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体系的学科价值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ra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內容摘要:哲学认识论中的核心论题是主体和客体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顾名思义,这个论题的提出是为了解决,认识中的主体和客体以及其而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但自从“实践”和“现实的人”被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入到主体范畴之后,就不能通过主体认识以及简单认识主体来完整的解释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了。曾有政治教育的研究者们想通过自身理解的主体及课题的哲学理论来阐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问题,但都失败了。这一现象说明,哲学中的主客体的认识论,并不能完整的阐述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本身应当置身在一个新的理论体系的框架中。因此构建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主客体关系体系 构建 学科价值
  哲学认识论中的主体和客体和二者的关系,是认识论中的核心论题。顾名思义,这个论题的提出是为了解决,认识中的主体和客体以及其而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上世纪9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开始对主客体及其关系问题进行研究,并把这个问题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目前为止,思想政治教育学领域并未就此问题达成统一共识。据分析导致此现状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从学科价值高度把握不够,二是从体系视角构建不足。换而言之,已有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研究成果还没有完全将现实当中思想政治教育复杂的和动态的主客体关系说清楚。因此,要全面而深刻地揭示这一问题的本质,就必须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体系,理清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层次性,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础理论、实践发展以及效益优化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价值意义。
  一.关于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体系的思考
  目前,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以及相互关系问题主要看法:第一种是“单一主体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只有一个,其中“教师主体说”认为,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主体,而学生是主体作用的对象,是客体。“学生主体说”则认为,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是认识知识和接受知识的主体,而教师则成为学生认识和接受的对象,是客体。第二种形态是“双主体说”,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主动行为者,都具有主动教育功能,因而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第三种是“双向互动说”,认为教育者和受教育同为主体,但是,教育者在施教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在受教过程中也具有主观能动性,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双向互动形成合力。第四种形态是“主体间性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平等对话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者、教育内容、受教育者共同构成了“主体—客体—主体”的模式。
  这四种说法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教学相长”的理论不谋而合,但古人教育与二十一世纪现代教育的差距甚大,文化已经经过千年的累积,文化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一定比现时的个人研究更有效率,没有先知和执教的培育带领,现代学生的学习方向是十分盲目的。因此需要以教师为主导,受教者也具有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室引导下选择性的学习知识。
  二.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体系的学科基础理论价值
  哲学认识论中的主体和客体和二者的关系,是认识论中的核心论题。上世纪9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开始对主客体及其关系问题进行研究,并把这个问题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在这一问题上并没有统一的意见。但各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中的专家们对这个问题据理力争,相持不下的现状正恰恰的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体系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在这一问题上并没有统一的意见其主要的原因不仅是一种新知识体系的产生必然经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过程,更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体系问题的特殊性,这个问题的最初属于认识论的核心范畴,是一个抽象的哲学问题。当这个问题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时,就这个问题哲学范畴就不能给出完整的答案。所以随着社会科学发展的日渐成熟,很多学者开始提出了社会科学“去哲学化”问题,认为“社会科学中的许多思辨性概念可以被认为是烦琐哲学的遗迹。
  三.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体系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优化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主体性是一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由教育者的主体性、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性三个部分组成。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由教育者的活动、受教育者的活动和决策者的活动共同构成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实际上是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人的主体性的整合。
  参考文献
  [1]项久雨,任杰.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体系的学科价值[J].湖北社会科学,2016,(07):179-184.
  [2]唐斌.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研究再追问的追问[J].思想理论教育,2015,(09):55-59.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内容摘要:我国对于教育方面不断进行提高,从原来的填鸭式教育开始转换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而英美文学作品在大学教材中有一定地位。因此本文首先分析对英美文学作品赏析的作用和意义。其次简要说明我国现在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及问题。最后对如何利用中英美文学作品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从而为培养新时代所需的全面人才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 人文素质教育 中英美文学作品鉴赏  对于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不仅
内容摘要:儒学精华是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宝库,数千年来被国人所接纳、推崇、研习和践行。对于树立当今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价值体系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在近现代一些特定时期,儒学被视为糟粕而遭到批判甚至全盘否定。因此必须大力弘扬儒学精华,还儒学本来面目。一要大力宣传儒学;二要大力倡导儒学研究;三要在大中小学和中等专业学校开设经典诵读必修课。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儒学,学习和践行儒学精华的新局面。  关键词: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内容摘要:现代社会发展较为迅速,各方面理念变化较快,高职院校教育想要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首先就需要对师生的关系下手,进行具体研究找出促进其沟通以及关系缓和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新时期 高职院校 有效沟通研究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以及经济的快速增长,一些传统的方法、想法已经与时代不相适应,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就需要对此进行消除或者改进。其中最为突显的一部分就是教育,教育关乎国家发展的前景与未来,
“小学生的心灵读本”写在《文学少年》小学版的封面,每一个字都像结实的台阶,伴我们走向未来。翻阅《文学少年》 “Pupils’ soul reading ” written in the cover of th
期刊
内容摘要:由于聋生的生理障碍影响了他们的语言发展,导致学生阅读困难。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具有一定的难度,但笔者认为群文阅读在开阔聋生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聋生表达技能方面有一定的帮助。因此作者通过结合聋生特点选择读物,加强阅读方法指导,增加学生阅读量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在聋校开展群文阅读的价值。  关键词:群文阅读 聋校 语文教学 价值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