸是需要长期训练才能做好的。
  1.学习蚕吐丝的状态,保持微笑,微微露出牙齿,深呼一口气,再均匀的将气息发出“Si”的声响,就如同春蚕吐丝般将气息均匀的送出来。该练习一定要引导学生气息的“均匀”,只有均匀的送气才是有控制的气息。
  2.绕口令游戏。如,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青的多红的少,再深吸一口气开始数。一个枣,两个枣,三个枣……十个枣,九个枣……一个枣,一口气说完才算真的好。这个练习注意吸气时口鼻同时参与,腰围和腹部要有明显的膨胀感,这样的气息才会更加深沉。数枣的过程中,口齿要清晰,不可一味地追求快而导致含糊其词,这条练习不仅能锻炼气息还可以锻炼普通话。
  3.打嘟噜练习。孩子们喜欢“打嘟噜”,就好像摩托车发动机的轰鸣声。这个练习需要放松双唇,让嘴唇轻轻地合拢,牙齿要松开,再送气让双唇发出“嘟”的响声,用纯五度音级半音向上或向下的模进。这个练习能够帮助学生找到气息与声音的紧密联系,一定要引导学生放松双唇,双唇过于用力就会导致口腔、颈部肌肉群过于紧张,如果这样练习会起到负作用。
  4.中高年级还可以加大强度,让孩子双手握拳,有力的向外做推动的动作,面带微笑,同时口中发“FU、XU、SI”的气流声,从一拍一字开始,到一拍两字、一拍三字,再返回练习;一组练习坚持一分钟即可。因为这个练习针对小学生而言是非常累的。笔者带领学生实践过,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气息会有着飞跃式的进步。
  3/4
其他文献
【摘要】“开放式”阅读教学扎根于文本,着眼于课题、文段、词句,旨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开放式;阅读教学策略;文本资源;语文素养  在课程改革的当下,我们不难发现有一些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运用了许多花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不过是把学生牵到自己设定好的思路,好让学生回答出预设的答案。这些老师还没真正地改变教学观念,把自己套在狭窄的、空间有限的“羊圈”里,希望
一、幼儿园计数教学的课程法律依据、本质及其重要意义  (一)幼儿园计数的课程法律依据  为全力推进幼儿教育素质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幼儿园教育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为依据制定国务院组织幼儿教育专家编写了印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纲要》中对于计数的阐述是这样的:引导幼儿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可以说,这就是幼儿园开展计数课程的法律
【摘要】本文以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方法指导作为论述对象,阐述现今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详细探讨小学生在课外阅读方法上的指导:一是创设书香氛围,二是健康作品指导,三是继承传统与创新的读书方法的指导,四是以激励性阅读评价促使学生形成阅读自觉性,五是规范课外阅读管理,形成阅读习惯。  【关键词】书香氛围;作品指导;方法指导;阅读评价;阅读管理  小学课外阅读是指小学生除了阅读语文教科书以外,我们还要提倡小学
本报综合消息 10月23日,广东省教育厅召开全省义务教育学生生活费补助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补助专项整治工作视频会。廣东省教育厅设主会场,21个地市设分会场,共400多人参加会议。  会议传达了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精神,提出了做好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住宿生生活费补助和营养改善计划补助专项整治的工作要求。会议要求:一要增强专项整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各地要把
【摘要】教学中,随着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意识提高,各学科各阶段的教学都在抓主体。高中语文也不例外,然而,笔者发现,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欠缺严重,实际情况与新课标要求的情况不相符合。本文将从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展欠缺原因以及应对策略进行相关阐述。  【关键词】中学生;语文;教学;主体性;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力求改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新媒体对于德育教育的意义,指出其能够拓展学生思想道德的构成空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突破学生封闭式成长环境的束缚。然后从教育教学方法、复杂环境和管理难度等方面着手,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初中德育工作中面临的难点。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初中德育工作的实践对策,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以期为广大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新媒体;初中生;德育
【摘要】小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过渡时期。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小学教育工作者在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全学生的体魄,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好的成长。要做到这一点,体育课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学校应该注重体育课的开展,使体育课能有效地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育;身体素质  体育课是小学生在校进行
【摘要】如今,因为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持续推进,英语文化在我国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也在持续上涨,在一些学生中出现崇洋媚外的倾向,而我国传统文化却未受到学生的喜爱和追捧。所以,本文重点对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的小学英语渗透传统文化展开研究,首先分析小学英语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紧接着论述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最后针对基于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小学英语渗透传统文化提出相关意见,来激发小学
【摘要】“真、善、美”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灵魂核心,是其高层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就要发挥文艺主题“真、善、美”的核心思想。虽然小学音乐课程并不是高考的必修课,但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育学生的健康人格至关重要。但是,如何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有效开展音乐教学,已成为决定小学音乐教学成败的关键。小学音乐课程作为一门人文学科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数学题目类型,为学生细致化地讲解相关的解题技巧,并不断加强对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就此,本文详细论述了提升小学生数学解题技巧的方法,以期为广大小学数学教育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解题技巧;方法  小学数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力要求较高,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存在较大的难度,很容易丧失学习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