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关键是及时、有效、持续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实现心肌再灌注,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左室重构,从而降低死亡率。行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使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高,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泵功能,明显降低死亡率,安全可靠,是作为AMI治疗方法的首选。对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病变后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或预扩张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8月~2010年12月收治因急性心肌梗死施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直接PCI患者35例。入选均符合下列标准:①缺血性胸痛≥3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②ST段在2个或2个以上肢体导联抬高0.1mV或在相邻≥2个胸导联抬高0.2mV;③发病时间≤12小时;④经静脉溶栓90分钟内仍持续胸痛或ST段仍抬高,且CAG示IRA前向血流TIMI 0~Ⅱ级行补救PCI;⑤签置知情同意书。入选35例,男30例,女5例,年龄33~82岁,平均60.77±10.95岁。患者从发生胸痛至进入导管室时间在3小时以内27例,6小时以内7例,12小时以内1例。根据入院时心电图变化判断心肌梗死部位,其中广泛前壁AMI 13例,前间壁AMI 1例,前壁AMI 4例,下壁AMI 17例。)心泵功能:Killip Ⅰ级3例,Killip Ⅱ级7例,Killip Ⅲ级19例,Killip Ⅳ级6例。急诊CAG示单支病变5例,双支病变24例,3支病变5例,左前降支合并左主干病变1例,IRA:前降支18例,回旋支4例,右冠脉13例。
方法:本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做心电图,临床判断均符合AMI诊断标准。术前口服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并给予扩血管药,以标准技术进行动脉造影及支架术。以Sedinger法穿刺右桡动脉,置人6F动脉鞘,有Ⅱ度Ⅱ型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或下壁AMI伴有缓慢心律失常者,预先经股静脉置入保护性临时起搏电极,冠脉造影确定梗死相关血管后行直接PCI治疗(PTCA及冠脉内支架置入),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日,氯吡格雷75mg/日,低分子肝素钠0.4ml皮下注射,2次/日,持续5~7天,同时酌情使用口服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ACEI类、他汀类调脂药。
支架置入成功指标:急诊PCI成功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我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的标准:残余狭窄<50%,且获得TIMI Ⅲ级血流。同时住院期间无主要临床并发症(如死亡,心肌梗死、急诊冠脉搭桥术)。35例患者中IRA再通33例,IRA开通率94.29%,32例植入冠脉内parterner支架33枚,其中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术29例,直接支架1例,单纯PTCA 3例。PCI失败2例,1例PCI失败者为术前并发心源性休克及急性肺水肿,术中导丝未能通过钙化伴完全闭塞病变,终止手术;另1例失败为PCI后无再流现象。33例成功PCI患者术后均见症状、心电图、心肌酶的明显改善,术后1周超声心动图测定LVEF>50%者31例(93.94%)。住院期间无猝死、恶性心律失常、急诊搭桥、脑血管意外及死亡等重大临床事件。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从患者送入导管室至IRA开通时间15~30分钟,平均18.8±1.92分钟从开始造影至介入治疗结束时间30~95分钟,平均43.7±12.9分钟。
35例中IRA再通33例,IRA开通率94.29%,32例植入冠脉内parterner支架33枚,其中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术29例,直接支架1例,单纯PTCA 3例。PCI失败2例,1例PCI失败者为术前并发心源性休克及急性肺水肿,术中导丝未能通过钙化伴完全闭塞病变,终止手术;另1例失败者为PCI后无再流现象。33例成功PCI患者术后均见症状、心电图、心肌酶的明显改善,术后1周超声心动图测定LVEF>50% 31例(93.94%)。住院期间无猝死、恶性心律失常、急诊搭桥、脑血管意外及死亡等重大临床事件。患者满意率高。
讨 论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AMI能够有效地抑制心肌梗死后的左心室重构,改善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增加远期生存率,这与其能够早期、充分、持久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提供丰富的血流,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有关。急诊PCI成功与否与手术者熟练程度和经验有关,并能准确判断IRA,同时术中对心电图及血压的监测,及时处理各种严重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及保持重要脏器的血供,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急诊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它可以迅速开通IRA。急诊PTCA支架优于溶栓治疗,包括溶栓禁忌证、溶栓时间窗口以外及溶栓
资料与方法
2010年8月~2010年12月收治因急性心肌梗死施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直接PCI患者35例。入选均符合下列标准:①缺血性胸痛≥3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②ST段在2个或2个以上肢体导联抬高0.1mV或在相邻≥2个胸导联抬高0.2mV;③发病时间≤12小时;④经静脉溶栓90分钟内仍持续胸痛或ST段仍抬高,且CAG示IRA前向血流TIMI 0~Ⅱ级行补救PCI;⑤签置知情同意书。入选35例,男30例,女5例,年龄33~82岁,平均60.77±10.95岁。患者从发生胸痛至进入导管室时间在3小时以内27例,6小时以内7例,12小时以内1例。根据入院时心电图变化判断心肌梗死部位,其中广泛前壁AMI 13例,前间壁AMI 1例,前壁AMI 4例,下壁AMI 17例。)心泵功能:Killip Ⅰ级3例,Killip Ⅱ级7例,Killip Ⅲ级19例,Killip Ⅳ级6例。急诊CAG示单支病变5例,双支病变24例,3支病变5例,左前降支合并左主干病变1例,IRA:前降支18例,回旋支4例,右冠脉13例。
方法:本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做心电图,临床判断均符合AMI诊断标准。术前口服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并给予扩血管药,以标准技术进行动脉造影及支架术。以Sedinger法穿刺右桡动脉,置人6F动脉鞘,有Ⅱ度Ⅱ型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或下壁AMI伴有缓慢心律失常者,预先经股静脉置入保护性临时起搏电极,冠脉造影确定梗死相关血管后行直接PCI治疗(PTCA及冠脉内支架置入),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日,氯吡格雷75mg/日,低分子肝素钠0.4ml皮下注射,2次/日,持续5~7天,同时酌情使用口服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ACEI类、他汀类调脂药。
支架置入成功指标:急诊PCI成功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我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的标准:残余狭窄<50%,且获得TIMI Ⅲ级血流。同时住院期间无主要临床并发症(如死亡,心肌梗死、急诊冠脉搭桥术)。35例患者中IRA再通33例,IRA开通率94.29%,32例植入冠脉内parterner支架33枚,其中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术29例,直接支架1例,单纯PTCA 3例。PCI失败2例,1例PCI失败者为术前并发心源性休克及急性肺水肿,术中导丝未能通过钙化伴完全闭塞病变,终止手术;另1例失败为PCI后无再流现象。33例成功PCI患者术后均见症状、心电图、心肌酶的明显改善,术后1周超声心动图测定LVEF>50%者31例(93.94%)。住院期间无猝死、恶性心律失常、急诊搭桥、脑血管意外及死亡等重大临床事件。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从患者送入导管室至IRA开通时间15~30分钟,平均18.8±1.92分钟从开始造影至介入治疗结束时间30~95分钟,平均43.7±12.9分钟。
35例中IRA再通33例,IRA开通率94.29%,32例植入冠脉内parterner支架33枚,其中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术29例,直接支架1例,单纯PTCA 3例。PCI失败2例,1例PCI失败者为术前并发心源性休克及急性肺水肿,术中导丝未能通过钙化伴完全闭塞病变,终止手术;另1例失败者为PCI后无再流现象。33例成功PCI患者术后均见症状、心电图、心肌酶的明显改善,术后1周超声心动图测定LVEF>50% 31例(93.94%)。住院期间无猝死、恶性心律失常、急诊搭桥、脑血管意外及死亡等重大临床事件。患者满意率高。
讨 论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AMI能够有效地抑制心肌梗死后的左心室重构,改善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增加远期生存率,这与其能够早期、充分、持久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提供丰富的血流,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有关。急诊PCI成功与否与手术者熟练程度和经验有关,并能准确判断IRA,同时术中对心电图及血压的监测,及时处理各种严重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及保持重要脏器的血供,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急诊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它可以迅速开通IRA。急诊PTCA支架优于溶栓治疗,包括溶栓禁忌证、溶栓时间窗口以外及溶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