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3月12日,天朗气清,开州区大进镇。
车行在蜿蜒的乡村公路上,道路两旁的油菜花、桃花肆意绽放,春意盎然。
行至杨柳村,只见群山环绕之中,一个生机勃勃的村落呈现眼前。
“比起三年前的那个贫困村,现在这个村的面貌可以说是大为改观。”村民何庆友告诉记者。
短短几年,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杨柳村村民在蔬菜基地里劳作
谭周翠明白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一位村民带头表态,而有着多年党龄的她义不容辞。
很快,村民们也纷纷表态支持流转土地来大规模种植高山蔬菜,杨柳村流转土地的大幕顺利拉开。
“谭周翠不仅带头流转土地,种植高山蔬菜、村里饮池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时常可以见到她忙碌的身影。”唐和团连连说道。在杨柳村有更多的“谭周翠”在发挥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这正是杨柳村以党建促脱贫的重点——抓住党员这个关键群体,通过激发党员队伍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方面的引领作用。
“杨柳村共52名党员,我们设置了政策法规宣传、社情民意收集、产业发展管护等16类岗位,外出务工党员成立流动小组,定期交流汇报,在家无职党员主动认岗领责,实现无职党员‘有岗有责、有位有为’。深入开展党员评星定级,据实评价、定期公示,倡导党员做到忠在先、学在先、讲在先等‘十在先,走在前’,不断激励党员争当模范。”唐和团说
通过评星定级、党员“亮身份”等举措,杨柳村的党员面貌焕然一新,真正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2018年,杨柳村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药材和蔬菜两家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0亩,解决了50余人就业问题,村民年人均增收3500元。
短短几年,从无到有,而这一切还得从一件小事说起。
自驻村工作队来到杨柳村之后,队员迅速了解村情、民情,同时一直在苦苦思考怎么才能在杨柳村发展产业,依托产业脱贫?
一次,唐和团又去村民家里了解情况。
天很快黑了下来,正当唐和团要起身回家时,村民极力邀请他留下吃顿家常饭,唐和团拗不过只好答应。
吃饭时,唐和团夹起一块萝卜,放进嘴里。很快,唐和团就觉得和平时在城里吃的萝卜口感不一样,这萝卜非常脆,且带着一丝甘甜。
“这萝卜是哪里来的,自己种的吗?”唐和团急切地问道。
村民手一指堆在屋檐下的一堆萝卜:“这呀,都是我们自己种的,就种在屋后,我们村里很多人都在种。”
“有办法了!”唐和团激动地连拍大腿,连饭都顾不得吃完,立刻回办公室规划起来。
“村里虽然产业基础差,交通不便,但生产的高山蔬菜、土鸡、蜂蜜、中药材等农副产品市场前景不错,利用特殊的地理优势,打造特色产业有一定的基础。”如何顺利实现脱贫,唐和团心里很快就有了底。
村民正在清洗萝卜
扶贫工作队经过调研分析,制定了行动方略——以村集体经济为基点,发挥杠杆效应,撬动产业发展引领脱贫攻坚。 说干就干,第二天一早,工作队立即召开院坝会,经过讨论,高山蔬菜种植收购方案很快成型。
第一年,扶贫工作队先将村民自家种植的萝卜、白菜统一收集起来,再由唐和团和开州中学食堂以及其他单位联系售卖,一万多斤蔬菜很快销售一空,增收一万元。
尝到甜头后,村民纷纷扩大种植面积,到2017年,杨柳村销往开州区的蔬菜达到了1.5万公斤,每年可以增收三万多元。此外,还扩大了中药材种植面积。
经过三年的实践,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条件更加成熟。
2018年,杨柳村成立重庆市开州区杨柳中药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随后,杨柳村依托合作社流转土地2000亩,进一步扩大高山蔬菜和中药材种植规模。杨柳村已与开州城区多家单位、商场建立了稳固的供销体系。到2018年底,农户通过专业合作社销售蔬菜20余万斤,增收20余萬元。
高山蔬菜产业的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使杨柳村的脱贫工作有序进行。2015年杨柳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户51人,到2018年底脱贫13户49人,未脱贫1户2人。
3月12日下午,唐和团来到杨柳村“巴渝民宿”项目建设工地查看,他指着远处笑吟吟地向记者介绍:“那一块要建成民宿区,而这边的接待中心就快要建成了,我们争取在今年8月前将一期项目建成投用。”
发展高山蔬菜和中药材使杨柳村驶入脱贫的“快车道”,而为了更好地发展,使杨柳村走上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工作队开始思索如何让巴山这座绿水青山变成杨柳村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杨柳村紧邻四川省正在着力打造的4A级景区——巴山大峡谷,“何不利用当地奇峰、溪谷、森林、田园等秀美风光,发展吃、住、游配套服务?”工作队有人提议。
旅游业具有“一业兴百业”的带动作用。
于是,驻村工作队迅速抓住这一机遇,凝心聚力动员群众发展民宿旅游。
接下来,杨柳村采用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基础设施入股的合作模式同重庆北大资源、重庆巴渝民宿公司进行合作。
2018年9月,民宿项目开工建设,总用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200平方米。
今年8月,项目一期预计8栋民宿建成投入使用,将具备接待200余人同时入住的能力,届时将为旅游相关产业发展起到带动引领作用。
民宿运营后杨柳村将会获得20%运营收益,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也使当地村民能长期享受民宿经济发展的成果,从而推动农民脱贫致富。
与此同时,杨柳村积极实施“三变”改革,以专业合作社打造杨柳村的樱桃园,在未来与高山蔬菜基地一起形成连片观光产业。
“我们的目标是将杨柳村打造成旅游特色小镇。”唐和团笑呵呵地说道,“到时候,你们再来就又是一番样子喽!”
党建春风吹拂,巴山脚下必定是,拂堤“杨柳”醉春烟。
车行在蜿蜒的乡村公路上,道路两旁的油菜花、桃花肆意绽放,春意盎然。
行至杨柳村,只见群山环绕之中,一个生机勃勃的村落呈现眼前。
“比起三年前的那个贫困村,现在这个村的面貌可以说是大为改观。”村民何庆友告诉记者。
短短几年,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谭周翠明白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一位村民带头表态,而有着多年党龄的她义不容辞。
很快,村民们也纷纷表态支持流转土地来大规模种植高山蔬菜,杨柳村流转土地的大幕顺利拉开。
“谭周翠不仅带头流转土地,种植高山蔬菜、村里饮池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时常可以见到她忙碌的身影。”唐和团连连说道。在杨柳村有更多的“谭周翠”在发挥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这正是杨柳村以党建促脱贫的重点——抓住党员这个关键群体,通过激发党员队伍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方面的引领作用。
“杨柳村共52名党员,我们设置了政策法规宣传、社情民意收集、产业发展管护等16类岗位,外出务工党员成立流动小组,定期交流汇报,在家无职党员主动认岗领责,实现无职党员‘有岗有责、有位有为’。深入开展党员评星定级,据实评价、定期公示,倡导党员做到忠在先、学在先、讲在先等‘十在先,走在前’,不断激励党员争当模范。”唐和团说
通过评星定级、党员“亮身份”等举措,杨柳村的党员面貌焕然一新,真正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集体经济助脱贫
2018年,杨柳村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药材和蔬菜两家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0亩,解决了50余人就业问题,村民年人均增收3500元。
短短几年,从无到有,而这一切还得从一件小事说起。
自驻村工作队来到杨柳村之后,队员迅速了解村情、民情,同时一直在苦苦思考怎么才能在杨柳村发展产业,依托产业脱贫?
一次,唐和团又去村民家里了解情况。
天很快黑了下来,正当唐和团要起身回家时,村民极力邀请他留下吃顿家常饭,唐和团拗不过只好答应。
吃饭时,唐和团夹起一块萝卜,放进嘴里。很快,唐和团就觉得和平时在城里吃的萝卜口感不一样,这萝卜非常脆,且带着一丝甘甜。
“这萝卜是哪里来的,自己种的吗?”唐和团急切地问道。
村民手一指堆在屋檐下的一堆萝卜:“这呀,都是我们自己种的,就种在屋后,我们村里很多人都在种。”
“有办法了!”唐和团激动地连拍大腿,连饭都顾不得吃完,立刻回办公室规划起来。
“村里虽然产业基础差,交通不便,但生产的高山蔬菜、土鸡、蜂蜜、中药材等农副产品市场前景不错,利用特殊的地理优势,打造特色产业有一定的基础。”如何顺利实现脱贫,唐和团心里很快就有了底。

扶贫工作队经过调研分析,制定了行动方略——以村集体经济为基点,发挥杠杆效应,撬动产业发展引领脱贫攻坚。 说干就干,第二天一早,工作队立即召开院坝会,经过讨论,高山蔬菜种植收购方案很快成型。
第一年,扶贫工作队先将村民自家种植的萝卜、白菜统一收集起来,再由唐和团和开州中学食堂以及其他单位联系售卖,一万多斤蔬菜很快销售一空,增收一万元。
尝到甜头后,村民纷纷扩大种植面积,到2017年,杨柳村销往开州区的蔬菜达到了1.5万公斤,每年可以增收三万多元。此外,还扩大了中药材种植面积。
经过三年的实践,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条件更加成熟。
2018年,杨柳村成立重庆市开州区杨柳中药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随后,杨柳村依托合作社流转土地2000亩,进一步扩大高山蔬菜和中药材种植规模。杨柳村已与开州城区多家单位、商场建立了稳固的供销体系。到2018年底,农户通过专业合作社销售蔬菜20余万斤,增收20余萬元。
高山蔬菜产业的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使杨柳村的脱贫工作有序进行。2015年杨柳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户51人,到2018年底脱贫13户49人,未脱贫1户2人。
凝心聚力兴旅游
3月12日下午,唐和团来到杨柳村“巴渝民宿”项目建设工地查看,他指着远处笑吟吟地向记者介绍:“那一块要建成民宿区,而这边的接待中心就快要建成了,我们争取在今年8月前将一期项目建成投用。”
发展高山蔬菜和中药材使杨柳村驶入脱贫的“快车道”,而为了更好地发展,使杨柳村走上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工作队开始思索如何让巴山这座绿水青山变成杨柳村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杨柳村紧邻四川省正在着力打造的4A级景区——巴山大峡谷,“何不利用当地奇峰、溪谷、森林、田园等秀美风光,发展吃、住、游配套服务?”工作队有人提议。
旅游业具有“一业兴百业”的带动作用。
于是,驻村工作队迅速抓住这一机遇,凝心聚力动员群众发展民宿旅游。
接下来,杨柳村采用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基础设施入股的合作模式同重庆北大资源、重庆巴渝民宿公司进行合作。
2018年9月,民宿项目开工建设,总用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200平方米。
今年8月,项目一期预计8栋民宿建成投入使用,将具备接待200余人同时入住的能力,届时将为旅游相关产业发展起到带动引领作用。
民宿运营后杨柳村将会获得20%运营收益,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也使当地村民能长期享受民宿经济发展的成果,从而推动农民脱贫致富。
与此同时,杨柳村积极实施“三变”改革,以专业合作社打造杨柳村的樱桃园,在未来与高山蔬菜基地一起形成连片观光产业。
“我们的目标是将杨柳村打造成旅游特色小镇。”唐和团笑呵呵地说道,“到时候,你们再来就又是一番样子喽!”
党建春风吹拂,巴山脚下必定是,拂堤“杨柳”醉春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