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艺理论下传统手工艺振兴的文化场域构建

来源 :湖南包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家大力倡导传统手工艺振兴的背景下,各地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传统文化与产业经济的融合,如何有序构建传统手工艺振兴的文化场域,使传统手工艺走上健康发展的产业化道路,文章从民艺视角出发,分析中国手工艺及非遗现状,提出从把握手工艺发展脉络,服务日常生活,融入地域文化,手工艺人职业化几个方面作为推进传统手工艺振兴的实践路径,进而指出实践民艺理论及完善手工艺产业生态体系是构建传统手工艺文化场域,振兴传统手工艺使之形成产业化道路健康发展的路径和目标。
其他文献
衣裳是人类开始创造自身形象,并以此步入人类文明的全新境界的一种符号。文章从清末民初中国国民的形象变化引入,主要以1912—1949年的民国历史为背景,运用案例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分析民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服饰文化及国民形象变化。通过对民国时期男子服饰发展变化的研究,及女子服饰、发型、妆容演变的分析,对不同的时代直接影响当时人们的服饰、整体形象及审美观念进行总结。民国短短的三十几年却出现古今中外各种服饰风格和不同审美的融合,这种现象本质上是民国特殊的历史背景所致。
文章以三江侗族刺绣博物馆文创产品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阐述三江侗族刺绣的特征与价值、对比清花绣坊和当地酒店内所销售的侗绣文创产品,分析目前所售卖的侗绣文创产品现状。同时立足于三江侗绣博物馆的实际情况并结合现代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需求,采取创建独立的自主品牌、使用灵活的销售模式、提炼优秀的侗族刺绣文化元素三大措施来拓展三江侗绣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未来生存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