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野生园林植物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来源 :福建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c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普洱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城市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用野生植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野生植物的应用能够丰富城市景观,增加城市物种的多样性,弥补园林绿化植物的单一性,突出城市的地方特色,增加城市的山林野趣,有助于“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的营建,它的广泛应用必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然而,对于普洱市来说,野生树种的开发利用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
  【关键词】:普洱市 野生园林 问题 对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处理不当,人工培育的扶持手段匮乏
  目前,普洱市已经建立了六个自然保护区,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有效地保护珍稀物种,使保护区内原始森林、自然生态保存完好,风光绚丽,珍稀植物繁茂,珍禽异兽众多,自然风光秀丽。。然而,对野生植物的开发利用研究和繁殖推广却比较薄弱,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大多仅限于防止人为破坏而任其自然生长,主要保护植物资源不被破坏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而这对野生植物资源和生态系统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在保护野生植物资源不被破坏而自然生长的同时,应当大力采用人工培育的手段对一些珍稀的、或应用较广、或市场需求量大的野生植物进行种群的稳定和扩大,如可采用播种、扦插、嫁接和组织培养等方法,只有种群的数量得到稳定并有扩大的趋势时,才是对野生植物资源最好的保护。
  (二)缺乏从引种—驯化—繁殖—栽培—推广应用的完整体系
  应用野生植物并不是直接从野外采挖苗木,而必须经过引种试验、长期观察其生长发育规律和适应性,了解其生长习性, 再通过试验掌握繁殖栽培技术要点, 形成一套从引种、驯化、繁殖、栽培到推广应用的完整技术体系。然而,从引种到推广应用的整套技术体系的建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财力,一般的园林企业或苗圃很难进行,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物力、财力上都难以承担。经调查,普洱市等绝大多数野生园林植物,栽培技术不太成熟的有野茶树、云南山茶、蓝花楹、山樱花、清香木、山桂花等,经常导致大批量的野生园林植物死亡,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野生植物资源的损失,也在园林工程的预决算上出现了同样品种、规格与造型的植物至少有将近一倍的差价。目前从引种、驯化、繁殖、栽培到推广应用的技术体系完整而采取人工繁殖的只有山樱花、肾蕨、糖胶树(本地叫灯台树,蓝花楹、球花石楠等小苗。
  (三)苗源稀少、成本较高
  由于对本地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种苗的产、供、销渠道不畅通, 造成了野生观赏植物的苗木贫乏, 客观上影响到绿化成本和园林植物配置的水平。目前,获得野生植物苗源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得到林业相关管理部门的批准后,直接从野外进行采挖,这种方式是目前获得野生园林植物大规格苗木的主要方式,时间短而见效快,利润高但同时风险也高,主要是对植物采挖及栽培、养护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而且野生植物的资源即使再丰富,也总会有枯竭的一天,此外对生态系统也造成极大的破坏;第二、采用野生植物的枝条进行扦插繁殖获得苗木,此种方法暂时不能获得大规格的苗木,而且受植物品种和扦插繁殖方法及技术等的影响较大,但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小苗甚至小乔木,而且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比较小;第三,采用野生植物的种子进行播种繁殖,此种方法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上百万的小苗木,基本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但是对于大规格苗木的要求难以满足,同时也受植物品种和播种技术尤其是种子处理技术的制约。综上所述,无论采用那种方法,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无论是技术还是经济的投入均存在一定的难度,使得野生园林植物的苗源稀少,即使有一些品种的苗木存在,其价格常高居不下,尤其是大规格的苗木,一般胸径达20cm的大树,其售价少则几万,多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二、解决对策探讨
  (一)新建扩建保护区域,加强保护强化管理
  现有的野生植物保护区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保护区分类分级建设标准和管理体系,不断强化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快推进保护区科学管理进程。保护区内的实验区可以进行参观考察、教学学习、培养珍惜动植物等活动,内核心区只供进行观测研究,具有旅游特征的景观区可以作为面向社会群众开发自然保护旅游区。在自然保护旅游区,要设置专业的导游,加强宣传,借机扩大自然保护区在广大民众中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们来参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和管理工作。这样一来,一方面,自然保护区的经济效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林区群众的收入也相应提高,另一方面,在林区保护、管理、利用方面的经费紧张问题也会大得大幅度的缓解。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可以更好地崔进野生植物的保护工作的开展。
  (二)大力宣传教育,充分认识野生树种的优良特性和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 提高社会公众对保护野生植物的认识
  野生植物作是十分宝贵的自然资源,是重要的环境因素,保护野生植物对于社会经济环境持续发展都有重大意义。当务之急,我们仍需大力选宣传教育,要让保護野生植物的观念深入人心。要加强领导,针对地方状况和形势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保护管理措施,真正地将野生植物的保护工作落到实处。野生植物保护方面的法律教育,比如《森林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普法教育仍需进一步加强,要在法制教育的同时加强舆论引导,要引导群众明白破坏野生植物的恶劣影响和后果,引导广大群众提高守法自觉性。比如,组织和动员广大群众植树造林,禁止违法猎捕、滥砍滥发,加大对违法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维护生态平衡等等。
  (三)调整资源利用方式,完善野生植物人工培育的激励机制
  虽然近年来野生植物保护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保护效果也逐渐凸显出来,但是野生资源下降的局面还没有彻底牛庄,资源危机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野生植物的人工培育,对野生资源给予全面的保护。虽然地区野生资源物种和数量分布不均匀,但是整体上野生资源相对匮乏,必须全面调整资源利用方式,逐步建立和完善野生植物资源人工培育的激励机制。只有市场需求得到满足, 野外资源才能真正没有威胁。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的目的,意义及实践过程中应掌握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测土 配方 施肥  我国是农业大国,几千年农耕社会,习惯有什么肥料积什么肥料,施什么肥料。近代社会有了无机化肥,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但农民偏爱施用氮肥,不施或少施磷,钾肥的现象屡见不鲜,致使农产品品质下降,地力退化。即使加大肥料的使用量,也不能满足农作物正常生长的需求,提高产量。因此,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既能
本文旨在从口译的过程出发,通过对语言和文化的比较、分析,列举一系列在口译实践中影响口译的文化因素,以阐明口译是翻译文化而不是语言.口译最终的目的是让听众理解讲话者的
角膜穿孔伤是一严重的眼外伤,也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我院1995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的142例(143眼)角膜穿孔伤分析如下.
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中药及其复方制剂的研究,克服了传统中药“粗、大、黑”和服用量过大等缺点,推动了中药的现代化。对其在分离提取中药皂苷有效部位中的应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