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作难,习作指导难。有人开玩笑似的说:“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和老师普遍认同的突出问题。
[镜头一]习作指导课上,老师们常常又是引导学生们读例文,又是帮助讨论“习作要点提示”,还就本次习作从结构到内容,甚至连开头、结尾到具体的谴词造句都做了反复讲解。动笔了,学生并没有像老师期望的那样下笔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有的紧锁眉头,有的咬着笔头,有的写了一段话,回过头来数数有多少个字,看离老师的要求还差多少……批改时,老师叹息抱怨:“课上讲那么仔细,这学生习作怎么成了流水帐?怎么一点不具体?怎么像挤牙膏似的……”
[镜头二]许多名师的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却能畅达自己的见闻、感受。习作真情实感,精彩时时呈现,听课老师情不自禁拍手鼓掌……
为什么出现如此截然不同的境况呢?仔细琢磨,名师固然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是我们不可达到的,但更为重要的一点,笔者认为:他们在课堂上淡化了所谓“文法”的指导,而是通过各种方法、手段唤起学生的情感,调动他们头脑中的情境及社会、生活中的场景。习作就是想办法让学生重温情感、再现情境、再现生活等,让其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真切的情境再现中,写真事,抒真情。
一、再现情感 真心表达
情感是生活的积淀,是文章的灵魂,更是学生作文的源动力。只有引发学生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让学生产生倾吐欲望,学生才能在激情满怀中用真心写出富有生命力的文字。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新概念作文”一课的习作指导中,先让学生在最干净、最洁白的纸上写下最爱的五个人,然后让学生把这最爱的五个人一个个地划去。在此过程中,王崧舟老师一次又一次语言的情感渲染、再现,把学生带入到了情感的波峰浪谷之中。老师:1.“因为是你最爱的人,所以你的字要写工整,你写下他的时候,他(她)的笑容表情可能就在你的眼前。”2.“当你拿起笔面对最爱的人的时候,听到老师的指令,要把他划去的时候,你的感受是什么?你仿佛划去的是什么?”3.“就剩两位了,而且我相信这两位一定是你最亲爱的人,请你盯着这两个人默默地看一分钟,你看到的不再是四个中国汉字,你看到的仿佛是他们的眼睛,他们也用眼睛看着你,你眼前一个个故事出现了,这故事、这情境,让你刻骨铭心,老师现在让你把最后这两个人也划去。”4.“从上课第一分钟到第三十分钟,我们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从鸟语花香的春天跃入到了冰天雪地的严冬。老师相信这一幕幕已留在了你的脑海里,更留在了你的心里,拿起笔记下你的感受。”5.……面对字字皆深情的语言,学生的心灵一次又一次被震撼、被撞击,以至于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最后,学生在情中、在泪中写出了激荡人心的文字。教师的这种语言再现,做到了教学过程情感化,诱发了学生的习作情感。让学生钟情于练笔,融情于文字,抒情于纸上。
二、再现情境 真切表达
习作无话可写这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慨叹。其原因之一是学生头脑中没有影像,习作材料枯竭。为此,我们应根据习作教学的目标来创设、再现情境,调动他们的感官去含英咀华,捕捉写作素材,触发写作灵感。上海浦东师范附小贾校长在全国“情境作文”教学研讨课中,让学生据词造句,据句造段,据段扩篇。在处理据段扩篇这一教学重难点时,让学生创造性设计情节,登台表演。再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歇后语编故事”这一习作时,他和学生一起栩栩如生地表演了《黄鼠狼给鸡拜年》这一故事。这些情境的再现,通过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活灵活现地表演,让学生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情经过。从而能在习作中形象生动反映出所见所闻所感,写出真切的文字来。六年级下册“习作2”的内容是要求学生写老师不在场的时候,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事,那次作文课前半节课我故意没上班,并悄悄安排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位学生,把老师不在时同学们的表现用DV拍下来。之后,我走进教室,和学生共同阅读了本次习作要求后,没有过多地指导,而是把刚才拍摄的DV重放了一遍,然后要求学生把刚才的情景写下来。因为真实可感,所以学生很快就把老师不在教室时同学们各种“活跃”的表现真切地表达了出来。
三、再现生活 真实表达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流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歇。”教学中,帮助学生再现生活,引导学生用作文表达自己生活的真实感受、真情体验、真正乐趣,鼓励学生写出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人物现象,是作文教学的坦途大道。上海特级教师徐鹄在教学《一张照片》这篇习作时,让学生回忆了拍这张照片时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再现与这张照片相关的人物、景物、事件等,使学生明白一张照片其实就是一个生活的镜头,一段生活的缩影。写作文就是把这段生活用文字真实地表达出来,并从中体验到生活的情趣。一位同学写的是自己站在一头牛的雕塑前的照片,他在文中写道:“公园的草地上站着一头目视前方,弓着背,四肢努力前行的老牛的雕塑。爸爸说:‘多么可敬的牛啊!快来,我给你们合张影。’我知道爸爸说这话的用意:他是要我学习牛的那种不知疲倦、勇往直前的精神……”这样的习作,叙述事情真实,表达感情真实,学生就不会无中生有、无病呻吟,他们会主动表达、乐于表达。四年级下册“习作3”写生活中的新发现,“习作4”写生活中值得关注的事情等,这些习作内容,老师都可以采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引导学生再现生活,真实用文字表达生活。
总之,精彩的再现,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有了这欲望,学生就会感到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涓涓细流就会在学生笔尖汩汩流淌。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恒济镇中心小学)
[镜头一]习作指导课上,老师们常常又是引导学生们读例文,又是帮助讨论“习作要点提示”,还就本次习作从结构到内容,甚至连开头、结尾到具体的谴词造句都做了反复讲解。动笔了,学生并没有像老师期望的那样下笔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有的紧锁眉头,有的咬着笔头,有的写了一段话,回过头来数数有多少个字,看离老师的要求还差多少……批改时,老师叹息抱怨:“课上讲那么仔细,这学生习作怎么成了流水帐?怎么一点不具体?怎么像挤牙膏似的……”
[镜头二]许多名师的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却能畅达自己的见闻、感受。习作真情实感,精彩时时呈现,听课老师情不自禁拍手鼓掌……
为什么出现如此截然不同的境况呢?仔细琢磨,名师固然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是我们不可达到的,但更为重要的一点,笔者认为:他们在课堂上淡化了所谓“文法”的指导,而是通过各种方法、手段唤起学生的情感,调动他们头脑中的情境及社会、生活中的场景。习作就是想办法让学生重温情感、再现情境、再现生活等,让其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真切的情境再现中,写真事,抒真情。
一、再现情感 真心表达
情感是生活的积淀,是文章的灵魂,更是学生作文的源动力。只有引发学生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让学生产生倾吐欲望,学生才能在激情满怀中用真心写出富有生命力的文字。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新概念作文”一课的习作指导中,先让学生在最干净、最洁白的纸上写下最爱的五个人,然后让学生把这最爱的五个人一个个地划去。在此过程中,王崧舟老师一次又一次语言的情感渲染、再现,把学生带入到了情感的波峰浪谷之中。老师:1.“因为是你最爱的人,所以你的字要写工整,你写下他的时候,他(她)的笑容表情可能就在你的眼前。”2.“当你拿起笔面对最爱的人的时候,听到老师的指令,要把他划去的时候,你的感受是什么?你仿佛划去的是什么?”3.“就剩两位了,而且我相信这两位一定是你最亲爱的人,请你盯着这两个人默默地看一分钟,你看到的不再是四个中国汉字,你看到的仿佛是他们的眼睛,他们也用眼睛看着你,你眼前一个个故事出现了,这故事、这情境,让你刻骨铭心,老师现在让你把最后这两个人也划去。”4.“从上课第一分钟到第三十分钟,我们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从鸟语花香的春天跃入到了冰天雪地的严冬。老师相信这一幕幕已留在了你的脑海里,更留在了你的心里,拿起笔记下你的感受。”5.……面对字字皆深情的语言,学生的心灵一次又一次被震撼、被撞击,以至于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最后,学生在情中、在泪中写出了激荡人心的文字。教师的这种语言再现,做到了教学过程情感化,诱发了学生的习作情感。让学生钟情于练笔,融情于文字,抒情于纸上。
二、再现情境 真切表达
习作无话可写这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慨叹。其原因之一是学生头脑中没有影像,习作材料枯竭。为此,我们应根据习作教学的目标来创设、再现情境,调动他们的感官去含英咀华,捕捉写作素材,触发写作灵感。上海浦东师范附小贾校长在全国“情境作文”教学研讨课中,让学生据词造句,据句造段,据段扩篇。在处理据段扩篇这一教学重难点时,让学生创造性设计情节,登台表演。再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歇后语编故事”这一习作时,他和学生一起栩栩如生地表演了《黄鼠狼给鸡拜年》这一故事。这些情境的再现,通过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活灵活现地表演,让学生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情经过。从而能在习作中形象生动反映出所见所闻所感,写出真切的文字来。六年级下册“习作2”的内容是要求学生写老师不在场的时候,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事,那次作文课前半节课我故意没上班,并悄悄安排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位学生,把老师不在时同学们的表现用DV拍下来。之后,我走进教室,和学生共同阅读了本次习作要求后,没有过多地指导,而是把刚才拍摄的DV重放了一遍,然后要求学生把刚才的情景写下来。因为真实可感,所以学生很快就把老师不在教室时同学们各种“活跃”的表现真切地表达了出来。
三、再现生活 真实表达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流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歇。”教学中,帮助学生再现生活,引导学生用作文表达自己生活的真实感受、真情体验、真正乐趣,鼓励学生写出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人物现象,是作文教学的坦途大道。上海特级教师徐鹄在教学《一张照片》这篇习作时,让学生回忆了拍这张照片时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再现与这张照片相关的人物、景物、事件等,使学生明白一张照片其实就是一个生活的镜头,一段生活的缩影。写作文就是把这段生活用文字真实地表达出来,并从中体验到生活的情趣。一位同学写的是自己站在一头牛的雕塑前的照片,他在文中写道:“公园的草地上站着一头目视前方,弓着背,四肢努力前行的老牛的雕塑。爸爸说:‘多么可敬的牛啊!快来,我给你们合张影。’我知道爸爸说这话的用意:他是要我学习牛的那种不知疲倦、勇往直前的精神……”这样的习作,叙述事情真实,表达感情真实,学生就不会无中生有、无病呻吟,他们会主动表达、乐于表达。四年级下册“习作3”写生活中的新发现,“习作4”写生活中值得关注的事情等,这些习作内容,老师都可以采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引导学生再现生活,真实用文字表达生活。
总之,精彩的再现,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有了这欲望,学生就会感到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涓涓细流就会在学生笔尖汩汩流淌。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恒济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