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教学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的认识活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科研的“第一生产力”作用已经凸显出来。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既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是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从教育史可以了解到,教育家最初也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们与一般教师的区别是在培养、教育学生的同时研究教育,于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自己获得发展,最终成为教育家。使自己成为研究型的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时得心应手,就要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意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注重积累。
关键词:教育科研;专业成长;教育科研活动
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的认识活动,它是教育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科研热潮在各级各类学校掀起。许多地区已初步形成了校校搞科研,人人有课题的科研局面,走科研先导、内涵发展之路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回顾教育史,教育家最初也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也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们与一般教师的区别是能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获得发展,最终成为教育家。以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为主轴线,教师大致有五个成长层次:准教师、教书匠、教师、骨干教师和专家教师,促进教师成长的生长激素是什么呢?就是教育科研。
一、正确认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
当前,许多学校对教育科研重要性的认识存在着两个错误倾向:
(一)重视不够,疏于管理
有些学校观念陈旧,眼光传统,不愿意用科研的方法来分析、研究、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教师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常规性工作,校长忙于“量化管理”,他们认为教育科研可有可无,没有多大作用。这样的学校没有科研的气氛,没有科研的方案,即使开展一些所谓的科研活动,目的也就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己,等到要写论文了,老师们就开始闭门造车,东拼西凑,这儿抄一句,那儿搬一段,写出来的大多是毫无价值的文章。长此以往,不仅浪费精力和时间,还助长教师们浮华、懒惰、爱做表面文章的工作作风。
(二)重视过头,走向极端
有些学校认为教育科研至高无上,把教育科研凌驾于所有工作之上,对其功能随意拔高,以为教育科研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于是,不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的科研能力,把科研工作抓得轰轰烈烈,甚至声势浩大,神乎其神,提口号,请专家,搞课题,写论文。教师们应接不暇,身心疲惫,叫苦连天,结果科研活动“热闹”了,科研成果“丰富”了,但实际效果甚微。不过是纸上谈兵,隔靴搔痒,教学中的困惑依然存在,学校的问题仍未解决,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对教育科研的重要性要有正确的认识,既不能随意拔高,又要反对科研虚无主义。科研是学校的发展之本,是校长的成长之本,是教师的进步之源。通过科研活动能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能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发展速度,能形成学校的办学理念,能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对学校来说,搞好教育科研就是解放生产力。教育科研搞得好,教师的理念新,方法对头,就能够使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就能够实现教学工作的高效率、高质量。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教学工作就好比是砍柴,教育科研就是磨刀,千万不能因忙于砍柴而误了磨刀的功夫,所以说,教育科研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我们从宏观上把握,从本质上理解,从思想上重视,在实践中落实。
二、进行扎实有效的教商科研活动
学校领导和教师要敢于揭开教育科研头上的神秘面纱,要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为了进行扎实有效的教育科研活动,学校要实行科学、规范、系统、有序的管理,设立一个主管机构--教科室,选择政治思想好、文化素质高、教育科研能力强的一线教师担任负责人,起到科研带头人作用,引领广大教师多读多写,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一)多读
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充分为自己“充电”、“蓄能”、“吸氧”、“补钙”,才能源源不断地接受源头活水的补给。教师要从事科学研究,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要了解教育动态,依据自身专业发展的个性需求,自主学习,自主研修,促进专业的自我发展和成长。教师要学会与书本对话,养成在书的边缘空白处写下评语、随感等的阅读习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在借鉴他人的教育教学经验及理念的同时,建构起自己的理论体系,并以此来审视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科学研究,“一次充电,永远放电”的时代己经过去,教师应当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念只有不断更新,教师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弄潮儿。
(二)多写
教师通过学习、实践、研训、反思,结合自身的实际,以经验为凭借,积极撰写教育教学案例、随笔、反思、札记等,使教育科研不再遥不可及,而是实实在在,触手可及。
1.写教学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撰写教育教学案例的过程是重新认识教育事实的过程,是反思、研究、总结、提高的过程。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使教师处于一种反思状态,通过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明确方向,有利于培养教师的观察能力,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领悟能力,还可以促使教师反思教学行为的合理性,探索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了撰写教育案例的经验,就为撰写教育论文,开展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就能使教师的教研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2.写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分析、反省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作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是一种特殊的自我批判性思維活动。一位优秀的教师需要在不断的反思中体验成长,感悟成长。自我反思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能够唤起教师对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关注,使教师带着问题面对教育现象,使教师逐渐具备研究者的专业眼光,具备研究者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关键词:教育科研;专业成长;教育科研活动
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的认识活动,它是教育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科研热潮在各级各类学校掀起。许多地区已初步形成了校校搞科研,人人有课题的科研局面,走科研先导、内涵发展之路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回顾教育史,教育家最初也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也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们与一般教师的区别是能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获得发展,最终成为教育家。以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为主轴线,教师大致有五个成长层次:准教师、教书匠、教师、骨干教师和专家教师,促进教师成长的生长激素是什么呢?就是教育科研。
一、正确认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
当前,许多学校对教育科研重要性的认识存在着两个错误倾向:
(一)重视不够,疏于管理
有些学校观念陈旧,眼光传统,不愿意用科研的方法来分析、研究、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教师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常规性工作,校长忙于“量化管理”,他们认为教育科研可有可无,没有多大作用。这样的学校没有科研的气氛,没有科研的方案,即使开展一些所谓的科研活动,目的也就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己,等到要写论文了,老师们就开始闭门造车,东拼西凑,这儿抄一句,那儿搬一段,写出来的大多是毫无价值的文章。长此以往,不仅浪费精力和时间,还助长教师们浮华、懒惰、爱做表面文章的工作作风。
(二)重视过头,走向极端
有些学校认为教育科研至高无上,把教育科研凌驾于所有工作之上,对其功能随意拔高,以为教育科研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于是,不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的科研能力,把科研工作抓得轰轰烈烈,甚至声势浩大,神乎其神,提口号,请专家,搞课题,写论文。教师们应接不暇,身心疲惫,叫苦连天,结果科研活动“热闹”了,科研成果“丰富”了,但实际效果甚微。不过是纸上谈兵,隔靴搔痒,教学中的困惑依然存在,学校的问题仍未解决,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对教育科研的重要性要有正确的认识,既不能随意拔高,又要反对科研虚无主义。科研是学校的发展之本,是校长的成长之本,是教师的进步之源。通过科研活动能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能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发展速度,能形成学校的办学理念,能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对学校来说,搞好教育科研就是解放生产力。教育科研搞得好,教师的理念新,方法对头,就能够使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就能够实现教学工作的高效率、高质量。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教学工作就好比是砍柴,教育科研就是磨刀,千万不能因忙于砍柴而误了磨刀的功夫,所以说,教育科研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我们从宏观上把握,从本质上理解,从思想上重视,在实践中落实。
二、进行扎实有效的教商科研活动
学校领导和教师要敢于揭开教育科研头上的神秘面纱,要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为了进行扎实有效的教育科研活动,学校要实行科学、规范、系统、有序的管理,设立一个主管机构--教科室,选择政治思想好、文化素质高、教育科研能力强的一线教师担任负责人,起到科研带头人作用,引领广大教师多读多写,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一)多读
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充分为自己“充电”、“蓄能”、“吸氧”、“补钙”,才能源源不断地接受源头活水的补给。教师要从事科学研究,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要了解教育动态,依据自身专业发展的个性需求,自主学习,自主研修,促进专业的自我发展和成长。教师要学会与书本对话,养成在书的边缘空白处写下评语、随感等的阅读习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在借鉴他人的教育教学经验及理念的同时,建构起自己的理论体系,并以此来审视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科学研究,“一次充电,永远放电”的时代己经过去,教师应当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念只有不断更新,教师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弄潮儿。
(二)多写
教师通过学习、实践、研训、反思,结合自身的实际,以经验为凭借,积极撰写教育教学案例、随笔、反思、札记等,使教育科研不再遥不可及,而是实实在在,触手可及。
1.写教学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撰写教育教学案例的过程是重新认识教育事实的过程,是反思、研究、总结、提高的过程。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使教师处于一种反思状态,通过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明确方向,有利于培养教师的观察能力,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领悟能力,还可以促使教师反思教学行为的合理性,探索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了撰写教育案例的经验,就为撰写教育论文,开展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就能使教师的教研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2.写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分析、反省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作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是一种特殊的自我批判性思維活动。一位优秀的教师需要在不断的反思中体验成长,感悟成长。自我反思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能够唤起教师对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关注,使教师带着问题面对教育现象,使教师逐渐具备研究者的专业眼光,具备研究者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