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调研报告

来源 :理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eraig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及时了解县处级干部关于山西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总体评价、问题关注和对策建议,近期,课题组对在山西省委党校学习的244名县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家总体评价作风建设成效显著变化大,省委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作用突出,干部队伍的信心精神较充足;同时,认为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当前作风建设仍存在不少较突出问题,需要客观分析、勇于面对和着力解决;针对当前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需要认清作风建设新趋势和省委的部署要求,从各方面持续加紧努力,不断提升干部作风建设新水平、新成效。
  〔关键词〕 山西,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5)04-0012-06
  2014年秋天以来,以王儒林书记为班长的山西省委领导班子在重拳治理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的同时,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狠抓作风建设不松懈,强化党的纪律“带电的高压线”,力推作风建设进入新常态。为及时了解县处级领导干部在这方面的总体评价、问题关注和对策建议,课题组经过精心制作问卷,在省委党校第57期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第1期青年干部培训班、第9期正处级公务员干部轮训班、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2014级经济管理、法学理论专业)等四个班次244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含5名乡镇党委书记)中进行了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274份,回收258份,有效问卷为244份。课题组严谨统计分析、反复讨论研判,形成如下报告。
  一、总体评价作风建设成效显著变化大,省委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作用突出,干部队伍的信心精神较充足
  (一)充分肯定作风建设取得的新成效。在回答“您怎样评价当前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所取得的成效”时,32.4%的人选择“成效很大”,54.1%的人选择“成效较大”,两项合计86.5%。其中,来自大型国企的选择这两项的合计高达91.6%,来自省直机关、事业单位的分别为85.7%和80.9%,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市、县(区)机关的比例相对不高。在回答“您如何评价我省“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实情况”时,20.9%的人选择“很好”,62.7%的人选择“较好”,两项合计83.6%。在回答“您认为我省抓作风建设的制度落实的怎样”时,20.9%的人选择“很好”,62.7%的人选择“较好”,两项合计83.6%。综合以上分析,说明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对我省作风建设取得的成效持肯定态度,“八项规定”精神在我省干部中的落实效果较好。
  (二)高度评价省委反腐治本各项举措对作风建设的强力作用。在回答“如何评价高压反腐对转变作风的成效”时,54.9%的人选择“成效很大”,41.4%的人选择“成效较大”,两项合计96.3%。其中选择“成效很大”的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部队(70%)、大型国企(58.3%)和省直机关(56.3%);任职三年以下的县处级正职和副职,占比都高于其他任职年限组别,分别为67.6%和75%。在回答“您认为在高压反腐态势下,过去那种拉拉扯扯、热衷搞小圈子的现象状况如何”时,52%的人选择“大大减少了”。当中来自市、县(区)机关、大型国企和省直机关的最多,占比分别为同类型的63.3%、50%和50%;45岁以下和46-55岁的占比分别均为52.7%;任职年限3年以下的县处级正职和副职,选择该选项的比例都高于其他任职年限的人,占比分别为52.4%和62.5%。这说明,高压反腐措施对干部作风的转变有巨大积极作用。在回答“您认为落实‘两个责任’对干部转变作风的作用大不大”时,25.8%的人选择“作用很大”,61.1%的人选择“作用较大”,两项合计86.9%,说明被调查者普遍肯定我省落实“两个责任”和各项作风建设制度取得的成绩,在抓制度落实上面成效显著,制度的完善与落实在干部转变作风中作用明显。在回答“您认为实施“六权治本”对干部作风建设的作用如何”时,24.7%的人选择“作用很大”,62.7%的人选择“作用较大”,两项合计87.4%。其中省直机关30.2%的人选择“作用很大”,64.4%的人选择“作用较大”,两项合计94.6%;市、县(区)机关27.3%的人选择“作用很大”,62.4%的人选择“作用较大”,两项合计89.7%。这说明“六权治本”的提出和实施与干部作风建设呈正相关关系,为我省干部作风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大多数人肯定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和“三个一批”组合拳对作风建设的突出成效。在回答“您认为开展‘学习讨论落实活动’的成效如何”时,19.7%的人选择“成效很大”,55.7%的人选择“成效较大”,两项合计75.4%。其中来自市、县(区)机关的选择“作用很大”和“作用较大”两项合计为87.8%。在回答“您认为开展“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对干部转变作风作用大不大”时,18.9%的人认为“作用很大”,54.1%的人认为“作用较大”,两项合计73%。其中来自市、县(区)机关和大型国企的选择这两项比例最高,分别为81.3%和78%;55岁以上的这两个选项人数比例高于其他年龄组,为78.8%;任职5年以上的县处级正职和任职3-5年的县处级副职占比最高,分别为74.3%和77.8%。这说明大多数被调查者对“学习讨论落实活动”促进干部作风转变持肯定态度,其中来自市、县(区)机关和大型国企的干部、年龄越大的干部、任职时间越长的正职干部和任职3-5年的副职干部尤为如此。在回答“您认为实施‘三个一批’对转变干部作风的作用大不大”时,选择“作用很大”的占19.3%,选择“作用较大”的占57.4%,两项合计76.7%。其中,在回答这两个选项当中,占比最高的分别是市、县(区)机关(83.6%)、高校、科研院所(81.3%)和大型国企(77.7%);45岁以下的最高,为78.3%;任职3-5年的县处级正职和3年以下的副职也最高,占比分别为82.6%和83.3%。这说明,“三个一批”的实施在实践中为大多数县处级领导干部所赞成和欢迎,对作风建设的作用也很大。   (四)认为领导干部大多数能适应作风建设新形势要求。在回答“您感觉自己转变作风、适应新形势的实际状况怎样”时,39.3%的人选择“非常适应”,59.8%的人选择“基本适应”,两项合计99.1%。其中选择“非常适应”占比最高的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省直机关和市、县(区)机关,分别为50%、41.1%和40.8%;45岁以下和55岁以上的占比均为42.9%,46-55岁的人占比最低,为27.3%;任职5年以上的县处级正职和任职3-5年的副职占比也最高,分别为40%和47.8%。在回答“您认为当前我省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是否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时,23%的人选择“完全适应”,64.8%的人选择“基本适应”,两项合计87.8%。在回答“与过去相比,您现在的应酬情况怎样”时,85.2%的人选择“大大减少了”,11.5%的人选择“有一定减少”,两项合计96.7%。其中选择“大大减少了”的,以来自事业单位、市、县(区)机关、高校科研院所的比例最高,依次为90.5%、89.8%和87.5%,其次为大型国企和省直机关,分别为86.1%和85.2%;45岁以下的人比例最高为87.4%,其次为46-55岁和55岁以上的人,分别为81.8%和71.4%;任职3年以下的县处级副职也最高,为100%,其次为任职5年以上的县处级副职,为94.7%,再次为三年以下的县处级正职,为91.2%。这说明,领导干部中绝大多数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转变作风上有了较大程度改进和变化,同时转变作风的自觉性也明显提高。
  (五)对作风建设前景信心充足。在回答“您对继续保持高压反腐、狠刹四风的信心如何”时,31.1%的人选择“信心很足”,62.3%的人选择“信心较足”,两项合计93.4%。在回答“您对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重塑山西形象、促进富民强省的信心如何”时,47.1%的人选择“信心很足”,43%的人选择“信心较足”,两项合计90.1%。这说明我省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对高压反腐、狠刹四风,实现省委“五句话”目标的信心充足。
  二、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当前作风建设仍存在不少较突出问题,需要客观分析、勇于面对和着力解决
  (一)“四风”问题以隐形、变异形式顽固存在。在回答“您认为执行‘八项规定’以来,‘四风’隐形、变异和反弹回潮问题是否严重”时,只有24.2%的人选择“基本不存在”,其余75.8%的人选择“非常严重”、“比较严重”和 “有一些”。其中来自大型国企的干部选择的比例高达83.3%,而且年龄越大的干部选择四风问题越严重的比例越高,这与我省狠刹“四风”的高压态势形成一定反差。在回答“您认为当前为官、办事、人际交往中潜规则的市场还大吗”时,19.2%的人选择“仍然很大”或“比较大”。其中三分之一的国企干部认为潜规则的市场还较大。这说明在狠刹“四风”大背景下,“四风”问题改头换面,以隐形、变异、交往潜规则等形式客观存在,有的甚至比较严重,这需引起高度重视。
  (二)“为官不为”现象、“怕出事”心理和“老好人”思想较为突出。在回答“您认为在新形势下,为官不为现象普遍吗”时,9%的人选择“非常普遍”,53.7%的人选择“比较普遍”,两项合计达62.7%。来自不同部门、不同职务和年龄的人选择“比较严重”和“有一些”的比例均在70%左右,其中大型国企为88.9%;任职5年以上的县处级副职更高达94.7%。在回答“您觉得当前党员干部中‘不干事、怕出事’的心理是否普遍”时,11.5%的人选择“非常普遍”,59%的人选择“比较普遍”,两项合计70.5%。任职时间越长的干部“怕出事”心理越严重,任职5年以上的人选择“非常普遍”或“比较普遍”的合计达84.2%,比平均数高近14个百分点。在回答“您认为当前对干部的管理监督中,明哲保身、当老好人的现象是否突出”时,13.9%的人选择“非常突出”,55.7%的人选择“比较突出”,两项合计69.6%。其中46-50岁的人认为老好人现象最突出,选择“非常突出”或“比较突出”的合计达81.8%,且无人选择“不突出”;任职3年以下的县处级副职比例为75%,任职3-5年的县处级正职比例为73%。在座谈调研中,部分干部出现一些对高压反腐和狠刹“四风”的“不和谐音”,“该刹车了,抓抓经济建设吧”的疲倦、厌倦心理有苗头、有倾向。综上分析,为官不为、懒政怠政是不同调查对象普遍反映的一个突出问题,面对中央实现“四个全面”的要求,面对省委的一系列战略举措,面对经济发展下行的巨大压力,这一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并尽快加以解决。
  (三)践行“三严三实”的自觉性还不强。在回答“您觉得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自觉性如何”时,选择“很高”或“较高”的比例为64.8%,选择“自觉性不足”或“有一定自觉性”的占35.2%。其中选择“自觉性不足”或“有一定自觉性”的人中,任职3年以下的人比例最高,分别为50%和38.3%,远远高于其他任职年限组;来自省直机关的干部比例最高,为36.7%,大型国企的位列第二,为36.1%。在被调查的人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领导干部在践行“三严三实”的自觉性上还存在不高、不足的较突出问题,尤其是省直机关的干部和任职3年以下的县处级干部自觉性较低,迫切需要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切实解决。
  (四)依法依规办事能力明显欠缺,新常态下的本领恐慌有所显现。在回答“当前干部作风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是什么”(多选)时,24.5%的人选择“纪律观念、规矩意识不强”,在6个选项中位居第二位。在回答“您认为当前干部依法依规办事的能力如何”时,43.4%的人选择“一般”或“较弱”。其中任职5年以上的县处级副职比例最高,达63.2%;其次为任职3-5年的县处级副职和正职,依次为46.4%、44.4%。座谈中一些干部直言:面对经济发展和党风建设新常态,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常常感到本领恐慌、无所适从。这显示,在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深入推进“法治山西”建设、积极探索我省在严格执行党纪党规“先走一步”的形势下,干部的依法依规办事和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各项工作的能力亟需提高。   (五)领导干部以上率下的自觉性不足。在回答“您认为在改进作风上,能够以上率下的领导干部有多大比例”时,30.3%的人选择“一半左右”或“少数人”。其中,任职5年以上的县处级副职选择“一半左右”的占57.9%,选择“少数人”的为10.5%,两项合计68.4%。这可以判断,在改进作风中将近一半左右的领导干部以上率下的自觉性不强,作用发挥不好。“以上率下、一级带一级、一级看一级”是当前改进作风的重要抓手,领导干部既是改进作风的组织者,又是作风建设的主体,正人先正己,当好标杆才能深入推进作风建设。
  (六)干部正确的政绩观树立得还不牢固。在回答“您觉得在‘六大发展’的总要求下,目前我省领导干部正确政绩观树立得如何”时,有36.1%的人选择了“仍然扭曲”或“还有些模糊”。其中任职5年以上的县处副职和正职的比例最高,分别达57.9%和40%;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干部比例最高,占50%,省直机关有37.5%的人选择了这两项。在回答“您认为要做到廉洁发展难度大不大”时,高达52.9%的人选择“难度很大”或“难度较大”。其中来自大型国企的干部比例为66.7%,高校科研院所的干部比例为56.3%,省直机关的干部比例为54.4% ;任职3-5年的县处级正职比例远远高于其他任职年限组,达 60.3%;46-55岁的人占比61.8%。一半以上的干部对廉洁发展有畏难情绪,任职时间长、年龄较大的干部选择廉洁发展难度大的比例越高。这表明,在推进“六大发展”中,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担任领导职务时间较长的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着力推进和实现廉洁发展,还有一定的路要走。
  (七)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发扬得不够好。在回答“您认为当前党员干部继承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做得好不好”时,38.5%的人选择“一般”,7%的人选择“不够好”,两项合计45.5%。在回答“您认为民主生活会对促进干部转变作风的作用大不大”时,有40.2%的人选择“作用一般”或“作用较小”。其中省直机关干部选此两项的合计为48.2% ,46-50岁的占49.1%,任职5年以上的县处副职占比高达68.5%。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宝贵财富,是推进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法宝,必须探索新形势新条件下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实现途径。
  三、需要认清作风建设新趋势和省委的部署要求,从各方面持续加紧努力,不断提升干部作风建设新水平、新成效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高标准、严要求,认真抓常、抓细、抓长,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从调查中看到,我省干部作风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距离省委“五句话要求”和群众的期望和满意程度还相差甚远,仍然存在的问题不容轻视,需要在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加重解决。通过对调查情况数据分析以及368条建议的梳理研究,本课题组就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形成如下建议:
  (一)以“学讲话、学作风”为统领,引深全省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作风养成。无论是腐败分子还是为官不为、懒政怠政,说到底都是总开关上出了问题,是伤根丢魂忘本的表现。在回答“你认为当前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状况如何”时,只有34.4%的人选择“一半以上坚定”,这充分说明,对干部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的教育依然是一个严峻课题。从现实看,许多腐败官员在受审时忏悔,都要归结为理想信念动摇和宗旨意识淡薄。在作风建设新常态下,应着力解决好包括理想信念和为民宗旨教育的真实效问题。为此,一是要将“双学”要求放在突出位置,将“学讲话、学作风”以有形形式掀起一个新高潮,并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长期坚持下去。各级领导干部要争做“学讲话、学作风”的楷模,向省委常委看齐,向省委书记看齐,把“学讲话、学作风”作为基本党性要求入脑入心见行动,在强素质、有定力、敢担当、勇作为上当好标杆。二是要在理想信念、为民宗旨教育中,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章、党纪教育,切实在思想深处解决干部主观世界扭曲变形问题,构筑起为官做人底线,构筑起纪律高压线。“要切实解决入党为什么,为党做什么的问题”,切实培养起“党员意识”、“公仆意识”、“忠诚意识”。三是增强“三个文化”和党史教育,搞好历史回放。让干部在唤起历史记忆的同时,“讲新词不忘老词”,反躬自省,从中汲取营养和力量,把信心重塑起来、把精气神鼓起来,增强自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四是增强干部道德修养教育。既要在政治上养成优秀政治品格,牢固树立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在工作上讲求官德修养,树立良好从政道德,解决“权力观错位问题”;也要在生活上注重私德培养,慎独、慎初、慎微,教育引导干部正心、修身,多一些责任,少一些欲求。党员干部的行为具有示范性,一举一动都会带来社会道德的连锁反映,媒体曝光的我省一些腐败官员的“通奸”行为,不仅仅暴露了个人的丑行丑态,更玷污了党的形象和组织形象,也为老百姓所不齿。因此要坚决要求党员干部在八小时外管好自己,遵守道德伦理,并为群众树立道德样板。五是要增强践行“三严三实”自觉性的教育。对照“三严三实”要求,认真查摆问题和不足,深挖根源,摆正“干净”与“干事”关系,真正解决“为官者愿为”、“为官者要为”、“为官者能为”的主观动力问题。六是要改进教育方式,增强教育说服力和感染力。“要把正反案例融入教育环节,增强警示教育力度”,“不要老是照本宣科”,“课堂教学要注重沟通互动、展开讨论,用身边人说身边事”,“让入脑入耳入心的教育真正触动灵魂”。
  (二)领导带头、以上率下要成为作风建设的基本方法和工作常态。领导干部既是改进作风的组织者,又是作风建设的主体,因此要充分发挥好各级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真抓上下决心,在善抓上下功夫,当好以上率下的组织者,像上级要求自己那样要求下级做出榜样和表率,一级学一级,一级看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直至让良好作风延伸到群众身边。在打好“三个一批”组合拳的过程中,注重选好党的各级负责人,把能干事、不出事、敢担当、能尽责、不失责、有作为作为评判一个党组织负责人的标尺,切实发挥好各级党组织在作风建设上的战斗堡垒作用,把本单位、本部门的作风建设情况纳入党组织考核范围之内,把考核结果当做评价、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   (六)“严格执行党纪党规先走一步”要有可抓、可用、可评的具体手段、措施和成效。“严格执行党纪党规先走一步”,是中央对山西的的高期待、高要求,也是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此次调研中大家一致认为,把纪律坚决挺在前面,贯彻讲纪律守规矩要求对作风建设十分关键,期盼通过“严格执行党纪党规,确立起作风建设的高标准”。为此,一是要强化党章党纪的宣传学习,明确“党纪严于国法”。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要加重《党章》《党纪处分条例》以及其他相关党内法规的学习安排,突出党纪党规专题学习分量,强化干部党员的党纪党规意识,让党章党纪牢记心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五个必须”和“五个决不允许”牢记心中,切实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让“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形成自觉”,真正筑牢法律和党纪“两道防线”,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要严格规范执纪,一把尺子量到底。在解决纪检部门“灯下黑”问题的同时,“纪检部门一定要严格规范执纪”,“统一处罚尺度,不搞选择性惩处,切实做到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对新增腐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搞例外和下不为例,不留死角”。三要使约谈和问责常态化,把约谈当做执纪的一种基本工作方法。在发挥好民主生活会批评与自我批评作用的同时,要强化约谈追责方法的运用,“完善压力传导机制,发挥好约谈和责任追究作用”,制定严格的问责程序,明确问责情形、规定问责内容、用好问责手段、健全问责后续措施。通过约谈问责机制,使任期监督提前、告诫提醒提前、纠正防病治病提前,及时将作风建设中的苗头问题、倾向性问题、露头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四是制定专门《党委、政府督促检查办法》,突出督查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制定专门、系统的督查办法,提高督查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确保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与中央保持一致、与省委、各级党委政府保持一致,让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做到党委工作推进到哪里,督查就跟进到哪里,使得各项落实工作有目标、有措施、有进度、有反馈、有惩戒,充分发挥督查的激励约束作用。
  (七)要坚持“开门搞作风建设”,提高群众参与水平。此次调研中大家认为,“当前群众对党员干部作风的满意度”为“一般”或“较低”,并建议“作风建设应提升群众的参与水平,以增强其公信力和满意度”。为此,一是探索建立群众监督员和联络员制度。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建立“作风问题群众联系点”,俯下身去深入到群众中博采信息、征求意见。“要把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行为晒在阳光下,晒在群众视野中,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要“深入基层、深入社区、深入一线倾听群众意见”,多听真声音、多听真心话才能了解真情况,抓作风改进才能有的放矢。二是提升工作的信息公开度。公开是一种力量,信任来自透明。要认真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加大党务、政务公开的力度,通过常态化、制度化的公开举措,为作风建设提供外部刚性约束。来自大型国企的县处级干部建议,“要以贯彻落实《山西省省属国有企业财务等重大信息公开实施细则(试行)》为契机,推进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力争为全国提供示范”。三是要将群众评议干部当做一项硬性指标和制度。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干部好不好,群众最清楚”。要加大“干部考核中的群众评议的权重”,听取群众对干部作风的评议评价要成为常态,以群众公认、群众满意作为评价改进作风成效的重要尺度。
  参考文献:
  〔1〕姚 桓.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习近平执政党建设讲话的中心思想〔J〕.理论探索,2014(5).
  〔2〕肖纯柏.党性教育的时代内涵〔J〕.理论探索,2013(4).
  (课题组负责人王联辉系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山西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成员包括:李志民、张宏华、赵春雨、杨在平、张引莲)
  责任编辑 王瑞娟
其他文献
【摘 要】好的电视新闻,不应仅仅依赖于镜头的唯美,而应该考虑怎样在镜头中逼近真实。只有记录生活的细节,人物的原生态,使新闻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才能让使创作出来的作品喜闻乐见,更容易被受众接受。  【关键词】摄像 镜头 真实  一、明确新闻拍摄的性质、对象和目的,维护新闻摄像的真实性  电视新闻摄像是摄像记者使用摄像机在新闻现场有选择的记录新闻形象的创造性活动,但电视新闻的拍摄有别于艺术摄像,应遵
鹤壁市第十八中学是一所位于城乡接合部的初级中学,目前有18个教学班、900多名学生。在校就读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基础整体比较薄弱,留守儿童较多。没有变革,学校教育就没有突围的可能。近年来,我们依据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结合学校实际,进行了生本课堂教学形态的研究与创设,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一、构建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本化  在生本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加大对课堂内学习小组的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双健康、明亮、发育完美无缺的眼睛。可他们往往只是注意到眼睛外观的正常,而忽略了孩子是否有视力不良?是否有弱视?是否具有完善的立体视觉功能?  视力不良指因眼球本身病变,或眼球无器质性病变,而视力低下者,如白内障、角膜斑翳、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弱视等。  立体视觉是人眼的一项重要的生理功能,即双眼单视功能。是指双眼共同注视一物体,然后在大脑视皮层将双眼所得的
受孕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它是男女双方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对不孕者,宜针对不同病因,采率不同的医药措施。女性因后天体弱、子宫寒冷、月经不调、内分泌紊乱等而引起的不孕,男性因阳痿、早泄、精液稀薄等而引起的不育,应用食物治疗可获较好效果。患者可参考选用下列方法:  一、鲜虾炒韭菜:鲜虾250克、鲜嫩韭菜100克洗净切寸段。油煸炒虾,加黄酒、酱油、醋、姜丝等调料,再入韭菜煸炒至嫩熟为度。常食有补虚助
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大家都很清楚。那么药物的反作用又是一种什么作用呢?顾名思义,就是与药物治疗作用相反的作用。笔者曾遇一位心绞痛患者,口服心痛定10余载,数年前抗心绞痛作用甚佳。可近来心绞痛频繁发作,加大心痛定用量后症状更加严重,并出现下肢浮肿及消化道症状,经分析才知道是药物的反作用。后换用麝香救心丸,心绞痛才得到控制。药物的反作用虽不那么常见,但易造成诊疗上的错误。如未加识别,误认为病情恶化或药最
复方中药制荆山海丹由人参、三七、山羊血、海藻、灵芝草、葛根等多种中药组成,具有益气养血,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功能及增强免疫力的作用。能增加冠状动脉及脑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明显减轻或消除心绞痛及心前区闷胀或紧压感。同时可以抗心率失常、降低血脂、调整血压。临床治疗冠心病总有效率达96%,治愈率达80%。  该药对气阴两虚型和心脉瘀阻型冠心病疗效最好,亦适用于脑血栓、脑溢血、肺心病、糖尿
【摘 要】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国学生资助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文章介绍了学生资助体系的内容、特点及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性,阐述了我国教育发展水平与学生资助的关系,分析了我国学生资助工作近十年来的发展情况,基于财务视角提出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教育经费总体不足、资金来源占比失衡、财政投入增幅趋缓、资金分配不均等问题,进而提出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壮大学生资助队伍、以财政投入为支柱、合理优
小儿厌食的针刺疗法    厌食常发生于1~6岁的小儿,且独生子女中多见。通常指小儿较长时间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甚至拒食。究其病因,多由于饮食喂养不当而致使脾胃不和,受纳运化失健。  笔者于临床 作中用三棱针点刺厌食小儿的四缝穴,收到了改善症状的效果。具体方法是:取三棱针或大号缝衣针,于75%酒精中浸泡消毒后,再用75%酒精棉球消毒患儿双手穴位处的皮肤。四缝穴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掌侧面,近
【摘 要】 文章以2011年和2012年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期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约谈会计师事务所提示审计风险为样本,检验资本市场预防监管行为的专业性问题。研究发现,相对于未被约谈事务所而言,被约谈事务所对客户的审计收费显著低于未被约谈事务所,且被约谈事务所审计收费与中注协约谈监管行为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审计收费低的事务所很有可能是中注协约谈监管的事务所,中注协对上市公司年报审计的预防性监管行
苏教版必修四第三个专题“笔落惊风雨”首选了李白的《蜀道难》和杜甫的《登高》两诗。选编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文本研习,指导学生体验他们不同的诗歌风格,从而对中国古代文学巅峰时期的诗文成就有更深的认识和领悟。对于李诗的飘逸、杜诗的沉郁,学生有着常识性的认知,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师很少把探究诗人独特的诗歌风格纳入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中,更多的是在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用力,因此学生并不能真正从文本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