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课堂教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5(A)—0054—01
课堂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习惯于把“教”放在首要位置,忽视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洋思中学蔡林森校长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出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这种状况,凸显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论,把课堂真正地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紧张有序地学习、思考,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笔者也深感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尝试,发现这种教学法对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十分有效。
为什么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能够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其秘诀在于这种教学法打破了教师的“一言堂”,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实现了“人人肯学、人人会学、人人学好”,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效果当然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法能够唤醒每个学生自我改变、主动发展的意识,解放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并将其转化为学习动力,使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像竞赛那样紧张地看书、练习、更正、讨论,最后又像竞赛那样当堂完成作业。这样,课堂上有动(有序的更正、讨论)有静(静下心来看书、思考,当堂完成作业),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学习效率就特别高。相反,如果从上课至下课,教室里没有静,只有动,表面看起来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学得轻轻松松,其实学生并没有动脑,学习的效果就谈不上,更别提效率的高低了。
其次,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法能够当堂准确地反馈学生信息,使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即教师在学生阅读文本后,马上进行检测,对检测中暴露出的理解偏差等问题,通过“后教”(学生自由更正、讨论,老师有针对性的精讲)当堂解决,也可以通过“兵教兵”等多样化的形式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而教师如果像在传统课堂上一样,一味地展示所谓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则根本不能在课堂上发现问题,更谈不上解决问题。笔者以为,课堂上不能发现问题,不能解决问题,正是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再次,当堂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堂堂清”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不仅充分理解了文本知识,当堂完成了作业,形成了能力,而且达到了多元的教学目标。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能够及时准确地检测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便于老师及时发现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更正,对个别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个别辅导,达到“日日清”,即今日事今日毕。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学习,这是提高教学质量最根本的法宝。学生通过自己看书、思考、做检测题,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学会了怎样学习,怎样思考。学有余力的同学在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后还可以当“小老师”,帮助其他同学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从而能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真正地培养了“尖”。而后进生在同学的帮助下也能当堂解决问题,当堂达标,真正地补了“差”。这样的课堂才是面向了全体,让人人学好,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动手,学会了动脑,学会了做事。
总之,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动手动脑,课堂就会有效,学校、教师、学生才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编辑:沈丽琼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5(A)—0054—01
课堂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习惯于把“教”放在首要位置,忽视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洋思中学蔡林森校长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出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这种状况,凸显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论,把课堂真正地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紧张有序地学习、思考,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笔者也深感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尝试,发现这种教学法对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十分有效。
为什么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能够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其秘诀在于这种教学法打破了教师的“一言堂”,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实现了“人人肯学、人人会学、人人学好”,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效果当然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法能够唤醒每个学生自我改变、主动发展的意识,解放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并将其转化为学习动力,使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像竞赛那样紧张地看书、练习、更正、讨论,最后又像竞赛那样当堂完成作业。这样,课堂上有动(有序的更正、讨论)有静(静下心来看书、思考,当堂完成作业),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学习效率就特别高。相反,如果从上课至下课,教室里没有静,只有动,表面看起来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学得轻轻松松,其实学生并没有动脑,学习的效果就谈不上,更别提效率的高低了。
其次,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法能够当堂准确地反馈学生信息,使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即教师在学生阅读文本后,马上进行检测,对检测中暴露出的理解偏差等问题,通过“后教”(学生自由更正、讨论,老师有针对性的精讲)当堂解决,也可以通过“兵教兵”等多样化的形式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而教师如果像在传统课堂上一样,一味地展示所谓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则根本不能在课堂上发现问题,更谈不上解决问题。笔者以为,课堂上不能发现问题,不能解决问题,正是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再次,当堂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堂堂清”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不仅充分理解了文本知识,当堂完成了作业,形成了能力,而且达到了多元的教学目标。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能够及时准确地检测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便于老师及时发现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更正,对个别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个别辅导,达到“日日清”,即今日事今日毕。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学习,这是提高教学质量最根本的法宝。学生通过自己看书、思考、做检测题,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学会了怎样学习,怎样思考。学有余力的同学在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后还可以当“小老师”,帮助其他同学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从而能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真正地培养了“尖”。而后进生在同学的帮助下也能当堂解决问题,当堂达标,真正地补了“差”。这样的课堂才是面向了全体,让人人学好,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动手,学会了动脑,学会了做事。
总之,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动手动脑,课堂就会有效,学校、教师、学生才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编辑:沈丽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