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地方高校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探究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m87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媒介融合也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适应国际发展新形势,地方高校越来越关注国际传播专业人才培养.但纵观当前地方高校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现状,仍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薄弱、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可以从变革培养模式、强化学生跨文化传播能力、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构建实践平台等方面加大培养力度,为社会培养更多国际优秀传播人才.
其他文献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体现,高校通过志愿服务践行实践育人、服务育人.高校通过加强志愿服务顶层设计,推进体制机制建设;拓展志愿服务领域,搭建平台,打造志愿服务项目;贯彻“学习—服务—创新”理念,建设规范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培育专业志愿服务团队;加大志愿服务宣传,形成社会合力,全面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
社会改革本身的价值取向与目的是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前提性问题.在政治学问题的表象之下,这是一个具有人类性的哲学问题.考察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可以看出其对社会改革价值核心的设定,即处于历史中的现实的人通过对自我异化的扬弃实现其本质性的自由.从辩证法发展所展示出的思维方式演变可以从思想的内在逻辑层面发现马克思哲学的现实性与历史性.这种哲学观的变革对社会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究竟谁是主体,谁是客体一直是教学论领域争论不休的基本理论问题,同时也是教学实践中难以把握的实际问题.随着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与丰富,相继出现了单向的“教师中心”教学主体观、“学生中心”教学主体观,“双主体”和“复合主客体”教学观,以及研究教师、学生及教材的“分层主体”教学观.不同类型教学主体观的研究,对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问题的探讨与分析具有新的意义,从而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人口问题困扰俄罗斯已久,俄罗斯陷入近百年来的第四次人口危机.俄罗斯政府采取了提高生育家庭的孕、产补贴,为外来移民提供优惠政策等积极措施,虽尚未彻底解决人口问题,但基本上保持了人口数量的稳定.目前,我国也出现了生育率持续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总结俄罗斯人口政策的经验,对我国制定可持续性人口发展战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红色文化作为被赋予新时代使命的文化概念,诞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进行的革命斗争和改革建设.如今面对公民道德教育的困境,红色文化作为我国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的独特资源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红色文化能够缓解目前公民道德教育面临的危机,将其整合运用到公民道德教育与建设的实践中,能够实现公民认同,促进我国公民道德水平的提升与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
创业教育近年来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关注.目前研究还缺乏对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方面的探索,后续跟进不足.创业教育视域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应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将师生互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将培养复合型人才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将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
根据党的十九大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两个阶段的要求,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的新阶段.这个发展阶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的历史大跨越.着眼于实现这一历史跨越的关键时刻,从新发展阶段论断的提出背景出发,分析了这一最新理论成果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教育戏剧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界掀起了教学方法改革的热潮,教育戏剧现已走进小学、中学乃至于大学的课堂,但与幼儿园教学相融合的研究较少,将教育戏剧与幼儿园教学融合,具有很大的现实价值.研究发现,目前在二者融合过程中还存在理论知识不扎实、课程形式与内容不丰富、教师专业素养不高等问题,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澄清观念,加强理论知识修养;顺应发展,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增加培训,提升戏剧教育教学素养的策略.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懈努力奋斗.经过百年的艰辛探索,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70多年的曲折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极大地丰富了党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以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演变和对应战略步骤的演变为主线,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现代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历程,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新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新时代发展需要大学生在多种角色中转换,也需要大学生尚巧、求精的专业态度.“斜杠青年”的兴起,已经成为诸多学者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文章试图厘清“斜杠青年”的内涵、外延与边界,重新思考“斜杠”与专业化的辩证关系,初步探析二者之间协同一致的方法、途径及效应,为提升学生专业认同度、创新能力、就业能力等问题提供新的思考与视角,从而为培养健康体魄与科学素养兼备、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共存、健全人格与良好心理素质共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融合,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青年人才提供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