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孙氏手术后肾脏替代治疗的危险因素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u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孙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需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危险因素。

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共144例行孙氏手术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纳入研究。将可能与术后AKI需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的相关危险因素先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院内死亡8例(5.55%)。16例(11.11%)术后因AKI需要CRRT,其中5例(31.25%)院内死亡。11例生存患者中,5例术后2周内肾脏功能完全恢复而停止肾脏替代治疗,6例3个月内肾脏功能恢复停止肾脏替代治疗。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年龄、血肌酐清除率、外周血白细胞数量、D-二聚体、肌红蛋白、双肾动脉同时位于假腔、术中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输注红细胞悬液数量两组患者有显著差异。将以上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术前双侧肾动脉同时位于假腔(OR=24.64,P=0.002)、血肌酐清除率<85 ml/min(OR=4.99,P=0.02)以及术后红细胞悬液输注量(OR=1.17,P<0.001)为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术前双侧肾动脉同时位于假腔、血肌酐清除率<85 ml/min以及术后红细胞悬液输注数量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孙氏手术后肾脏替代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术前双肾动脉同时位于假腔合并血肌酐清除率明显下降的高危患者,应尽可能减少输血量以减少术后AKI的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治疗年龄≤45岁冠心病合并需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中远期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10月至2016年10月239例冠心病合并需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6例,女23例;年龄(42.15±2.59)岁;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59±0.09。左主干病变43例(18.0%),病变支数(3
目的分析婴儿法洛四联症(TOF)矫治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东省心血管病医院先天性心脏病外科行TOF矫治术后机械通气≥48 h的患婴(年龄≤12个月),共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VAP组34例、非VAP组96例。VAP诊断根据2008年CDC/NHSN制订的VAP诊断标准执行。VAP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单因素
42岁女性患者,发现盆腔包块1年余。入院后超声心动图及腔静脉CT检查示:盆腔占位,右侧髂静脉、下腔静脉上段和中段管腔内占位,延伸至右心房。联合妇科医师,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一期胸腹联合切口右心房、右侧卵巢静脉、右侧髂内静脉、下腔静脉内平滑肌瘤清除+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子宫肌瘤,静脉平滑肌瘤病。患者术后恢复好,术后第2天从ICU转入普通病房,术后第7天顺利出院。随访10个月,B超检查未见
期刊
目的回顾性分析一站式杂交技术治疗冠心病合并主动脉穿透性溃疡患者的早期临床结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23例冠心病合并主动脉穿透性溃疡的患者,男21例,女2例;年龄51~79岁,平均(67.5±7.5)岁。均于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未处理主动脉弓部2例(8.7%),主动脉弓部去分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18例(78.
孤立性肠系膜动脉夹层(IMAD)临床上并非罕见,现有的分型方法均以影像学表现为基础,存在一定局限性。我们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将IMAD分为急诊型和非急诊型,并根据该分型制订IMAD的治疗流程图。急诊型IMAD患者予急诊外科手术或血管腔内治疗;非急诊型IMAD患者给予内科保守治疗。绝大多数非急诊型IMAD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病情稳定,少数出现疾病进展需行有创干预,腔内支架置入是首选的有
期刊
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诊断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进行了心房内调转(Senning)手术,术后发生急性肝功能衰竭。经过常规药物保肝治疗,效果不佳,给予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包括血液滤过、血浆置换和血浆胆红素吸附等多种治疗方式。患儿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最高分别为412.8 μmol/L、266.8 μmol/L和146.0 μmol/L,经过人工肝治疗,出院前复查以上指标分别为34.24 μm
期刊
目的总结我院10年来动脉调转手术的疗效及经验。方法2008年9月至2017年7月,我院完成动脉调转手术238例。男193例,女45例;年龄2天~10岁,中位年龄2个月;体质量1.8~20.6 kg,平均(4.2±1.7)kg。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91例,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110例,Taussig-Bing畸形37例。合并主动脉弓离断4例,主动脉缩窄20例,冠状动脉壁内走行8例。结果所有患儿
目的评价经支气管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EBUS-TBNA)早期诊断非中心型小细胞肺癌的意义。方法选取1999年7月至2017年6月共141例在我院诊断为伴有同侧或者对侧淋巴结转移(N2或N3期)的小细胞肺癌的患者。根据获取病理组织的途径分为两组,试验组(49例)为通过EBUS-TBNA确诊,对照组(92例)为通过胸腔镜(40例,43.5%)、纵隔镜(1例,1.1%)或开胸手术(51例,55.4%)
1例30岁Turner综合征女患者,合并DeBakeyⅡ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轻-中度)、主动脉缩窄。完善相关检查后,于2016年10月20日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主动脉瓣成形+升主动脉及半弓人工血管置换+升主动脉-胸降主动脉人工血管分流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目前随访2年余,患者高血压消失,已恢复正常工作、生活。Turner综合征合并多种高危因素导致DeBakeyⅡ型主动脉夹层、胸降主动脉缩
期刊
目的分析评价腔内治疗创伤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远期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1999年12月至2012年6月在我中心行腔内治疗的21例创伤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男18例,女3例;年龄19~67岁,平均42.7岁。致伤原因包括车祸17例,高处坠落伤4例;合并高血压病7例,糖尿病4例,高脂血症4例,慢性缺血性心脏病2例。血气胸14例,肋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