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珍:普查古村投身公益,撰写村史承载乡愁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067838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文珍,男,汉族,东北林业大学2014级文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一名学生。在大学期间,他积极投身于古村落保护和发展的社会实践,深入东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口述史研究,以古村公益普查游学方式记录古村当下的样貌,致力于激发人们对本土历史文化的认可,成为古村落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见证者与书写人。他以步丈量,用一支笔写尽了民间文化公益好模样。
  以传承历史为信念,决定凝聚公益团队,复兴古村文明
  何文珍很早便开始探索和思考乡村社会问题。上了大学,他逐渐发现,作为文明古国和农耕大国的中国,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传统古村落遭受到“建设性、开发性、旅游性”的二次破坏。人们过于关注古村落的表面,而忽略了古村落最本真的“美”。
  何文珍说,我们无法站在所有的推土机前,保护所有的古村落,无法停下所有游子离开的脚步,留住我们桃花源。但我们可以走遍神州大地,开展古村游学,撰写村史、村志,建立村落文化档案,用我们手中的笔留住村庄的记忆,留住世世代代中国人的乡愁。在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的熏陶下,何文珍深感自己肩上的使命与责任,他觉得中国的青年学生应该为脚下的这片土地做些什么了。在这种情况之下,何文珍决定把“应然”的理论,变为“实然”的实践。
  他曾经作为大学生代表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古村之友成立大会”,后来他注册了“南京市乡约古村镇保护与发展中心”并被选举为理事,于2016年6月发起了“中国青年古村公益普查游学”活动,旨在用文字和影像记录中国的古村落。
  以前人未竟之事为己任,三次前往大兴安岭,探访未知传奇
  何文珍2016年冬天,发起“高校青年学生牵手大兴安岭鄂伦春族”活动,一天内吸引了全国八十多所高校的学生报名参与,并最终选定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13所高校学生前往大兴安岭白银纳鄂伦春民族乡进行文化探访。
  多次探访之后,当上完《质性研究方法》之后,何文珍又开始思考,黑龙江古村落较少,而且仅仅是文化探访,它只能在青年心中埋下一颗热爱传统民族文化的种子,那能为当地做些什么呢?他又开始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最终确定,以口述历史的方式记录黑龙江的少数民族,用笔去铭记这些少数民族居民的一生,老人们不能写作,青年却能够将其写下,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传承。而且,何文珍深知口述史是一件带有抢救性的工作,即抢救我们国家历史资料的工作,如果不这样做这些重要的历史资料和历史见证就会湮灭,这不能不给人一种紧迫感。于是他又与学生们前往大兴安岭鄂伦春族、赫哲族进行口述历史记录。
  以文传神,一支笔道尽人间好故事,留住你我乡愁
  何文珍深知,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不是一个人做了很多很多,而是许多人做了一点一点。他撰写文章《横道河子——一座躺在火车上的百年古镇》在《中国国家地理》宣传曾经探访过的牡丹江古镇;在大学的《成栋讲坛》演讲,分享那些即将消逝的文化,呼唤更多青年学生一起来汇聚成保护传统文化的新生力量。
  何文珍明白公益传播和影响力的重要性, 他曾在大学校园的草坪上组织“最后的山神——鄂伦春族口述历史分享会”,搭建鄂伦春房子“撮罗子”,教同学们学习鄂伦春族语言,将曾经大兴安岭的原始狩猎民族生活方式带进校园。他也在北京大学教授、国际旅游研究院院士吴必虎先生等人的指导下负责参与国家新闻出版“十三五”规划《留根中国传统村落丛书》之《关东传统村落》图书的编撰工作,其中部分文字材料和圖片来源于他带领学生们的田野调查……
  截至目前,何文珍和他带领的青年学生们总行程约5000多公里,多次冒着严寒前往零下36摄氏度的大兴安岭密林深处,搜集了约35万字的文字资料和约40小时的影像资料以及上千张当地从未公开的历史照片。现在的何文珍正在组织编写《永远的莫日根——一群青年学生的田野调查手记》。他说,人的一生有两个面孔不能忘记:母亲和脚下的土地。他深爱着这片黑土地。
其他文献
年近不惑,身体机能越发不如从前,精力和体力的日益不支,让我感同身受年近七旬的父母,为何越来越“笨拙”得像个孩子。为了减缓父母衰老的速度,我开始刻意制造“事端”,以给他们增添“负担”的方式,为二老的晚年生活加油鼓劲。   父母崇尚静态养生,运动锻炼如上刑场,于是我便时常拖家带口,回去寻找他们的“麻烦”。比如每次到家之后,母亲问我们想吃什么,我总是专挑烦琐的食物让她做,我说我们想吃水饺,纯手工现包的
朋友圈的真相  姜华生子,一众姐妹想去家中探望,却被她以各种理由推托,直到出了月子,沈玲等人终于如愿。可她们发现,姜华的生活并不像朋友圈里那么美好。  那天,姜华挨不过大家的要求,邀请大家来家吃饭。她家是前几年流行的LOFT简欧风格,大气稳重,客厅的墙上挂着她和刘存帅的巨幅结婚照片,宝宝有月嫂照看,屋里收拾的干干净净,整个氛围温馨美好,大家都啧啧称赞姜华好福气。  “你结婚两年多了,我们还是头一次
小时候的夏天,很多事都是慢的。我们徜徉在大自然里,听蝉鸣,听蛙声,一脚踏在田埂上,就踏进了夏天,田里有许多青蛙在等着我们。   那时一放学,书包一扔,孩子们会猫着腰,勾着头,眼睛一眨不眨地,寻找地上的知了洞,若发现一个小米粒样的洞眼儿,上面又像蒙着一层薄薄的地皮,那兴奋劲儿就别提了。用手指轻轻一抠,洞口豁然开朗,这时一只胖乎乎的知了会蹲在里面。我们还会满树林里奔跑,去寻找知了壳,据说知了壳是药材
这是一方充满传奇与殊荣的土地!  60多年前,新中国的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在这片亘古荒原上划开了全国青年志愿垦荒的第一犁,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写下了厚重的一笔。  这是一方发展热土文明的宝地!  宽敞整洁的街道、拔地而起的高楼、快速发展的经济、具有地方特质的红色文化,无不凸显着共青农场的绰约新姿和无穷魅力。  现今,这里的人民高举青年志愿垦荒精神的旗帜,实施二次创业,倾力打造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中
在中国共产党99岁生日之际,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大庆油田不变的献礼。面对开发之忧、效益之重、产量之难,大庆油田勇挑重担,砥砺前行,至今仍保持年产油气当量4000万吨以上,天然气产量连续9年保持增长,核心技术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全面深化改革初见成效。   “老油田”何以处处显露勃勃生机?正是越燃越旺的党建之火提供着不竭动力。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发展壮大国有企业,关键在党的建设。作为新
我不是由北向南的逆行者,但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以实际行动为家乡贡献着力量。春节期间全国目光齐聚武汉,但武汉流动人口对各地的疫情影响着实严重,齐齐哈尔市,因为疫情上了微博热搜、央视新闻;富拉尔基区,年节期间,两例确诊病例就响如惊雷,人心惶惶。我的家乡昂昂溪区,距齐齐哈尔市26.9公里,距富拉尔基区17.5公里,至今无一例病例。这样的“战役”成果它离不开政府缜密的防控布控,离不开全区居民的自觉居家,离不开
无论是在街道上、小区的卡点上随处可见女志愿者的身影。娇小的身躯却要和男志愿者们一样抵御风寒,让人心生敬佩。她们细心地为老人们讲解出行的条件以及防控疫情的知识。苦口婆心的劝说无出入证的百姓,却时常遭到无端的谩骂,可她们还是笑脸相迎,眼里却看到委屈的泪水,身边这样的事太多太多。曹淑婷自从疫情战打响以来,几乎每天都转战金都各个街道、社区,虽然她家中有三个老人都需要照顾,但她克服了种种困难,义无反顾地完成
她长发如瀑,浑身散发古典气息,论颜值堪比明星,被网友誉为“中国最美插画师”、“现实版南湘”。大学毕业后,女孩辞去知名公司文职,创办画社,翻古书、下田地;她为全国鲜有人研究的古代气象勘测仪器创作的系列插画,被刊载于美国ChinaDaily;手绘以二十四节气为题材的风俗画,在网上引起轰动,甚至还上了中央电视台;2017年7月下旬,世界著名珠宝品牌cartier,邀请其参与公司产品的设计。网友感叹:明明
如果有一个宠物博览会,那些抱猫牵狗遛狮狼虎豹提了个小瓶子晒毒蜘蛛整个小箱子盘一条小花蛇的都不应该算作稀奇,如果一个头戴一级大厨白高帽身穿洁白大厨服的人手托一个密封罐——里面装有一团白色的棉絮状面团参会,我想主办者也无法拒绝,那是面包师的宠物——面肥。要说面肥能算作宠物吗?当然,里面有很多酵母菌,且酵母菌是有地方性的,酵母拥有当地的品行,比如波士顿、东京、哈尔滨都各有各的酵母菌,就像美国柯卡犬、日本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如是吟咏道:“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的确,人生就是一场逆旅。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艰辛,却又丰富多彩。最好的旅行,就是在陌生之处发现熟悉而又久违的感动。王霞在《每一座城,都有自己的记忆》中带给我的感动,深刻而不深沉,平淡而不平庸。  初读之,惊觉其不单纯是介绍旅游景点。她对每一座城、每一处景的细腻描写,深入人心。都说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