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剑桥中国晚清史》的文化观

来源 :历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feli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费正清教授主编的《剑桥中国晚清史》(以下简称《晚清史》)是一部有影响的中国近代史著作.由于该书的主要撰稿者多是西方人,其写作目的又是"为西方的历史读者提供一部有内容的基础性的中国史著作",因而这部书的文化观无疑是西方的,它对中国社会近代化历程的描述,它关于西方文化对近代中国的作用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命运的评判,都带有明显的西方人的视角特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完成
其他文献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与美国的租借关系(Lend-Lease),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租赁关系,也不同于自晚清以来中美两国间的历次债务关系。它是中美两国为达成抵御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扩张这一共同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以军事互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特殊的经济关系。中美租借往来不仅在战时中美关系演变过程中居重要地位,而且极大地影响了战时国统区的财政经济状况。
荐举作为选官的形式之一,可上溯到先秦。自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之后,随着朝代的更迭、时间的推移,荐举从内涵到外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从春秋战国时的“立贤无方”向“有方”(即制度化)的发展;二是从义务向权力的过渡(即渐成为官吏依品级、地位享有的权力及政治待遇之一);三是荐官与举士的分途及荐官专门化的倾向;四是逐渐向吏干及资序的倾斜。上述变化正是在封建官僚体制的逐步完善、封建社会从形成到成熟进而走向僵化的过程中实现的。本文仅以唐朝为限,在荐举的狭义(有别于科举,即指荐官、举官)范围内,探讨上述
从主要关心和研究历史问题,转移到在关心和研究历史问题的同时,也关心和研究史学自身的问题,这是本世纪以来史学研究的一大变化和特点。历史认识论的研究,就是在这种变化中产生的一个新领域。 有关当前历史认识论的研究任务,笔者同意赵吉惠先生的观点:反省和重建,即考察和反省西方历史认识论的一些主要论点,重建科学的历史认识论。反省是为了重建,重建必须要有认真切实的反省。否则,科学的历史认识论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空招牌。
古代中枢秘书官是指中央起草文书诏命的官员。北宋类书《册府元龟》归之于“词臣部”,清季政书《六典通考》系之于“历代复逆之官”。它以“代王言视”、“发演丝纶”为职任,是君主的喉舌和耳目,始终处于国家政务活动的中心。历代君主在标榜“朕即国家”的同时,总是企图实现朕即政府,从而包揽政府的行政事务。而实现这一企图的重要步骤,就是在行政系统之外组建内朝,以新的秘书班子牵制以宰相为首的外朝官的政务活动。于是就有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就有了相职的演变,也就有
清代前期全国范围的粮食流通量是相当大的,本文拟就这一时期的粮食运销和市场问题做一考察。 清代前期的粮食市场就全国范围来说,以米谷为大宗。稻米是清朝普遍食用的主要粮食品种之一。稻米在全国范围内流通,数量很大,是南粮北调的主要品种。值得注意的是,在南米北运的同时,还存在相当数量的南调北米。例如陕西汉中的米谷运
近年来,中国的史学工作者不断对历史研究的现状进行思索,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创历史研究的新局面。人们发现,传统的政治史研究比较注重对上层的领袖人物、制度沿革及重大政治事件进行描述性的研究,而比较忽视对政治机制、政治结构、功能及政治决策执行情况的探讨,忽视官与民之间的基层政治组织及其与民众之间的政治联系。人们也发现,方兴未艾的社会史研究往往只停留在社会生活史的层面上,把以往或多或少遗忘了的历史片断加以重现,而较少把社会史研究看作是一种视角的转换,因此,也就难以出现从社会史的角度研究政治史、经济史或思想史的尝试
目前对于历史认识论的研究是在一般认识论基础上进行的,这就有条件、有必要从历史认识的特异性的角度展开一些探讨.本文试图从历史认识较之人们对其他事物的认识有更具根本意义的相对性这一命题入手,提出一些关于历史认识论的初步意见.
历史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与研究对象、认识者与认识对象、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着矛盾.探索客体的特点,并能得到近乎实际的理解,对解决认识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的矛盾,会有所裨益.关于什么是历史认识对象,国内学者有不同理解.有的认为指的是历史学研究对象,即客观存在的历史.有的认为是指自历史学发生以来,众多历史学家对认识对象不同看法的演变发展过程,属史学史的范畴.我则倾向于前者.了解历史认识对象的特点,乃是探讨历史认识论的第一步.
1924年8月,孙中山在广州作系统的民生主义的演讲中,曾详尽地阐述了社会进化的重心、动力、方法、消费以及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关系等问题,并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观点提出了异议.与以前相比,孙中山在这一演讲中的民生主义思想发生了某些变化.孙中山思想这一变化,有人说是受一位美国学者摩里斯·威廉(Maurice Wiliam)写的《社会史观》(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History)一书的影响.事情是
二次革命时期,孙中山所采取的反袁策略和方法,前后有过多次变化,而这一变化与日本官方的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拟根据最近在日本档案中查到的有关史料,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考察.1913年8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被暗杀.袁世凯暗杀宋教仁,是反革命势力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