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学游泳应注意些什么?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zhewei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同志: 夏天到了,我丈夫准备教3岁的儿子学游泳,但是我们又担心孩子太小,怕出危险。请问3岁的孩子学游泳是不是早了点?教孩子学游泳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沈阳何丽丽何丽丽同志: 近年来,国外对婴儿学游泳进行了试验。在一所儿童诊所中,有一个不太大的游泳池,这里的医生、护士教会了一批婴儿游泳。在这个游泳池中,可以见到一群6~8个月的婴儿又是仰游,又是俯游,就像一群小鱼在欢快地游戏。当医生把他们抱出水来,他们就哭闹不止。这些婴儿不仅学会了游泳,而且 Editor’s Comrade: Summer is coming. My husband is going to teach 3-year-old son to learn to swim, but we are worried about children too small to be out of danger. Will 3-year-old children learn to swim is not early? Teach children to learn what issu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wimming? Shenyang He Lili, HE Lili comrades: In recent years, foreign countries to learn to swim baby was tested. In a children’s clinic, there is a not-so-big swimming pool where doctors and nurses teach a group of babies to swim. In this swimming pool, you can see a group of 6 to 8 months of infants and is touring, but also a swim, like a group of small fish in the cheerful game. When doctors hold them out of the water, they cry more. These babies not only learned to swim, but also
其他文献
六月以来,北京已进入夏热高温期,最高温度曾经超过40℃。此时,很多高温作业者仍旧在酷日下挥汗如雨,他们对自己所拥有的“高温权益”又了解多少呢?  特邀专家 焦景收  北京市铭滔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民商事法律风险管控专家,人民调解员  专家观点  别让高温权益成“传说”  酷暑之夏,令人刻骨铭心的往往不仅仅是炎热,还有本可以避免的高温工作致死的悲剧。 事实上,防暑降温规定在不少企业里面的执行往往打了折
10月28日星期一不知不觉地,我走上了玉带桥,我放眼向湖面望去,湖面上笼罩着蒙蒙的薄雾,好象是一位害羞的姑娘脸上蒙着轻纱。时间不断地推移,湖面上的薄雾不断地变得稀薄起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爱学习记叙性的文章,而厌学说明性的文章;许多教师也认为,教学说明文总不如文学作品那么形象生动,学起来不免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其实不然。众所
王安石,北宋诗人。是 “唐宋八大家”之一。元 日,也就是农历的正月初 一。屠苏,一种过年时喝的 用屠苏草泡的酒,据说饮 了可以避瘟疫。曈曈,太阳 初升时光亮的样子。桃符, —
陈芳大学毕业后于2003年1月应聘到某物流公司工作。当时未签订劳动合同。后陈芳要求公司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双方于2007年3月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约定的终止时
众妙之门   众妙之门,是一门学问,属于道德理论,是国学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蕴能帮助人修品正身。   众妙之门,告诉人们做人处事的规律,只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必能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以致无为,无为才能无不为。当然“无为”并非一无所为,而是不妄为。   众妙之门,是指一个框架,世间万物皆在其中,每个人通过设计自己的框架来设计人生。男人不立框,事业无法开始;女人不立框,幸福没法落定!人在不同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为农民提供了各种新的就业机会,获得远高于务农的收入,因此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这就造成了农村出现了越来越显著的劳动力矛盾
别人“追星”我追书,只要发现一本好书,我就会千方百计去找来读。还记得第一次看书的情景:那时,我还在读学前班。有一次妈妈接我放学,刚到学校门口,下起了倾盆大雨。妈妈带我到
在高中课程改革中,如何把新的理念传递给学生,使学生适应新形势,学好新教材,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堵“高墙”。为了逾越这一堵“高墙”,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为了了解学生,在
刘大钧主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年6周出版,全书共54万字,415页。本书辑录论文25篇,为2013年8日16至18日在山东大学举办的“第七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