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有光》:评论写作是心灵的行走

来源 :时代邮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_p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物皆有光》是韩浩月最新出版的文化评论随笔集。在内容上,作者把观照普通人的精神处境当成了评论重点。如同作者强调的那样,自己就是普通人中的一员,而解读普罗大众,何尝不是走向自己的一种途径?
  韩浩月對李子柒的解读颇具代表性,他认为李子柒不是文化英雄,只是一个“理想化乡村生活”的镜像,这不是对她的否定,而是对她存在价值的真实把握。
  在韩浩月看来,朋友圈里纷纷晒十八岁的照片,是临时凑起来的“舞会”,让人们放下面具,以最真实的面孔相对、彼此安慰,也是一次集体反抗,以致敬青春的名义掩盖当下的焦虑与迷茫;从事家政工作的范雨素因《我是范雨素》一文走红,韩浩月发现她的作品有“对真实故事的熟稔掌握和饱满情感的灌注”之优点,呼吁舆论不要给她太大压力,让她继续从前熟悉的生活,唯有如此才能使得她的写作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评论写作是心灵的行走。这样的行走既要行走于独木桥,也要阔步于阳关道。既要听鸟雀呼晴的清脆,也要听风雨交加的凄厉,更要听市井人家里难以归类的万般嘈杂。评论写作是干预,是介入,是发表意见,这无疑是可贵的。饶是如此,它也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在评论中带进自家情感,把自己也视为审视评述的对象,这样的评论才是兼具温度与高度。
  本书的第五辑最为特殊,收录的是韩浩月十余年来撰写的高考同题文章,这样的“陪写”意义何在?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一次次地把我拉回年轻时代”,因此这个举动便有了不一样的仪式感。
  集子里的文章既有评论,又有随笔。这样的书写,无不体现作者随性而写、随心而发的恣意。既有观点、建议,又有情意、感悟,评论中有随笔的意味,随笔中有评论的影子。这种直抵源头的评判与追溯,才决定了韩浩月评论的与众不同:温热中有深刻,深刻中不乏温热。
  从当下的社会现象出发,针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潘晓对道德匮乏与信念虚无所提出的疑问,韩浩月借《找到人生意义的人都是英雄》提出他的观点:“人生的意义在于成为让更多人模仿的榜样,也在于因一缕阳光或一杯冰激凌而开心的午后。”
  意义是多元的,道路是多种的,观点是纷纭的,作者进一步发出掷地有声的呼唤:“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灵性,都需要不断地应用与开发。”在文章的最后,韩浩月认为缺乏对苦难的客观认识,恰恰是认为人生没有意义的重要原因。
  科技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必然导致更多人的孤独感愈加强烈。关心自我本无错,可怕的是只关心自我。倘若如此,人势必日益陷入孤僻的情绪、狭隘逼仄的格局之中无法自拔。因之而常对周遭寻常可见的美好视若无睹,甚至视为敝屣。万物皆有光,体现的既是作者的襟怀与情怀,也是给许多读者的掷地有声的提醒。万物之光本就存在,然而若心中无光,何来此光与彼光的相映成趣、共存共鸣?
  评论写作的时间愈久,韩浩月心中对美好之光有着愈发坚定的追求。一手散文、一手评论的他,已在文字里找到安身立命的方式,不管创作哪一类文字,他皆“我手写我心”。对身处匆促时代中的读者来讲,阅读这样的文字也是一种静心方式。
其他文献
飞行员体检和普通的健康体检不一样,而航天员的体检跟飞行员的体检又不一样。  得到参加航天员选拔的通知,有些突然。尽管我曾经有过这个念头,但一直认为那只是个遥远的梦想罢了。我是在意外、兴奋和一无所知的茫然中报名接受选拔的。  1996年初,我在青岛空军疗养院参加外围体检,这是选拔的初选。体检用了一个月,与以前不一样,这次巨细无遗,似乎动用了一切可能手段,对我们进行了从头到脚的逐项检查。  我们知道,
在江南民间,蓝印花布是一个文化符号,有朴拙素雅的家常之美,又婉约清新如宋词,是百姓的生活用品,亦成为江南画卷里一种独特的景致。  电视剧《似水年华》里,乌镇晒布场高杆林立,晒布架呈阶梯式,阳光下,一幅幅蓝印花布瀑布般从云天直泻而下,简约的蓝白构成多种寓意吉祥的纹样,风吹过,花布飘舞,如仙女挥动水袖,蓝底白花,白底蓝花,仿佛把蓝天白云搅碎了,抛撒于空中,那些形状多变的点和笔断意连的碎线,不停闪耀、跳
期刊
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母亲安稳的怀抱,一出生,他们大多就被遗弃在医院、街巷的某个角落。因出生缺陷,苦难收走了这群孤残孩子的花季。  在广东省茂名市社会福利中心,282个在院孤弃孩子,各有各的故事和伤痕。“院长妈妈”李兰,是孩子们生活里的光。从19岁那年踏入福利院,25年过去了,她用自己的花季,给孩子们带来阳光和温情。约4000名孩子经她手,接受治疗和康复训练,2000余名孩子康复后被成功送养,回归“家
期刊
渌江,是一条河的名字。  一位诗人说,河流是一座城市的幸运。诚哉斯言。傍水而筑,逐水而居,以水定城,因水兴邦,是华夏文明延绵不绝的简朴自然之理。  醴陵是幸运的。因为,醴陵有渌江。  渌江,发源于江西杨歧山千拉岭南麓,穿越崇山峻岭,穿越田园和城郭,一路滔滔进入湘东,在醴陵市渌口镇汇入湘江,与发源于湘赣边界的浏阳河、洣水、耒水,合称湘东“小四水”。渌江连接着江西萍乡、湘东醴陵的城镇和村庄,沿岸土地肥
期刊
《中国医生》上映3天,票房便突破了3亿元。在广州的首映礼上,钟南山院士说:“印象最深的是两位主角,特别是袁泉。”袁泉饰演的医生文婷,面容疲惫而憔悴,眼神却始终坚定平静。观众评价袁泉是“有眼技”的演员,无论是《春天狂想曲》里的周小玫、《我的前半生》里的唐晶、《中国机长》中的毕男、《中国医生》中的文婷,还是话剧舞台上的简·爱、云之凡,袁泉的每个角色都令人印象深刻。但在戏外,她却与明星完全不沾边。“演员
期刊
我走上写作道路,与小学、中学遇到的两位语文老师有密切关系。直到现在,他们在我心目中,都是身上发光的人。他们虽然只是普通的语文老师,但依然让我印象深刻,这在于他们身上,有着属于教书先生的风采,让人仰望。  近年来,深圳、廣州等一线城市的中学,吸引了不少哈佛、北大、清华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前来任教,前不久,河北大学的一名副教授因为跳槽去广州某中小学教书成为新闻。在我看来,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是自带风采的人
期刊
当时,农村节能很受重视,不断推广各种节能灶。那些年,原是县里干部的父亲已回家当农民。他是读书人,手又灵巧,就自己动手打节能灶。父亲按新介绍的灶型,打了一款牛尾灶,引得村上的人都来学习。原理大致是两锅串联,共一孔灶眼烧柴。第一口锅煮饭,第二口锅炒菜,烟囱装在灶尾。用牛尾灶做饭炒菜,需主妇事先盘算清楚,手疾眼快,行云流水。  我那时除了上山砍柴,别的农活也干,插秧、薅苗、锄草、刨草皮、捉棉鈴虫、收稻子
期刊
如今的浙江金华东阳市卢宅村,已被修缮至古城模样.一座铭刻“方岳重臣”的石牌坊立于路旁,青石路面的“卢宅老街”向前延伸,两旁都是翘角飞檐的白墙屋舍,一派江南风情.rn这些
期刊
宏伟的科学图谱不是一笔一画就能绘成,傲人的科学成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优秀的科学人才不是一招一式就能练就。老一辈科学家呕心沥血地开荒拓土、创下基业,而今,中国要作为科技强国树立于世界之林,还需汇聚更多来自科学“新大侠”的磅礴力量。江山代有才人出  中国科研人代代接力的良好态势正在展现。  今年6月,一则短视频在网上走红:92岁的周恒院士骑着自行车从办公室回家。网友们惊讶于“周先生如此年轻”,甚至
专栏作家,阅读爱好者,媒体编辑,光明网、红星新闻等多家媒体特约评论员。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如此强调。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回望来路,盱衡未来,重新审视和思考中国人的底气:究竟是怎样的精神之基,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