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药祛真病

来源 :现代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vinc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个多世纪前某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试验,他将6个学生召集到实验室的一个装有白色粉末的密闭容器前说,这是极易挥发的剧毒物质砷烷,比氰化物的毒性还高出近千倍,但通过几项化学反应,可从中提取一种治疗抑郁症的新药。他想请同学们帮助自己完成这个实验,在穿戴特制防护服时他一再叮嘱大家务必小心慎重,感觉空气味道异样,立即报告。几个学生神情紧张,表情凝重,取出白色粉末后第一化学反应尚未完全,两个人吓得满头是汗,手脚拌蒜;两个人惊恐不已,报告闻到异常气息;另两个人面色苍白,瘫软在地……
  心理学家赶忙叫停,说这只是一个心理测试,白色粉末根本不是什么毒物,而是面粉和奶粉的混合物,为了证明自己没有说谎,他还捏起一点放进自己的嘴里。
  这就是语言暗示对心理和生理机制产生的影响,也是安慰剂治病的奥秘所在。
  有关安慰剂最简单的实验是,在一段时间内,每天都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为一个人施加某种疼痛感,然后通过吗啡控制疼痛的程度,最后几天再把吗啡改成味道相同的安慰剂,同样可以收到镇痛效果,而且被施加疼痛的人竟毫无察觉。故而,安慰剂被欧美医生多用在对疼痛的治疗上,当然是与镇静剂或止痛药交替使用。
  回顾安慰剂的历史,可追溯至欧洲中世纪的的放血疗法和19世纪初的金属磁疗。1801年,约翰·黑格斯首先公布了“安慰剂控制”的实验结果:他作为医生对5个病人使用了木头仿制的金属棒治疗,也就是将特制的木棍放在患者的身体上不停滑动,竟有4个病人表示自己的症状得到缓解。当时的黑格斯还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直到53年前,美国科学家亨利·彼得通过实践总结了数十例安慰剂的临床实验,发表了著名的文献《强大的安慰剂》。他的统计数据令世人震惊:有35.2%的患者在服用安慰剂后使病情得到明显改善。所以他断言,安慰剂肯定是从心理作用于生理的深层反应,不然它的有效性就无法合理解释。
  近年来,随着研究技术和方法的不断进步,科学家们已经阐明安慰剂的精神生物学反应,并且证明这不仅仅是一种安慰剂效应,其内涵非常丰富。通过设立严格的对照实验,已经客观地证明安慰剂发挥的作用伴随着精神生物学反应。
  原来,人本身具有一套抑制病痛的机制,它就是处于大脑深处名叫伏隔核的机关。它能在愉悦情绪的支配下分泌具有止痛功能的多巴胺。根据示踪扫描技术显示,服用镇静剂和安慰剂后,伏隔核都会释放数量接近的多巴胺。
  意大利生物学家贝内德蒂发现安慰剂还可以缓解帕金森病人的颤动和肌肉僵硬等症状,他的研究小组测量了使用安慰剂时的病人大脑神经细胞活动情况,看到丘脑下核上的个别细胞活动减少,而这个部位正是医生缓解帕金森症的目标所在,这说明安慰剂的确起到了作用。
  你可别以为安慰剂是“洋玩意”,中国人很少接触。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几乎所有的国人或多或少都有与安慰剂接触的经历。据健康学家评估,当今或火爆或隐退的五花八门的保健品中,有近6成是典型的安慰剂,有两成含有对健康不利的副作用,还不如安慰剂,只有两成才是名副其实的保健品。只是没有人深究风靡一时的磁化杯、磁疗枕、磁疗带,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另外,做药是个良心活,在商业良心日渐缺失的今天,我们药品的成分能是个什么样子,谁都清楚。
  当然,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人类的身心交互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受到不同人群、不同的实验设计等因素的影响,安慰剂作用的心理、生物化学和神经解剖机制也不相同,这在一定意义上制约了安慰剂的使用。
  不过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大脑意识可以影响到人体的生物化学机能,期待意识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是了解意识与机体互动关系的最佳模式。科学家还需要明确安慰剂的工作时间与部位,及为何对某些疾病不起作用。不同的疾病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共同的机制,只是我们目前还不清楚。
  西方有一句谚语:见了头痛的病人,医生也头痛。长期服用含有成瘾物质的药品无疑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后果,这时安慰剂便可发挥它的神奇疗效了。
   〖编辑:迟昊〗
其他文献
祝总骧: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北京炎黄经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管理科学院终身教授、美国国际针灸医学教授。从事经络现代化研究近三十年。创造性地将祖国医学经络理论与现代健康理念相结合,成功地推出了“312经络锻炼法”。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312经络锻炼法”的推广工作,并在实践中将其不断发展、提高,至今获益人数达数百万。“312经络锻炼法”对各种慢性疾病都有显著疗效。今天我们给大家讲解胃肠调养的方法
“自己高兴,让别人也高兴,这辈子就没白活!”这是老艺术家黄宗洛对自己艺术人生的评价。黄老粉墨一生,以演配角为主,塑造了百余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主持人敬一丹称他是“中国独一无二的演员,是艺术界的奇人,龙套大师。”2008年3月9日,我来到北京昌平县黄宗洛居住的王府花园,在传达室与黄老接通电话后,黄老让我们等他来接。过了一会儿,黄老脚步匆匆地向我们走来。见到老
饮水不足加拿大著名精神科医学博士阿霍发提出:“摄取水分不足将导致脑的老化。”他的观点是,人的味觉和嗅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趋迟钝。老年人由于不常感口渴,便很少喝水,造成体内水分补给不足。研究者认为,最先受饮水不足影响的是大脑,天长日久,可导致脑的老化。因此,即使自己不感到口渴,也要适时、适量地饮水。维生素B12缺乏最近,科学家对86名被确诊为老年性痴呆的患者进行研究后发现,这些患者体内都缺乏维生素B
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因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猪或人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乙、丙三种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H和N)结构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又可分成许多亚型,至今甲型流感病毒已发现的血凝素有16个亚型(H1~H16),神经氨酸酶9个亚型(N1~N9)。目前,已从猪身上分离到四种主要的亚型:H1N1、H1N
l.练气功是清理体内垃圾,舒展筋骨的一种自我身心净化过程。练功以后经常感到这儿酸、那儿疼,或者出现浑身痒、出汗、起疙瘩、皮肤变黑、烂脚跟、掉皮,有人会突然地想要排大便、小便,还有人会便血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身心自我净化的一种反应。用练气功人的话来讲这是排病反应。经历这些反应后,精力和体力都会有所上升,从而为实现更健康的自我奠定了基础。2.练气功的人功利思想不能太重,不能仅仅为了舒服,也不能只是为了治
主讲专家介绍:  徐大平,著名中医养生专家,副主任中医师、副教授,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现代养生》杂志社副社长。擅长于针灸经络外治法、杂病内治及养生保健。    一、什么是慢性胃肠病    胃肠病的主要表现:上消化道的主要表现有上腹不适、疼痛、腹胀、呃逆、恶心、呕吐等等,还有些人有下消化道的症状,如下腹部坠胀、排便不畅、便秘、腹泻、排气等。  本症的发病机理 迄今尚无统一的认识。精神因素在本症
己丑春天的脚步悄然来临,驱车京城北郊去探望胡海牙先生。一路心情如春。胡老生于1914年,绍兴人,现年已实足95周岁,是中国道教协会首任会长、近代道学大家陈撄宁(1880—1969)先生的唯一嫡传弟子,为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胡老1946年于杭州佑圣观正式拜撄宁夫子为师,直至1969年恩师仙逝,相从二十三载,尽得道家仙学学术之真传。此外,胡老还在太极拳功上有很深造诣,从学于李瑞东式太极
从秦始皇起,直到清朝末年,在我国近三百个皇帝当中,寿命最长的除了乾隆皇帝外(寿命89岁),那就是梁武帝萧衍了。他是我国历史上帝王中仅次于乾隆的第二位长寿皇帝。他在位48年,享年86岁,如果不是候景叛乱,失却供应,使其连饿带病加生气而死的话,还可能要多活几年。这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尤其在封建帝王当中,确实是不多见的。笃信佛教梁武帝是一个虔诚狂热的佛教信徒。他一家原是天师道教信徒,他即位的第三
茶,早已成为当今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但考究茶的起源功能,并不是作为饮料之用,而是用来入药。早在公元前1000年的巴蜀,茶的药用就开始了,继之才是“茶的饮用和食用”。相传4000多年前,神农尝百草,发现茶具有解毒治病的功能。《史记》记载:“神农遍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如果说这仅仅是传说而已,那么,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则明白无误地把茶作为药用记录在案。据《封氏闻见录》记载:时值唐代,佛
关于“春捂”有很多谚语:“春不忙脱衣”,“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等,都是前人经验的总结。保健专家认为,“春捂”的重点应该是脚和腿。为了方便或健美,春暖减衣,常从裤子减起。然而,因为人体下肢距离心脏最远,且处于下方,血液循环要比上半身差得多,容易遭到风寒侵袭,尤其是年老体弱者,极易由此而致关节病。随着医学气象学的兴起,科学家对“春捂”作了多方面研究,提出了一些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