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创设一定情景,在熟悉物理知识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让学生觉得每一堂课都有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和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探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物理 情境 教学 实验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437-(2009)4-0072-01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创设具有一定情景。在熟悉物理知识的基础上,更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大胆创设情境,让学生觉得每一堂课都有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和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探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面笔者谈谈如何尝试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阶段,学生还不能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的角度来要求自己的情况下,教师应努力从兴趣上做足文章。例如在讲授大气压强时,可先做一个课外实验:把一个废弃的易拉罐放到酒精灯上加热一会,然后取下,迅速用胶布封住罐口,放到讲桌上,一会儿就看到易拉罐开始变瘪,同时听到“啪啪”的压瘪声。通过这种新奇的视觉和听觉的刺激,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使整堂课的教学顺利展开。所以。创设新奇情景,再通过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调控,创造乐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 通过演示实验创设情境
物理实验具有直观性、真实性、趣味性。易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大脑中形成完整清晰的物理情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物理演示实验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鲜明的直观形象,并且融趣、疑、难为一体,是创设思维情境的良好素材。
演示实验是物理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环节,通过演示实验将课堂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问题自然地引出。例如学习八年级物理“变阻器”时,一开始教师演示利用铅笔芯改变小灯泡的亮度。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联想:在你的生活中,有什么东西与此类似?学生很容易想到他每天做作业要用到的调光台灯。教师出示实际的调光台灯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该台灯的亮度为什么可以调节?其调光的原理是什么?与我们所学的知识有怎样的联系呢?实验的直观性、形象性在设置问题情境时的优势往往是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它为学生提供了最真实的感受,它对学生思维形成的冲击是巨大的,因此,充分地利用好实验来设置问题情境,能给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
3 创设质疑情境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既是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又是要求教师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疑难问题。一般的物理问题都是隐藏在特定的物理情景当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物理情景,刺激学生提问的欲望。以“问题”为切入点,构建激发学生思维和探索问题的教学情景。例如在八年级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节教学中,笔者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都能成像,但是三者成像却都不相同,由此提出问题:I_凸透镜的成像情况跟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2,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体的位置(物距)有什么关系?引导他们自觉地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思维方法,顺利地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和统一,提高了学生思维的自觉性。
4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借助多媒体来展示物理过程,它可以变静画为动画,而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人为地运用多媒体设置一些物理情景和演示程序,这样可让学生心领神会,使抽象的、微观的事物,再现为形象的,宏观的物理情景。使得学生一看就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比如,在学习电路的串、并联规律时,结合实验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投影事先制作好的flash课件,把电流形象地做成像在管内流动的彩色液体,当接通电路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在闭合的“管道”中流淌,而且流经每个用电器的电流大小都相等。并联电路中电流从干路的“管道”中分别流经各支路,干路中的电流逐次减小,从而总结出串、并联电路的规律。这样做仿佛学生亲临电路内部观察一样,有亲身体验之感,会在脑海中牢固地建起一个串、并联电路电流的分配模型。在物理中像力、场等抽象的概念,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使学生置身于这种情境中去探索、总结。
当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只是对演示实验不足的补充,是实现最优秀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不能取代所有实际操作,应该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精选。
5 通过课外活动创设情境
现实生活中很多事例证实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引导一些人走上科学研究之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动手搞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写小论文和科幻文章。培养他们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直觉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如笔者在进行大气压强教学时,将课本中演示大气压存在实验的玻璃杯装满水用纸片盖性,倒置过来水不流出来的纸片改成用针扎许多小洞,重做上述实验水也不流出来,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做,他们做得那么认真,观察得那么细致,听老师解释原因是那么入神。此外,根椐教材提供的实践活动的参考课题,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已提出解决专题的方案,自已调查、实验、上网收集信息,自已得出结论,自已对结论进行反思、评价。根据初中生的知识水平,可筛选一些课题让学生探究:(1)密度知识的应用(2)探讨虹吸管的原理(3)闪电与雷声(4)拔河的力学(5)自行车上哪些部分运用了杠杆原理(6)滑轮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等。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更好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这不仅有利于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而且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其学习能力。
关键词:物理 情境 教学 实验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437-(2009)4-0072-01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创设具有一定情景。在熟悉物理知识的基础上,更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大胆创设情境,让学生觉得每一堂课都有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和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探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面笔者谈谈如何尝试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阶段,学生还不能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的角度来要求自己的情况下,教师应努力从兴趣上做足文章。例如在讲授大气压强时,可先做一个课外实验:把一个废弃的易拉罐放到酒精灯上加热一会,然后取下,迅速用胶布封住罐口,放到讲桌上,一会儿就看到易拉罐开始变瘪,同时听到“啪啪”的压瘪声。通过这种新奇的视觉和听觉的刺激,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使整堂课的教学顺利展开。所以。创设新奇情景,再通过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调控,创造乐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 通过演示实验创设情境
物理实验具有直观性、真实性、趣味性。易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大脑中形成完整清晰的物理情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物理演示实验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鲜明的直观形象,并且融趣、疑、难为一体,是创设思维情境的良好素材。
演示实验是物理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环节,通过演示实验将课堂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问题自然地引出。例如学习八年级物理“变阻器”时,一开始教师演示利用铅笔芯改变小灯泡的亮度。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联想:在你的生活中,有什么东西与此类似?学生很容易想到他每天做作业要用到的调光台灯。教师出示实际的调光台灯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该台灯的亮度为什么可以调节?其调光的原理是什么?与我们所学的知识有怎样的联系呢?实验的直观性、形象性在设置问题情境时的优势往往是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它为学生提供了最真实的感受,它对学生思维形成的冲击是巨大的,因此,充分地利用好实验来设置问题情境,能给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
3 创设质疑情境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既是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又是要求教师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疑难问题。一般的物理问题都是隐藏在特定的物理情景当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物理情景,刺激学生提问的欲望。以“问题”为切入点,构建激发学生思维和探索问题的教学情景。例如在八年级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节教学中,笔者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都能成像,但是三者成像却都不相同,由此提出问题:I_凸透镜的成像情况跟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2,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体的位置(物距)有什么关系?引导他们自觉地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思维方法,顺利地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和统一,提高了学生思维的自觉性。
4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借助多媒体来展示物理过程,它可以变静画为动画,而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人为地运用多媒体设置一些物理情景和演示程序,这样可让学生心领神会,使抽象的、微观的事物,再现为形象的,宏观的物理情景。使得学生一看就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比如,在学习电路的串、并联规律时,结合实验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投影事先制作好的flash课件,把电流形象地做成像在管内流动的彩色液体,当接通电路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在闭合的“管道”中流淌,而且流经每个用电器的电流大小都相等。并联电路中电流从干路的“管道”中分别流经各支路,干路中的电流逐次减小,从而总结出串、并联电路的规律。这样做仿佛学生亲临电路内部观察一样,有亲身体验之感,会在脑海中牢固地建起一个串、并联电路电流的分配模型。在物理中像力、场等抽象的概念,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使学生置身于这种情境中去探索、总结。
当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只是对演示实验不足的补充,是实现最优秀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不能取代所有实际操作,应该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精选。
5 通过课外活动创设情境
现实生活中很多事例证实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引导一些人走上科学研究之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动手搞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写小论文和科幻文章。培养他们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直觉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如笔者在进行大气压强教学时,将课本中演示大气压存在实验的玻璃杯装满水用纸片盖性,倒置过来水不流出来的纸片改成用针扎许多小洞,重做上述实验水也不流出来,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做,他们做得那么认真,观察得那么细致,听老师解释原因是那么入神。此外,根椐教材提供的实践活动的参考课题,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已提出解决专题的方案,自已调查、实验、上网收集信息,自已得出结论,自已对结论进行反思、评价。根据初中生的知识水平,可筛选一些课题让学生探究:(1)密度知识的应用(2)探讨虹吸管的原理(3)闪电与雷声(4)拔河的力学(5)自行车上哪些部分运用了杠杆原理(6)滑轮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等。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更好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这不仅有利于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而且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其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