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胆碱酯酶药对寻常型天疱疮鼠模型棘层松解的影响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xtersk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鼠模型研究抗胆碱酯酶药对寻常型天疱疮(PV)棘层松解的影响.方法 将55只Balb/c新生鼠分为4组,模型组:15只,将PV患者血清通过皮下注射BALB/c新生鼠建立PV鼠模型;溴吡斯的明组、甲硫酸新斯的明组:各15只,在注射患者血清的同时,分别注射溴吡斯的明及甲硫酸新斯的明;对照组:10只,皮下注射生理氯化钠溶液.从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和直接免疫荧光三方面评价抗胆碱酯酶药对PV鼠棘层松解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单独注射PV患者血清能在BALB/c新生鼠中诱导出PV的改变.模型组棘层松解程度高于溴吡斯的明组(H=21.584,P< 0.001)及甲硫酸新斯的明组(H=20.641,P<0.001),对照组BALB/c新生鼠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抗胆碱酯酶药可降低PV鼠模型的棘层松解程度。

其他文献
患者男,62岁,因双侧掌跖麻木、疼痛3个月,双下肢环状红斑14d,于2013年7月26日就诊.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手足麻木、受外界刺激后刺痛,未予诊治,14 d前左侧膝关节外侧起米粒大小红色丘疹,逐渐向外扩大呈环形,无痛痒,于当地诊所给予维生素C、西咪替丁、葡萄糖酸钙、病毒唑、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皮疹有所消退,双侧掌跖麻木、疼痛感无改善,并伴双手握拳困难,入院5d前,双下肢皮疹明显增多、融合,并
期刊
目的 观察顺式咪唑啉衍生物nutlin-3对人A375黑素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研究其机制.方法 将A375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细胞接受2.5、5、10 μmol/L nutlin-3处理,对照组细胞采用二甲基亚砜处理.分别于作用24、48、72 h后,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p53蛋白表达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以及细胞凋亡;Transwe
组织细胞在受到包括烧伤在内的各种外界因素的刺激后会发生一系列非特异性防御反应.应激反应中可产生对细胞起保护作用的应激蛋白,主要是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protein,HSPs),它能快速、短暂调整应激过程中的细胞机能,保护细胞免受损伤,并有助于细胞恢复正常的结构和机能.烧伤作为一种对机体组织的强烈刺激因素,不仅造成局部热损伤,同时伴随着严重的应激反应,并带来许多内脏并发症,其中烧伤后急性
期刊
患者女,8岁7个月.右臀部紫红色斑8年,右下肢较左下肢逐渐增大7年余,多发性赘生物1年.皮肤科检查:右下肢较左下肢肥大且长,皮肤鲜红斑痣,皮温增高及皮肤大量赘生物伴有恶臭.X线、磁共振成像、多普勒超声提示高流速脉管畸形.皮肤病理可见血管增生,成纤维细胞增生及红细胞外溢,诊断为伴假性Kaposi肉瘤的Parkes-Weber综合征。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淞教授因病抢救无效,于2014年5月18日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不幸逝世,享年84岁.于淞教授1930年9月出生,吉林桦甸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8年6月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系,1962年12月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工作,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讲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82年任主任医师、教授.1962年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主任
期刊
便秘的流行病学调查  慢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症状,其病因复杂,涉及多学科,给患者带来许多苦恼,影响生活质量.随着社会发展、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增加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便秘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们健康。
期刊
目的 观察和评价不同疗程1%卢立康唑乳膏治疗足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对照研究,将入选患者按照试验中心分层随机分成3组,包括卢立康唑短疗程组(外用1%卢立康唑乳膏,每日1次,共2周,后2周使用安慰剂)、卢立康唑长疗程组(外用1%卢立康唑乳膏,每日1次,共4周)、联苯苄唑对照组(外用1%联苯苄唑乳膏,每日1次,共4周).开始用药后第2、3、4、6周评价临床和真菌学疗效
患儿女,9个月,因发现左下睑包块3个月就诊.患儿3个月前左下睑不慎被撞击出现皮肤淤斑,未予特殊处理,1个月前感冒后原撞击部位出现一个质硬包块,突出皮面,无破溃,伴轻压痛.至我院就诊.初诊为血管瘤?建议活检,组织病理报告: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中层局限性区域胶原纤维间隙明显增宽,血管轻度增生,有散在扩张的淋巴管,小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AB染色阴性.疑为横纹肌肉瘤.彩超检查,结果:肿块血管
期刊
临床及实验研究显示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可导致胃黏膜损伤,但其确切机制不明.有研究显示NSAIDs可抑制黏膜细胞DNA合成及增殖功能[1],同时可导致胃黏膜细胞凋亡[2]。
期刊
患者 男,72岁。因脐左侧结节3年,增大半年,于2013年6月来我科就诊。3年前发现脐左侧一蚕豆大皮色结节,无痛痒,近半年迅速增大,高出皮面,呈暗紫色,表面呈分叶状,无明显自觉症状,无发热、咳嗽、胸闷、乏力和消瘦等不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