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颙废书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shentai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颙,清初著名思想家、哲学家,与孙奇逢、黄宗羲并称“海内三大儒”。李颙自幼家境贫寒,9岁时始入村塾。不久父亲病故,辍学在家。后在母亲的教诲下借书自学,很快遍读经史诸子,遂成为饱学之士。
   李颙读书治学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悔过自新”,不惜以今日之我,攻昨日之我。李颙少年时喜读明代学者周钟的著作,被书中宣扬的忠孝节义精神所感动。后来听说周钟投降李自成后,李颙大为不满,认为这是失节,耻莫大焉。于是将此前读过的周钟的所有著作,悉数焚毁,以示决绝。
   30岁后,李颙的学术思想又有了较大改变,开始倾向于体认心性之学。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李颙在病中摄生养性,对于理学家所说的“默坐澄心”有了新的感悟。当时他一日三静坐,黎明、中午、午夜。静坐时均要焚香一炷在前,使心既“静而虚明寂定”又“动而虚明寂定”,在本体未发之中和已发时求“致中和”。在这种生理与精神俱发生改变的时候,体悟到那种“灵机天趣”“流盎满前”“跃鱼飞鸢”的境界。兴趣转移到体证心性上后,李颙认为这才是为学的第一要旨,其余皆为枝节。据《历年纪略》载,李颙当时曾感慨万千地说:“余初茫不知学,泛滥于群籍,汲汲以撰述辨订为事,以为学在是矣。三十年后,始悟其非,深悔从前之误。自此鞭辟著里,与同人以返观默识相切砥,虽居恒不废群籍,而内外本末之辨,则析之甚明,不敢以有用之精神,为无用之汲汲矣。”不仅如此,李颙还将自己此前花费数年心血写成的《帝学宏纲》《经筵僭拟》《经世蠡训》《时务急著》等著作付之一炬。李颙之所以焚去这些著作,一是因为这些著作多是辨正考订之作,为李颙所不取;二是因为这些著作沿袭、依照他人之著,读什么书即有什么样的著作,自己并没有一个一以贯之的宗旨,缺乏切身体会,不免纸上谈兵。李颙这种返观自省、自我批判之举实在是精神可嘉。
   李颙不仅对己苛刻,对人亦是如此。有一次,一位友人以文选寄赠,请他批点,李颙回信说:“台翰忽至,求批所纂昭明文选。……是书连篇累牍,莫非雕虫,中间有何可取!……程子有言,学也者,使人求于本也,不求于本而求于末,非圣人之学也……著述一事,大抵古圣贤不得已而后有作,非以立名也,故一言出而炳若日星,万世而下,饮食之不尽。其次虽有编纂,亦不必当时夸诩于人。或秪以自怡,或藏诸名山,至其德成之后,或既死之日,举世界其余风,想其为人,或访诸其子孙,或求其门人,思欲得其生平之一言以为法訓。斯时也,是唯无出,一出而纸贵洛阳,千门传诵矣。……比见足下以其所著诸书,辄出以示人。人之服我者固多,而议我者亦复不少。其服我者,不过服我之闻见精博,能汇集而成书也。其议我者,直谓我躬行末懋,舍本趋术,欲速立名。”李颙认为,著作如果无关道德修养和品格提升,著作如果与个人身心性命不能合二为一,就没有必要撰述和流通。他认为著述的最高标准就是要有益于身心,从内心自觉流出。
   李颙特别重视学者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他说:“儒学明晦,不止系士风盛衰,实关系民生休戚,世运否泰。”为此,他号召学者在读书治学之余,一定要大发事功,惠及苍生,做社会的中流砥柱。
  (编辑 之之)
其他文献
柿子树的叶子似乎一下子落尽了,从它身边过,我惊诧得有点小题大做。怎么这么快呢?仿佛一眨眼的工夫,满枝的斑斓绚丽就成了满枝的光秃秃。更像一场绮丽的梦,突然就醒来了,空落落的,又跌回山寒水瘦的现实里。  惊诧失落之余,倒是豁然清朗,一身轻松。  柿子树原是个老树根,夏天时被锯掉了上面的部分,没想到她很快就生机勃发,蓬出了枝枝叶叶,俨然一棵树的样子,只是比原先的枝干玲珑些,很像棵花树。叶子很特别,肥厚硕
失去的觉得美好,拥有的倒像在煎熬,这样说“青春”,似乎毫不过分。  别看我现在一做讲座两三个钟头,不带稿子还让读者觉得精彩,其实青春期的我很腼腆,是那种因自知而后自卑的腼腆,腼腆里更多的成分是胆怯是退缩是封闭自我。  十七岁,日子像夏天的旱冰场上滚动的轮子,迅猛而飞扬。再腼腆的人,都有种要突破自己的欲望,我就曾半推半就地跟着宿舍的女友们去了一次旱冰场。  换上旱冰鞋,扶着栏杆,看着女友们像散开的花
这原本是一场很普通的招聘面试。我在这家日用品公司工作了十几年,一直负责招聘面试工作。对我来说,它就像每天都要喝的咖啡一样,是必不可少的,但又很寻常的事情。  面试快要结束时,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走了进来。从简历上看,这个叫诺顿的小伙子非常优秀,也许他就是我们要招聘的理想人选。  事实证明,诺顿的确很适合销售助理这个职位,他对这个职位的认知很准确,而且有独到的想法和观念。直到我问了他一个例行的問题:“那
西蒙斯赶到约定的包间时,女友已经在那里了。她刚刚脱下大衣,也许一分钟前才进来,但聪明的西蒙斯知道,接下来,他又要忍受女友的抱怨了。  “为什么你总是迟到?你的眼里到底有没有我?你还爱我吗?”隔壁包间突然传来一个女人大声的质问。  女友忍不住笑起来,这简直是一个巧合,因为这正是她接下来想要说的话。西蒙斯耸了耸肩膀,无奈地笑了笑,然后帮女友拉开凳子,等女友坐好后,他才回到对面坐下。  “托朗跟我约会从
人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可以对不同的人,生出分别心。这是人的聪明之处,也是人性的奸诈之处。  人在天性里,会自然地对他人产生一个等级划分。这是人的世俗性,也是人的功利性。在这样的划分中,你会发现人与生俱来对上卑怯和对下居高临下。  那就意味着,他自己也会有个等级。人对自我等级的体认,只能说明,这种分别心的顽固和与生俱来。?  分别心本质上是世俗心。一个世俗的人,必然要站在世俗的台阶上,打量这个世界。
唐玄宗在位的时候,出身胡人的三镇节度使安禄山,深受唐玄宗李隆基的宠信,官职越来越大,而且与杨贵妃勾结。昏庸的唐玄宗竟然要提升安禄山为宰相。右相杨国忠知道后,感觉自己权位受到威胁,而且担心野心勃勃的安禄山靠不住,便向皇上进谏不要重用他。皇上听了杨国忠的启奏,也疑惑和犹豫起来,于是没有让兵部侍郎张洎拟订提升安禄山的诏书。  张洎是安禄山的好友,很快把这事告诉了安禄山。有一次,张洎与在京任职的大诗人李白
记得上学的时候,在图书馆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女孩的双亲去世了,家里办丧事来了很多人,那些人都怀着悲悯的心,说着女孩如何可怜,如何不幸,女孩坐在门口,看着人来人往,心里感到厌倦,一直都没有说话。后来来了一个男孩,女孩想,如果这个男孩还是来可怜她的不幸,她就装作听不见。可是男孩走到她面前,并没有提双亲去世的事,而是静静地坐在女孩旁边,说了一些生活中无关紧要的事情,提起了院子里的树,以及那晚的月亮
每一个人学习时都希望有一处安静的地方,无噪音烦扰。尽管图书馆环境清幽,适合看书,但位置有限,一到周末或节假日,大多数学生找不到学习的地方。一种“共享自习室”应运而生,静谧的空间适合学习、备考,受到了学生和上班族的追捧。这个创业项目的创始人是一个叫孙旭光的“95后”小伙。他已经在济南各大高校周边开了7家连锁店。  读高中时,学习压力大,尤其是高三,寒暑假学校不开放,家里人多嘈杂,孙旭光找不到安静的学
叔叔家盖耳房,我正逢放假期间,去看看有没有什么活可以帮忙。叔叔的房子承包出去了,盖房子的瓦工和力工有五六个人,他们说话的口音不是本地的,我看他们干活时热汗直流,和叔叔一商量,弄些凉白开水。  在干活休息期间,我把水递给他们,他们微笑着说,小伙子,您贵姓啊?我介绍了自己,他们也给我讲述自己的故事。  原来他们几个都来自河南,在老家种地挣得太少。近几年村里大部分人都出来打工,他们也跟着一起走出来。辗转
朱斯蒂娜是欧洲最大独立传播服务机构Serviceplan(服务计划)的一名创意设计师。前不久,她接到了一个重要的任务——为法国巴黎街头设计一款既有创意又实用的广告牌。  法国一所大学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发现近半数的法国人会闯红灯。而巴黎近年来每年都有约4500人因闯红灯导致出车祸。为了治理乱闖红灯的现象,法国道路安全局就委托“服务计划”机构设计一块广告牌。他们的要求是:广告牌不仅要能警醒到闯红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