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方法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来源 :企业文化·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td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组织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更是人力资源科学合理、优化配置的竞争。人力资源作为组织的战略性资源,是组织发展的“第一资源”,组织中其他资源的组合、运用都需要靠人力资源来推动。
  关键词:人力资源;问题分析;资源配置;对策
  一、我国人力资源理论研究现状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劳动力计划调配占主导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发展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及技术工人的合理配置引起劳动部门的关注,政府开始鼓励和支持自谋职业。[1]
  (二)1978年开始,劳动力就业开启计划与市场双轨运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中国全面开启了改革开放。一批待业青年积极行动,开始尝试自谋职业,劳动服务公司也相继成立。
  (三)20 世纪 90 年代国企改制,“市场之手”发挥重要作用。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国企改制的深入,大批国有企业走向市场,几千万职工下岗进入劳动力市场,国家鼓励下岗人员再就业,政府调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领域逐步拓展。[2]
  二、现存的问题
  (一)闲置劳动力与紧缺人力资源并存。与大量闲置浪费的劳动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严重短缺的人力资源生产领域中高科技人才。长期以来,我国科研制度采取“超重的研究院所和高校、企业”相结合的模式,其中80%都集中在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这就造成科研远离企业生产实践发展的局面,科研单位和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种现象必然会引起科技人员短缺和浪费的结构性矛盾。[3]
  (二)人力资源配置不平衡。我国对于教育资源的区域分配存在不平衡的问题。2003年北京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9%,超过了全国平均值15%的3倍,根据云南省在2002-2003学年教育事业统计公报显示,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8.64%。[4]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学生的升学压力越来越大,但山东、河南和湖北等地区升学压力往往高于其他省份,以至于出现某省的二本分数线是其他省份的一本分数线的奇怪现象。而造成的这种现象的原因正是因为我国人力资源配置不平衡。
  由于城市和农村教育投资比例失衡,城鄉人力资源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小组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化”调查中,在2002年,整个社会在各种各样的教育投资多达5800多亿元,其中包括总人口不到40%的城市人口投资比例为77%,占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人口只得到了23%的教育投资。[4]
  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不仅是促进经济的繁荣,也要促进各行各业收入平等,减少贫困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因此,教育资源、教育机会的公平性直接导致人力资源分配不平衡,不仅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还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解决办法
  (一)鼓励科技创新制定国家和地区的人力资源配置战略。从国家历史数据可以看出,解决人力资源配置不平衡的问题迫在眉睫。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是国家繁荣最强大的驱动力。从宏观的角度而言,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国家,我国应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高层次人才直接作用于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加强自主研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将成为支持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加大政府对落后地区的政策支持和金融投资,从而减少地区之间的差距,地方根据自己的特点发展特色经济,为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有利的条件,如工资、福利、人才、促进区域发展。[5]
  (二)放宽对人才流动的限制,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对现有人力资源存量进行结构调整,通过多种形式的政策引导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有序地流动,[6]减少地域之间的限制,降低从农村进入城市,特别是大型城市的门槛,城市之间差异化发展引进不同类型的人才,[7]同时利用优惠政策鼓励城市人才向农村地区流动,不仅局限在村官、定向招生等形式,完善农村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保障制度,从而实现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阶层之间共同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建光.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浅析[J].企业管理,2016(05):4-6.
  [2]黎伯毅.我国人力资源配置机制的现状与完善[J].哲学与社会科学,2015(06):1-2.
  [3]熊晓龙.人力资源配置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影响[J].前沿汇,2015(02):16-17.
  [4]陈秋月.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措施探析[J].人力资源,2011(26):7.
  [5]尹宏.浅析企业人力资源结构配置的优化[J].人力管理,2014(13):8-10.
  [6]汪文昕.人力资源优化配置[J].商业文化,2008(1):114-115.
  [7]周荃.公司治理结构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6(6).
  作者简介:
  沈园露 (1997-),女,汉族,吉林省磐石市人,学历:本科生,商学院,二年级,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杨秋语 (1997-),女,汉族,辽宁省沈阳市人,学历:本科生,商学院,二年级,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
  苏烨宁 (1997-),女,汉族,辽宁省沈阳市人,学历:本科生,商学院,二年级,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
其他文献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我国的企业竞争程度不断地加大,为了在经济市场上立有一席之地,必须增加本企业的实力,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如果把一个企业比喻成一个大型器械,那么每一个员工就是器械中各个精密的组成部分,只有每个部分全部运转、齐心协力,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本文就将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做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企业员工;激励措施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最主要的就是盈利,其
家长不妥当的情感表达rn1.过于激动的情绪rn每个宝贝都是家长的心头肉,他们遭到苛刻的对待,家长的愤恨可想而知.然而面对已经受伤的孩子,家长必须最大可能地控制自己愤慨的情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误区,针对这些误区,从战略目标、政工工作建设、创新精神三个方面给出了企业文化建设措施。  关键词:国企企业文化;建设误区;政工工作  我国改革的步伐在不断地延续并进一步地加快,在国企内部的文化建设也包括在改革的方面,之所以进行文化建设的改革,是因为文化建设对国企未来的发展及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文化建设在许多方面都需要改进,
摘要:电力企业文化建立是实现电力企业管理的哲学议题,本文结合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提出的“光谱”文化,对陕西地电企业文化和电力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旨在为地电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更加有价值的管理建议,实现光谱文化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的高度适配,提升电力员工凝聚力的同时,加快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电力企业;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发展与变革  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
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得知 ,利用焦炭的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可以很好地预测焦炭在高炉内的反应行为 ,通过对比试验可以得到冷态强度与热态强度之间的关系。同时对焦炭抗碱性的研
职业培训工作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几年来,长庆油田培训中心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并从各个方面加强职业培训工作的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还有一部分职工用以前的老观念对待培训工作。因此,我认为职业培训教育主要应从知识、技术和素质培训这三个方面入手,通过培训使员工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达到真正提高员工各方面素质的目的。  一、职业培训现状分析  (一)员工培训学习
期刊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加上我国企业国际化步伐的持续加快,我国企业外事活动越来越多,而新形势下企业外事管理工作难度的增加以及复杂的工作环境给企业外事管理干部的职
青青已经一岁四个月,我这个新手妈妈随着女儿的长大在不断地解锁通关.女儿教会我的事越来越多,为了记录下女儿成长的点点滴滴,我特意申请了微信公众号“女儿教会我的事”,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