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逐步成为各科教学的重点。远程教育资源(包括网校资源)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语文教师在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语文教师在远教资源运用中的常见缺失
(一)教育观念严重滞后。
由于受到语文学科自身特点的影响,不少语文教师受“工具论”、“语言论”等的影响,认为语文就是语言、文学的学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延续,用不着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知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就足以纵横八方,贯穿古今。加之,一些学者对远教资源运用现象的深刻批评,使得语文教师不敢越雷池半步,稳妥压倒一切的思想成了主流,对远教资源运用更是敬而远之。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其解决教师结构性短缺和教学设备不足的问题,忽视了对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作用。
(二)相关技术存在欠缺。
远教资源虽较普遍使用,模式—(教学光盘)、模式二(卫星地面接受系统)已布点到校,但仍然存在资源闲置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教师的现代技术能力欠缺。部分老教师还不能熟练地运用现代媒体。在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时,上课还要请专职教师帮忙。在一县级公开课上,授课教师不知道怎么播放示范朗读,不得不请别人帮忙,耽搁四五分钟。这样严重影响了教学环节的紧密性,其效果可想而知。正因为如此,很多教师干脆不用,自己朗读,自己描述。
(三)教学资源时有滥用。
不少教师存在滥用远程教育资源的现象,把学生带到远教资源专用教室,把光盘资源或网校资源放给学生看,自己则在一旁扮演纪律维护者的角色。节目收看结束,这节课就结束了。朗读、讨论等教学必要过程被观看屏幕取而代之。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发挥出来,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成了一句空话。如果遇到临时停电、信号故障等问题,就不得不改上自习课。
(四)教学设计简单粗略。
远教资源运用必须将教学设计作为教学存亡的生命线,使用时不能生搬硬套、囫囵吞枣。有的教学设计没有与语文课程实际结合进行选择、取舍,达到把资源的精髓部分拿来与学生分享的目的。这就要求与教学目标联系起来,突出重难点,打牢学生的基础,加强基本技能训练。还要留点时间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部分教师图方便、省事,制作粗糙,声、光、色、图未精心设计,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提高远程教育资源运用有效性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熟练操作。
语文教师必须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多观摩、运用远教资源课,从而优化教学,促进教学,走出故步自封的境地。熟练掌握设备操作,是远教资源运用的关键,教师要掌握好各种资源的使用方法。这就要求各学校的远程教育项目教师加强学科教师的培训,并建立一定的制度,让每个教师都在技术上过关,保证远教资源的作用发挥。
(二)认真备课,设计方案。
明确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应是用远教资源的前提。教师对教材的编写思路理解越充分,远教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才越有效,其作用才可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在这基础上,要认真把握资源中教学设计的意图和过程,确定自己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方案,安排教学,做到教材、学生、资源、教师的有机融合。尤其应注意的是教师应明确用与不用,用什么样的,取决于有利于学生学习、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精心组织,合理安排。
运用远教资源时,教师要精心组织,充分利用远教优质资源,引导学生注意听,仔细看,认真思考,动手学习,动口读书,合理安排听、说、读、写的时间,实现教学目标。远教资源一般大多是截取式资源,每节课一般只有二十几分钟时间,什么内容该播放,什么内容该省略,哪个时候该让学生读书、思考,哪个时候该让学生练习、反馈,这些都需要我们科学合理地安排,做到了然于胸、得心应手。
(四)转变角色,训练到位。
教师运用远教资源时,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所以教师不应使用完远教资源就了事,更不应走进课堂就按照自己的思路,一讲到底,撇开资源,抑或偶尔使用,而应充分利用远教资源的各方面优质内容,研究各个环节的意图,认真组织、引导本班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达到训练的目的。
(五)尊重原创,大胆拓展。
远教资源的教学结构严谨,重难点突出,教学环节安排科学合理,媒体运用恰到好处,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策略新颖。只要充分利用、研究运用策略,提高应用水平,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必对资源的教学程序随意改动,另辟蹊径,把光盘资源肢解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当然,我们要因地制宜,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在不改变原教学程序的大前提下进行大胆拓展,也是充分利用远教资源的一项基本策略。
语文教师应转变传统观念,合理借助远教资源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这样,语文教育就会有新的景象。
一、语文教师在远教资源运用中的常见缺失
(一)教育观念严重滞后。
由于受到语文学科自身特点的影响,不少语文教师受“工具论”、“语言论”等的影响,认为语文就是语言、文学的学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延续,用不着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知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就足以纵横八方,贯穿古今。加之,一些学者对远教资源运用现象的深刻批评,使得语文教师不敢越雷池半步,稳妥压倒一切的思想成了主流,对远教资源运用更是敬而远之。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其解决教师结构性短缺和教学设备不足的问题,忽视了对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作用。
(二)相关技术存在欠缺。
远教资源虽较普遍使用,模式—(教学光盘)、模式二(卫星地面接受系统)已布点到校,但仍然存在资源闲置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教师的现代技术能力欠缺。部分老教师还不能熟练地运用现代媒体。在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时,上课还要请专职教师帮忙。在一县级公开课上,授课教师不知道怎么播放示范朗读,不得不请别人帮忙,耽搁四五分钟。这样严重影响了教学环节的紧密性,其效果可想而知。正因为如此,很多教师干脆不用,自己朗读,自己描述。
(三)教学资源时有滥用。
不少教师存在滥用远程教育资源的现象,把学生带到远教资源专用教室,把光盘资源或网校资源放给学生看,自己则在一旁扮演纪律维护者的角色。节目收看结束,这节课就结束了。朗读、讨论等教学必要过程被观看屏幕取而代之。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发挥出来,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成了一句空话。如果遇到临时停电、信号故障等问题,就不得不改上自习课。
(四)教学设计简单粗略。
远教资源运用必须将教学设计作为教学存亡的生命线,使用时不能生搬硬套、囫囵吞枣。有的教学设计没有与语文课程实际结合进行选择、取舍,达到把资源的精髓部分拿来与学生分享的目的。这就要求与教学目标联系起来,突出重难点,打牢学生的基础,加强基本技能训练。还要留点时间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部分教师图方便、省事,制作粗糙,声、光、色、图未精心设计,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提高远程教育资源运用有效性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熟练操作。
语文教师必须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多观摩、运用远教资源课,从而优化教学,促进教学,走出故步自封的境地。熟练掌握设备操作,是远教资源运用的关键,教师要掌握好各种资源的使用方法。这就要求各学校的远程教育项目教师加强学科教师的培训,并建立一定的制度,让每个教师都在技术上过关,保证远教资源的作用发挥。
(二)认真备课,设计方案。
明确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应是用远教资源的前提。教师对教材的编写思路理解越充分,远教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才越有效,其作用才可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在这基础上,要认真把握资源中教学设计的意图和过程,确定自己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方案,安排教学,做到教材、学生、资源、教师的有机融合。尤其应注意的是教师应明确用与不用,用什么样的,取决于有利于学生学习、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精心组织,合理安排。
运用远教资源时,教师要精心组织,充分利用远教优质资源,引导学生注意听,仔细看,认真思考,动手学习,动口读书,合理安排听、说、读、写的时间,实现教学目标。远教资源一般大多是截取式资源,每节课一般只有二十几分钟时间,什么内容该播放,什么内容该省略,哪个时候该让学生读书、思考,哪个时候该让学生练习、反馈,这些都需要我们科学合理地安排,做到了然于胸、得心应手。
(四)转变角色,训练到位。
教师运用远教资源时,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所以教师不应使用完远教资源就了事,更不应走进课堂就按照自己的思路,一讲到底,撇开资源,抑或偶尔使用,而应充分利用远教资源的各方面优质内容,研究各个环节的意图,认真组织、引导本班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达到训练的目的。
(五)尊重原创,大胆拓展。
远教资源的教学结构严谨,重难点突出,教学环节安排科学合理,媒体运用恰到好处,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策略新颖。只要充分利用、研究运用策略,提高应用水平,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必对资源的教学程序随意改动,另辟蹊径,把光盘资源肢解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当然,我们要因地制宜,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在不改变原教学程序的大前提下进行大胆拓展,也是充分利用远教资源的一项基本策略。
语文教师应转变传统观念,合理借助远教资源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这样,语文教育就会有新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