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行业发展是区域经济振兴的重要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航空运输将全球的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高速交织在一起,尤其以航空运输为基础兴起的临空经济已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发动机。大力发展航空运输,促进航空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动态交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航空运输;区域经济;动态交流
作者简介:李栋梁(1971—),男,黑龙江肇源人,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产业经济学研究;曹允春(1970—),男,陕西西安人,经济学博士,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所教授,从事临空经济、航空物流研究。
中图分类号:F5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504(2010)03-0057-05收稿日期:2010-01-07
由各个行业构成的经济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其中一些重要的行业又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选择富有发展前景的重要行业予以支持,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从发展的前景考虑,航空运输业无疑是极具潜力且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日益突出的行业。据牛津经济研究所的一项预测报告,到2026年,航空业将会创造5000万个就业机会和3.6万亿美元的全球生产总值。仅亚太地区,航空运输业在未来20年里,将创造近2000万个就业机会。中国是全球最重要的航空市场之一,对未来航空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航空运输业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和创新性产业。航空运输通过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交织在一起,从而把社会经济活动的生产、交换、分配等各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作为一种运输方式,航空运输有着铁路、公路和水运不可比拟的运输速度和运输广度,同时,航空运输更超越了运输方式本身,作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一种优质资源,不仅为区域经济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樊篱,在全球范围内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可能,而且能够为区域经济以全球化的视野来寻找、吸引和聚集生产要素和各种机会提供了可能。因此,本文将以航空运输业为例,分析行业发展对地区经济振兴的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实现中部崛起等,构成了我国地区发展的完整战略。在各个地区进行发展战略规划时,都离不开适应本地区的支柱产业或重点行业的选择。如黑龙江省为振兴老工业基地而确立的“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包括了一系列的重点行业发展规划,其目的就要借助这些行业实现地区经济振兴。从这个意义上讲,行业发展是实现地区经济振兴的必要条件。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行业作为地区经济振兴的支柱行业。从未来发展的前景来看,航空运输业无疑是一个可以选择的目标。
据牛津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一项航空业对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贡献的研究显示,航空业可以直接提供550万个就业机会并创造4250亿美元的产值,超过了20国集团中部分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进一步地比较,航空业所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制药业或纺织业的1.5倍,是汽车制造业的1.3倍。如果关注一下航空业的产业链,其作出的贡献更加惊人。据测算,航空业及其供应链上的其他产业,以及与航空业相关的附属产业总共能够提供超过3300万个就业机会并创造1.5万亿美元的生产总值。如果把航空业当成一个国家来排名的话,它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排第八位。
航空业具有的这种发展潜力,完全可以作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或振兴的支柱产业。它自身的属性和潜在的效益,有着较其他产业更大的优势,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航空业的发展前景更为广大。
二、航空运输的区域经济属性
探求航空运输对经济的作用,首先需要以航空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航空运输的产业特征及其区域经济属性,进而研究航空运输与区域经济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航空运输属于典型的网络型产业,其网络由航线网络、分销网络、机场网络和空管网络构成。航线网络是航空运输的基础网络,也是作为航空运输主体的航空公司竞争力的关键要素,通过航线的起点、经停点和终点,将不同的城市联结在一起,从而为人员和物品的流通提供了前提。在具体的布局方式上,主要分为线型网络和中枢辐射网络两种。分销网络是旅客实现航空运输订票的手段,目前已形成全球分销系统(GDS),它通过复杂的计算机技术,将航空运输业、酒店业、旅行社业以及汽车租赁等各相关产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旅客提供集成化的综合服务。机场网络由航空公司飞机飞抵的各个机场构成,是航空运输的地面载体,提供航空公司飞机起降、维护服务以及旅客(货主)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服务。根据机场的规模和服务类型,可以划分为小型支线机场、中型干线机场、大型枢纽机场以及超大型复合枢纽机场四类。空管网络在航空运输业的安全运行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将航空公司、机场、民航空管部门、空军空管单位整合在一起,确保飞机按照既定的航路、高度以及时间和空间间隔起飞、巡航和降落。所以,结合航空运输的网络性特征,对航空运输的区域经济属性作如下分析。
1. 规模经济性
就航空公司而言,规模经济性是指随着机队规模的扩大而带来的平均单位成本降低的趋势。由于飞机属于高价产品,其购买、维修、人员培训、航材储备等方面的费用也是惊人的。但随着机队规模的扩大,上述费用分摊到每个座公里上的单位成本会大大降低。以爱尔兰的瑞安航空为例,其采用大批量购买单一的空中客车320飞机,不仅降低了飞机的采购价格,而且在飞机航材的储备、飞机维修以及飞行员、乘务员培训等方面也大大降低了成本。对于区域经济来说,航空公司多运营一架中型150座级的飞机并不会带来其他设施的增加,但每年会带来超过十万人次的旅客吞吐量,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所作的综合贡献不亚于一家中型企业。就机场而言,规模经济性是指随着吞吐量的增加其成本下降和盈利水平提升的规律。机场建设投资巨大,即使是一个小型的支线机场也需要3亿元左右的资金,其建设过程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显而易见。同时,从全球机场的经营实际来看,机场的利润来源不在飞机起降和过港旅客服务等航空性收入,而在于随着旅客吞吐量的增加,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在商业开发、广告、餐饮、休闲、物流等非航空性收入。以德国法兰克福机场为例,2006年非航空性收入已达总收入的62.1%。机场在追求规模经济、不断提高旅客吞吐量、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水平的过程中,必将同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联动效应,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2. 密度经济性
航空运输的密度经济性是指在既定的航线数量以及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旅客或货物运输的增加而带来的单位成本下降,因为就航空运输来讲,在某条航线上多增加一个旅客或一公斤货物所带来的燃油成本或其他成本的增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为此,航空运输为充分发挥其密度经济性,必然利用旅客和货物的价格弹性,在飞机商载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吸引和创造旅客和货物运输需求,从而进一步拉动区域经济的繁荣。2009年,DHL(中外运敦豪)在上海浦东机场投资1.5亿美元建成亚洲最大的转运中心,以每小时2万件包裹和2万件文件的处理能力服务于整个中国及北亚地区,在为顾客提供主要城市间次日上午“货物必达”服务的同时,也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引擎。
2. 中观效应
从产业层面看,航空运输业对于区域经济融入全球市场、促进区域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第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航空运输早已超越了仅仅作为一种运输方式的功能,而是在改善投资环境、增强信息交流、扩大流通范围和提高流通效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区域内各产业融入全球经济的重要通道。第二,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时期,尤其经过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洗礼,加速区域经济由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产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已成为当务之急,而航空运输适合长距离、跨洋运输以及能够满足快速运输货物要求的竞争优势,则是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重要依托。据统计,2008年,我国通过航空运输的进出口商品总值4097亿美元,占全部进出口商品总值的15.99%。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我国产业结构越向高端升级,通过航空运输的进出口商品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对民航运输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大。第三,民航运输业的运营活动直接涉及投资、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多个环节,涉及金融、维修、营销、保险、制造等多个产业,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将给这些相关产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航空运输还可以有力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据统计,2007年全球国际贸易货物价值中的35%是通过航空运输方式实现的。
3. 宏观效应
从宏观层面看,航空运输活动能够为区域整体的经济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效益已是不争的事实。根据美国联邦航空局(FAA)2008年10月发布的报告——民航对美国经济的影响(The Economic Impact of Civil Aviation on the U.S. Economy),民航运输对区域经济的宏观影响可以分为原发影响(Primary Impacts)和诱发影响两类(Induced Impacts)。所谓原发影响一方面来源于定期和不定期航班的客货运输、机场服务和航空器服务提供、航空物流、飞行训练以及飞机和零部件制造等直接因素,另一方面来源于旅客住宿、餐饮、娱乐休闲、航空地面服务以及其他相关的商品和服务的购买等间接因素。所谓诱发影响是指直接和间接对民航运输业构成影响的产业以及这些产业内员工的消费行为对经济活动的循环多次影响。具体来说,航空运输业对区域经济的宏观效应可以用GDP和就业两个指标来衡量。
第一,航空运输对于GDP的影响十分巨大。据国际航空行动协会(ATAG)发布的报告——航空运输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8(Th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of Air Transport 2008),2006年全球航空旅客总周转量超过22亿人次,货邮总周转量为4400万吨,对GDP的影响为11 000亿美元,相当于2.3%的全球GDP。在经济最为发达的美国,2006年,航空运输业更是创造了1078万个就业岗位,贡献了7411亿美元,占到全美国GDP的5.6%。同年,深圳的航空运输业对经济的贡献为255.8亿元,占深圳总GDP的4.5%,并至少提供了85 000个就业岗位[3]。2008年,FedEx(联邦快运)将亚太转运中心由菲律宾的苏比克湾转移至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并于2009年2月正式运营,可望为广东省乃至中国华南地区带来约大于131亿美元的GDP年产值,这一数字有望在2020年达到740亿美元。
第二,航空运输发展带来的就业效应。根据国际航空行动协会(ATAG)的测算,航空运输通过其原发影响和诱发影响,2006年已在全世界创造了2900万个就业机会,其中,在航空运输发展较快的亚太地区,直接创造了118万个就业岗位,并通过间接和诱发效应共计创造了超过320万个就业岗位。根据国际机场协会(ACI)的调查,在国际枢纽机场,每100万旅客吞吐量大约能够创造1600个就业岗位,在中型枢纽机场,每100万旅客吞吐量大约可以创造1100个就业岗位,而即使是在小型地区机场,每100万旅客吞吐量也可大约创造750个就业岗位。以美国大陆航空为例,其主枢纽设在休斯敦的乔治·布什国际机场,直接提供了29 000个业内就业岗位,并通过间接和诱发效应为整个休斯敦地区共计创造了超过117 000个就业岗位[4]。
总之,经济全球化是21世纪的时代特征,航空运输所独有的安全、便捷、高效的特点,使其本身已经超越了作为一种运输方式的功能,而是为企业、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打开了一扇面向世界的窗口,使区域经济融入到全球经济的大循环、在全球视野下重新配置资源成为了可能,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航空运输具有明显的区域经济属性,并在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我国作为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保持经济较高速度的持续增长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而通过大力发展航空运输来带动区域经济以至整体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刘雪妮, 宁宣熙, 张冬青. 发展临空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研究[J]. 现代经济探讨,2007,(1).
[2]张越, 胡华清. 大型枢纽机场功能定位的发展趋势[J]. 综合运输,2008,(8).
[3]齐险峰等. 航空运输对地区社会经济贡献研究[J]. 空运商务,2007,(18).
[4]宋伟,杨卡. 民用航空机场对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 地理科学,2006,(12).
[责任编辑国胜铁]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Economic Vitaliz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fficiency in Aviation Transport Industry
LI Dong-liang1,CAO Yun-chun2
(1.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gement,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01, China; 2. Airport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Tianjin 300300,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industries is the base of regional economic vitalization. Against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viation transport industry integrates effectively logistics and the flow of people, business, information, and capital, especially turning the airport economy into a new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the propeller and engine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evelop aviation transport industry, propel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aviation transport industry and regional economy in order to develop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nterprise.
Key words: aviation transport; regional economic; dynamic interaction
关键词:航空运输;区域经济;动态交流
作者简介:李栋梁(1971—),男,黑龙江肇源人,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产业经济学研究;曹允春(1970—),男,陕西西安人,经济学博士,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所教授,从事临空经济、航空物流研究。
中图分类号:F5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504(2010)03-0057-05收稿日期:2010-01-07
由各个行业构成的经济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其中一些重要的行业又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选择富有发展前景的重要行业予以支持,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从发展的前景考虑,航空运输业无疑是极具潜力且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日益突出的行业。据牛津经济研究所的一项预测报告,到2026年,航空业将会创造5000万个就业机会和3.6万亿美元的全球生产总值。仅亚太地区,航空运输业在未来20年里,将创造近2000万个就业机会。中国是全球最重要的航空市场之一,对未来航空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航空运输业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和创新性产业。航空运输通过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交织在一起,从而把社会经济活动的生产、交换、分配等各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作为一种运输方式,航空运输有着铁路、公路和水运不可比拟的运输速度和运输广度,同时,航空运输更超越了运输方式本身,作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一种优质资源,不仅为区域经济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樊篱,在全球范围内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可能,而且能够为区域经济以全球化的视野来寻找、吸引和聚集生产要素和各种机会提供了可能。因此,本文将以航空运输业为例,分析行业发展对地区经济振兴的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实现中部崛起等,构成了我国地区发展的完整战略。在各个地区进行发展战略规划时,都离不开适应本地区的支柱产业或重点行业的选择。如黑龙江省为振兴老工业基地而确立的“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包括了一系列的重点行业发展规划,其目的就要借助这些行业实现地区经济振兴。从这个意义上讲,行业发展是实现地区经济振兴的必要条件。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行业作为地区经济振兴的支柱行业。从未来发展的前景来看,航空运输业无疑是一个可以选择的目标。
据牛津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一项航空业对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贡献的研究显示,航空业可以直接提供550万个就业机会并创造4250亿美元的产值,超过了20国集团中部分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进一步地比较,航空业所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制药业或纺织业的1.5倍,是汽车制造业的1.3倍。如果关注一下航空业的产业链,其作出的贡献更加惊人。据测算,航空业及其供应链上的其他产业,以及与航空业相关的附属产业总共能够提供超过3300万个就业机会并创造1.5万亿美元的生产总值。如果把航空业当成一个国家来排名的话,它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排第八位。
航空业具有的这种发展潜力,完全可以作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或振兴的支柱产业。它自身的属性和潜在的效益,有着较其他产业更大的优势,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航空业的发展前景更为广大。
二、航空运输的区域经济属性
探求航空运输对经济的作用,首先需要以航空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航空运输的产业特征及其区域经济属性,进而研究航空运输与区域经济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航空运输属于典型的网络型产业,其网络由航线网络、分销网络、机场网络和空管网络构成。航线网络是航空运输的基础网络,也是作为航空运输主体的航空公司竞争力的关键要素,通过航线的起点、经停点和终点,将不同的城市联结在一起,从而为人员和物品的流通提供了前提。在具体的布局方式上,主要分为线型网络和中枢辐射网络两种。分销网络是旅客实现航空运输订票的手段,目前已形成全球分销系统(GDS),它通过复杂的计算机技术,将航空运输业、酒店业、旅行社业以及汽车租赁等各相关产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旅客提供集成化的综合服务。机场网络由航空公司飞机飞抵的各个机场构成,是航空运输的地面载体,提供航空公司飞机起降、维护服务以及旅客(货主)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服务。根据机场的规模和服务类型,可以划分为小型支线机场、中型干线机场、大型枢纽机场以及超大型复合枢纽机场四类。空管网络在航空运输业的安全运行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将航空公司、机场、民航空管部门、空军空管单位整合在一起,确保飞机按照既定的航路、高度以及时间和空间间隔起飞、巡航和降落。所以,结合航空运输的网络性特征,对航空运输的区域经济属性作如下分析。
1. 规模经济性
就航空公司而言,规模经济性是指随着机队规模的扩大而带来的平均单位成本降低的趋势。由于飞机属于高价产品,其购买、维修、人员培训、航材储备等方面的费用也是惊人的。但随着机队规模的扩大,上述费用分摊到每个座公里上的单位成本会大大降低。以爱尔兰的瑞安航空为例,其采用大批量购买单一的空中客车320飞机,不仅降低了飞机的采购价格,而且在飞机航材的储备、飞机维修以及飞行员、乘务员培训等方面也大大降低了成本。对于区域经济来说,航空公司多运营一架中型150座级的飞机并不会带来其他设施的增加,但每年会带来超过十万人次的旅客吞吐量,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所作的综合贡献不亚于一家中型企业。就机场而言,规模经济性是指随着吞吐量的增加其成本下降和盈利水平提升的规律。机场建设投资巨大,即使是一个小型的支线机场也需要3亿元左右的资金,其建设过程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显而易见。同时,从全球机场的经营实际来看,机场的利润来源不在飞机起降和过港旅客服务等航空性收入,而在于随着旅客吞吐量的增加,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在商业开发、广告、餐饮、休闲、物流等非航空性收入。以德国法兰克福机场为例,2006年非航空性收入已达总收入的62.1%。机场在追求规模经济、不断提高旅客吞吐量、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水平的过程中,必将同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联动效应,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2. 密度经济性
航空运输的密度经济性是指在既定的航线数量以及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旅客或货物运输的增加而带来的单位成本下降,因为就航空运输来讲,在某条航线上多增加一个旅客或一公斤货物所带来的燃油成本或其他成本的增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为此,航空运输为充分发挥其密度经济性,必然利用旅客和货物的价格弹性,在飞机商载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吸引和创造旅客和货物运输需求,从而进一步拉动区域经济的繁荣。2009年,DHL(中外运敦豪)在上海浦东机场投资1.5亿美元建成亚洲最大的转运中心,以每小时2万件包裹和2万件文件的处理能力服务于整个中国及北亚地区,在为顾客提供主要城市间次日上午“货物必达”服务的同时,也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引擎。
2. 中观效应
从产业层面看,航空运输业对于区域经济融入全球市场、促进区域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第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航空运输早已超越了仅仅作为一种运输方式的功能,而是在改善投资环境、增强信息交流、扩大流通范围和提高流通效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区域内各产业融入全球经济的重要通道。第二,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时期,尤其经过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洗礼,加速区域经济由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产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已成为当务之急,而航空运输适合长距离、跨洋运输以及能够满足快速运输货物要求的竞争优势,则是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重要依托。据统计,2008年,我国通过航空运输的进出口商品总值4097亿美元,占全部进出口商品总值的15.99%。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我国产业结构越向高端升级,通过航空运输的进出口商品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对民航运输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大。第三,民航运输业的运营活动直接涉及投资、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多个环节,涉及金融、维修、营销、保险、制造等多个产业,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将给这些相关产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航空运输还可以有力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据统计,2007年全球国际贸易货物价值中的35%是通过航空运输方式实现的。
3. 宏观效应
从宏观层面看,航空运输活动能够为区域整体的经济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效益已是不争的事实。根据美国联邦航空局(FAA)2008年10月发布的报告——民航对美国经济的影响(The Economic Impact of Civil Aviation on the U.S. Economy),民航运输对区域经济的宏观影响可以分为原发影响(Primary Impacts)和诱发影响两类(Induced Impacts)。所谓原发影响一方面来源于定期和不定期航班的客货运输、机场服务和航空器服务提供、航空物流、飞行训练以及飞机和零部件制造等直接因素,另一方面来源于旅客住宿、餐饮、娱乐休闲、航空地面服务以及其他相关的商品和服务的购买等间接因素。所谓诱发影响是指直接和间接对民航运输业构成影响的产业以及这些产业内员工的消费行为对经济活动的循环多次影响。具体来说,航空运输业对区域经济的宏观效应可以用GDP和就业两个指标来衡量。
第一,航空运输对于GDP的影响十分巨大。据国际航空行动协会(ATAG)发布的报告——航空运输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8(Th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of Air Transport 2008),2006年全球航空旅客总周转量超过22亿人次,货邮总周转量为4400万吨,对GDP的影响为11 000亿美元,相当于2.3%的全球GDP。在经济最为发达的美国,2006年,航空运输业更是创造了1078万个就业岗位,贡献了7411亿美元,占到全美国GDP的5.6%。同年,深圳的航空运输业对经济的贡献为255.8亿元,占深圳总GDP的4.5%,并至少提供了85 000个就业岗位[3]。2008年,FedEx(联邦快运)将亚太转运中心由菲律宾的苏比克湾转移至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并于2009年2月正式运营,可望为广东省乃至中国华南地区带来约大于131亿美元的GDP年产值,这一数字有望在2020年达到740亿美元。
第二,航空运输发展带来的就业效应。根据国际航空行动协会(ATAG)的测算,航空运输通过其原发影响和诱发影响,2006年已在全世界创造了2900万个就业机会,其中,在航空运输发展较快的亚太地区,直接创造了118万个就业岗位,并通过间接和诱发效应共计创造了超过320万个就业岗位。根据国际机场协会(ACI)的调查,在国际枢纽机场,每100万旅客吞吐量大约能够创造1600个就业岗位,在中型枢纽机场,每100万旅客吞吐量大约可以创造1100个就业岗位,而即使是在小型地区机场,每100万旅客吞吐量也可大约创造750个就业岗位。以美国大陆航空为例,其主枢纽设在休斯敦的乔治·布什国际机场,直接提供了29 000个业内就业岗位,并通过间接和诱发效应为整个休斯敦地区共计创造了超过117 000个就业岗位[4]。
总之,经济全球化是21世纪的时代特征,航空运输所独有的安全、便捷、高效的特点,使其本身已经超越了作为一种运输方式的功能,而是为企业、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打开了一扇面向世界的窗口,使区域经济融入到全球经济的大循环、在全球视野下重新配置资源成为了可能,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航空运输具有明显的区域经济属性,并在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我国作为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保持经济较高速度的持续增长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而通过大力发展航空运输来带动区域经济以至整体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刘雪妮, 宁宣熙, 张冬青. 发展临空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研究[J]. 现代经济探讨,2007,(1).
[2]张越, 胡华清. 大型枢纽机场功能定位的发展趋势[J]. 综合运输,2008,(8).
[3]齐险峰等. 航空运输对地区社会经济贡献研究[J]. 空运商务,2007,(18).
[4]宋伟,杨卡. 民用航空机场对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 地理科学,2006,(12).
[责任编辑国胜铁]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Economic Vitaliz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fficiency in Aviation Transport Industry
LI Dong-liang1,CAO Yun-chun2
(1.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gement,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01, China; 2. Airport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Tianjin 300300,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industries is the base of regional economic vitalization. Against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viation transport industry integrates effectively logistics and the flow of people, business, information, and capital, especially turning the airport economy into a new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the propeller and engine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evelop aviation transport industry, propel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aviation transport industry and regional economy in order to develop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nterprise.
Key words: aviation transport; regional economic; dynamic inter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