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河流治理及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后的管理

来源 :大科技·D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yy001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某地区中小型河流及水库实际情况,在介绍其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治理和除险加固方法、效果,并分析了治理和除险加固后管理的重要性及措施。
  关键词:中小河流;中小水库;河流治理;水库除险加固;管理
  中图分类号:TV6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33-0174-02
  某地区中小型河流与水库工程因年久失修先已严重破坏,失去基本功能,为此当地政府在国家大力投入水利工程的契机下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治理与除险加固,取得了良好效果,当然这也依托于成熟有效的管理。
  1 中小型河流与水库现存问题分析
  1.1 中小型河流
  (1)多数河流都在60~70年代经历过治理,但当时的标准很低,除涝标准不超过3年一遇,而且防洪标准都不超过10年一遇。此外,经过多年使用,淤积情况十分严重,无论是防洪还是除涝能力均大幅度衰减。
  (2)很多河流两岸大量建房,甚至部分房屋或商铺已经进入河道中,随意向河道中倾倒垃圾和植物,极大的缩减了其有效过洪面积。如果发生洪水,将使岸边建筑被冲毁,交通中断,造成严重的损失[1]。
  (3)河道中现有建筑物和防护工程都在50~60年代建造,当时的技术标准很低,且多采用砌石结构,加上年久失修,已经严重损坏,形成危险的涵洞和桥梁。
  (4)现有的堤防工程较为单薄,部分残缺,且高度不足。对堤防予以保护时,需在堤上进行种植,如果条件不满足要求,则需要开垦种地,导致形成面积较大的危险区。
  (5)很多中小型河流没有管理机构,由当地主管部门进行指派管理或进行捆绑式管理。同时,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现有设备设施不完善,基本如同无管理,即便有也是形同虚设。
  1.2 中小型水库
  (1)现有的很多中小型水库都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典型的三边工程,无论是建筑标准还是防洪标准都很低,根本无法满足现行标准要求。另外,坝体填筑质量很差,排涝与防渗设备设施亟待完善。部分水库正存在十分严重的渗漏情况。水库上游段坝坡所设护坡设施损坏,表现为松动、脱落和风化等;而且部分水库甚至未设置护坡。水库下游没有设置排水沟,简单的草皮护坡已经被严重冲蚀,并在坝坡表面进行植树与放牧,使下游段的坝坡情况十分恶劣。现有的溢洪道多属于土洰,既没有护砌,也没有消能工,无法保证泄洪的安全性。大坝中斜卧管断裂或坍塌,进出口已被堵死;多数水库的坝顶很窄,而且还没有平整的路面,使检查维修等工作十分不便。
  (2)部分水库在建设过程中没有准确探明地质条件,导致建成以后水库产生十分严重的渗漏情况,长时间处在空库状态,基本无效益可言。
  (3)很多地区经调查发现大量白蚁,使坝体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4)多数水库未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且设备设施不完善,较为落后,同时进库交通道路为土道,极不完善。
  上述就是当地中小型河流与水库实际问题,可见这些问题是极为严重的。近年来,我国逐步增加了对地区水利工程的实际投入。因此,必须在这种政策支持下加大治理力度,做好除险加固,以保证水利工程发挥应有作用及效益。
  2 中小型河道及水库的治理和除险加固
  2.1 中小型河流
  (1)通过扩挖、清淤与疏浚,河道整体除洪标准和防洪标准都得到明显提高,很多河道的除涝标准从3年一遇变为5年一遇,而防洪标准则从10年一遇变为20年一遇。完成治理后,河道断面变得十分清新和规整。河道堤防工程的宽度与高度经治理思也满足现行规范各项要求[2]。
  (2)河道中的所有危险涵洞及桥梁均已完成重建,且标准符合要求;桥面的净宽可以得到4.5m、5.0m与6.0m,符合目前交通需求。
  (3)河道中所有标准不满足要求的涵闸设施都已经完成拆除和重建,必须保留的设施也得到了维修加固,并且为满足实际要求,还增设了新涵闸,使河道排水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4)规划中每个险工均得以有效处理,并利用浆砌石予以有效加固,确保河道险工段可以处在正常运行状态。
  (5)与城市距离较近的河流,在政府集资后,增设了护砌工程,岸坡得到有效整治,新增了很多便民和利民设施。
  2.2 中小型水库
  (1)水库经除险加固后,现有防洪安全标准可以满足现行标准要求。
  (2)对坝体防修予以加强,渗水情况较为严重的段落,设置了专门的防渗坪,并通过对坝坡的加强,使其处在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
  (3)上游段所有护坡工程都采用块石材料重建,同时下游也对排水和维护进行了完善,整体运行安全得以很大程度的提高。
  (4)根据水库泄洪基本要求,对溢洪道消能及护砌予以了完善,符合当前的泄洪要求。
  (5)对输水洞进出口进行了有效的完善与改建。
  (6)按照规范要求对大坝顶部实施了加宽处理,并配以平整的路面,为日常检查和维修创造了便利条件[3]。
  3 中小型河流及水库治理与除险加固后的管理
  (1)国家动用如此巨大的资金和人力对中小型河流与水库进行治理及除险加固,地方政府及群众必须珍稀成果,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治理与除险加固后的运营管理。
  (2)构建完善的管理机构。如前所述,很多中小型河流没有管理机构,只是挂靠于行政部门,没有人员编制与管理设施,严重缺乏相关经验。规模较大一點的河流,尽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但也不够完善和健全。对此,完成对河流的综合治理,以及对水库工程的除险加固,需立即进行管理机构的构建,配以数量充足,且经验丰富的人员,加强后期管理,充分发挥治理工程与除险加固工程应用作用,创造理想的效益。
  (3)在管理机构中,做好管理设施配置,包括办公与居住用房,通讯设施与交通工具。如果没有办公与生活用房,则很难留住专业人员;如果没有通讯设施及必要的交通工具,则会严重影响管理工作效率,无法做到身临其境。对此,每年都要投入足够的经费,如果经费不足,则所有形式的管理都没有任何意义。   (4)构建严格且有效的规整制度,颁布相关法令,并要求全体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积极宣传政府颁布的各项法令,采取张榜告示等措施,使各个单位及群众都明确政府要求,包括:不破坏现有水利工程;不私自侵占河道;不随意植树造林;不在河道堤防工程进行耕种;不随意向河道中倾倒垃圾和杂物;严格控制污水的排放。通过这样的方式,使人们树立讲公德、讲环保的意识,同时管理单位应做到奖罚分明,充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5)成立专门的维护抢修队伍,无论中小型河流或水库及其设施,时常会产生一些突发事件,包括突发性的灾害,如台风、暴雨与洪水,使部分工程被破坏,无法继续使用和运行,此时设立的专业抢修队伍应立即到位,对其进行抢修与弥补,一方面确保工程可以正常运行,另一方面防止问题进一步扩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4]。
  (6)对于主管部门,必须做好基础资料收集与管理工作。比如河道及水库设施的实际水位和历年流量基础资料。该地区河流和水库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运行,始终没有形成资料记录,导致工程设计工程中根本没有资料用于参考和验证,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变。因此,主管单位必须给予支持与投入,备好观测需要用到的设备及人员,并对所有河段及水库提出必须常年观测的实际要求,做好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尽可能弥补之前由于资料不全造成的问题。
  (7)若此次治理工程为将一岸作为安通道路,则要在今后有条件时予以弥补,而对于中小型水库,若此次除险加固未設置专门的进库交通通道,则要按期进行,以此为今后的检查及管理工作创造便利条件。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该地区中小型河流与水库工程经全面的治理和除险加固,均得到极大程度的改善,但为了使河道治理与水库除险加固发挥应有作用效果,还需要不断加强治理与除险加固实施后的管理工作,制定并严格执行管理措施及规整制度,保证河道与水库安全、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罗小丽,黄 乐,刘鹏飞.关于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思考[J].中国科技投资,2014(15):412.
  [2]周树春.争先务实优质高效打好水库除险及河道治理攻坚战[J].山西水利,2012(2):49.
  [3]曲鹏禄,韩丽芹,韩良跃.吉林市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站网布设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2012,30(1):60~61.
  [4]翟梦恩.谈谈建设单位如何做好中小河流建设管理[J].科技创业家,2013(13):216.
  收稿日期:2018-9-28
  作者简介:韦韬训(1990-),男,壮族,广西永福人,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
其他文献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外墙防渗漏处理是建筑防水的工作重点.只要处理好高层建筑的外墙防渗漏工作,才能对高层建筑的使
学位
2020年7月25-27日,由重庆市高校期刊研究会、重庆市期刊协会、重庆市科技期刊编辑学会联合主办,重庆市高校期刊研究会承办的首届“渝出版”学术研讨会暨青年编辑学术沙龙在重
期刊
本文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针对当前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设计图的规范性、基础结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着重的分析,并且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仅供参考.
在目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之下,区域合作已经成为趋势。区域经济合作正在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给地方政府
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对市政工程施工中对软基加固技术提出新要求.本文从软基加固技术出发,分析了市政工程施工中的软基加固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市政工程施工中的软基加固技
对于我国很多水库工程来说,由于这些水库建设年代久远,很多都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利工程,多数是用于防洪、灌溉、发电等.随着这些水库的使用年限增加,其使用寿命达到了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