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唇形科植物三个新记录种

来源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i8431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野外考察结果及文献研究,报道了贵州省唇形科3个新记录种,即光萼鞘蕊花(Coleus bracteatus)、肉叶鞘蕊花(Coleus carnosifolius)和浙闽龙头草(Meehania zheminensis),进一步丰富了贵州省唇形科植物的物种多样性。
  关键词:贵州;唇形科;新记录;龙头草属;鞘蕊花属
  中图分类号:Q939.9
   文献标志码:A
   唇形科(Lamiaceae) [广义概念,包含了传统马鞭草科(Verbenaceae)中具有聚伞花序的类群],为被子植物的第六大科,多为草本至灌木,稀乔木[1-2]。该科植物以富含多种芳香油而著称,是重要的药用、观赏、食用、建材植物资源,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唇形科植物世界广布,共236屬近7200种[1-2],隶属于12亚科(Subfamily)22族(Tribe),中国共96属约970种[1-4]。西南地区是唇形科在我国的分布中心,截至2015年,根据《贵州维管束植物编目》记载,地处西南地区的贵州省共有唇形科植物 59属283种(含变种,包含原马鞭草科的7属70种)[5];随后的调查研究在贵州省境内又报道了唇形科植物2新种[6-7]和3新记录种[8-9]。
  2017年,作者在贵州省开展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时采集了一批唇形科植物标本,通过查阅《贵州植物志》[10]、《中国植物志》[11-12]、《Flora of China》[13]、《贵州维管束植物编目》[5]以及近年发表的关于贵州省唇形科植物新记录的期刊文章等文献资料[14],并查阅了国内主要标本馆的馆藏标本,发现鞘蕊花属(Coleus)的光萼鞘蕊花(C. bracteatus Dunn)、肉叶鞘蕊花[C. carnosifolius (Hemsl.)Dunn]和龙头草属(Meehania)的浙闽龙头草(M. zheminensis A. Takano, Pan Li & G.H. Xia)等3种唇形科植物为贵州省种子植物新记录种,为进一步补充完善贵州种子植物区系和方便他人查询研究,特予以报道。
  1 浙闽龙头草(图2.a~c)
  Meehania zheminensis A. Takano, Pan Li & G.H. Xia in Plants (Basel), 9: 1159, 2020.
  浙闽龙头草为2020年发表的新物种,该种在形态上与原产日本的高野山龙头草(M. monts-koyae Ohwi)非常相似[15]。浙闽龙头草2011年在中国浙江和福建首次发现时,曾被认为是高野山龙头草在中国的新分布[16]。尽管华东和日本岛同属中国—日本植物区系,但很少有日本特有物种后来在中国被发现的现象,因此,在中国境内新发现的“高野山龙头草”是否与日本分布的居群同属一个种值得商榷[15]。通过形态学、分子系统学、群体遗传学、分歧时间估算等方法,中日学者合作对分布在日本和中国境内的“高野山龙头草”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发现日本居群和中国居群在新近纪中新世晚期已经开始了分化,近期未发生过基因间的交流,并且这两个居群在形态上也发生了分化。基于以上研究结果,中日学者认为这两个居群实际上各代表了一个独立的物种,并将分布在中国境内的居群命名为浙闽龙头草M. zheminensis A. Takano, Pan Li & G.H. Xia[15]。
  浙闽龙头草与高野山龙头草相似,但与后者相比,浙闽龙头草茎四棱,高大粗壮,高达40 cm (vs. 茎近圆形,矮小,高一般不超过20 cm);叶片近三角形,较大,约4.4 cm × 4 cm (vs. 叶片心形,较小,约3.1 cm × 2.8 cm);聚伞花序3~8花,花冠中裂片常具红色斑点(vs. 聚伞花序2~5花,花冠中裂片无红色斑点),分布海拔较高(450 m~1 600 m vs. 200 m~480 m)[15]。
  分布:该种原产于浙江、福建。贵州省为该种的新记录。凭证标本: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黑湾(图1),沟旁疏林下,少见,108°44′22″E,27°52′41″N,海拔846 m,2017年4月5日,杨传东20170401,凭证标本存放于贵州大学自然博物馆植物标本室(GACP)。
  2 光萼鞘蕊花(图2.d~j)
  Coleus bracteatus Dunn, in Notes Bot. Gard. Edinburgh 8: 158, 1913; 中国植物志66: 541, 1977; Flora of China 17: 292~293, 1994.
  光萼鞘蕊花属鞘蕊花组(Sect. Solenostemon Benth.),与毛喉鞘蕊花组(Sect. Calceolus Benth.)的毛萼鞘蕊花[C. esquirolii (Levl.) Dunn]相似,和后者主要区别为:花萼较大(花时3 mm~4 mm vs. 2.5 mm),近无毛或被微柔毛,后齿增大为卵圆形,急尖。
  分布:该种原产于云南南部及东南部。贵州省为该种的新记录。凭证标本:贵州黔西南州安龙县万峰湖镇纳赖村上岜垬(图1),疏密林下,105°02′35.62″E,25°00′00.15″N,海拔1299 m, 2017年10月4日,胡国雄等PG-2017-042,凭证标本存放于贵州大学自然博物馆植物标本室(GACP)。
  3 肉叶鞘蕊花(图2.h~j)
  Coleus carnosifolius (Hemsley) Dunn, in Notes Bot. Gard. Edinburgh 8: 158, 1913; 中国植物志66: 541, 1977; Flora of China 17: 293, 1994.   肉叶鞘蕊花、光萼鞘蕊花和毛萼鞘蕊花同属鞘蕊花属,皆具等长或近等长的萼齿,后齿通常增大。肉叶鞘蕊花与后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花萼外面密被具腺微柔毛及红色腺点、叶片肉质。
  分布:该种原产于广东,广西。贵州省为该种的新记录。凭证标本: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洞塘乡卡记(图1),岩石上,常见,108°01′15.64″E,25°14′46.36″N,海拔542 m,2017年9月1日,胡国雄等416,凭证标本存放于贵州大学自然博物馆植物标本室(GACP)。
  致谢:
  感谢熊源新、曹威、韦雪花、李燕、潘端云、徐建、黄郎在野外给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HARLEY R M, ATKINS S, BUDANTSEV A L, et al. Labiatae[A]. KADEREIT J W. The Families and Genera of Vascular Plants (Vol. 7)[M]. Berlin: Springer, 2004: 167-275.
  [2]向春雷,胡国雄,陈亚萍. 唇形科[A]. 李德铢,中国维管植物科属志(下卷) [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20:2010-2064.
  [3]LI B, CANTINO P D, OLMSTEAD R G, et al. A large-scale chloroplast phylogeny of the Lamiaceae sheds new light on its subfamilial classification[J].Scientific Reports, 2016, 6(1): e34343.
  [4]ZHAO F, CHEN Y P, SALMAKI Y, et al. An updated tribal classification of Lamiace-ae based on plastome phylogenomics[J].BMC Biology, 2021, 19(1): 2.
  [5]罗扬, 邓伦秀, 贵州维管束植物编目[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5: 380-393.
  [6]HU G X, LIU Y, XU W B, et al. Salvia petrophila sp. nov. (Lamiaceae) from north Guangxi and south Guizhou, China[J].Nordic Journal of Botany, 2014, 32 (2): 190-195.
  [7]ZHANG R B, DENG T, DOU Q L, et al. Paraphlomis kuankuoshuiensis (Lami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the limestone areas of northern Guizhou, China[J]. PhytoKeys, 2020, 139: 13-20.
  [8]崔兴勇, 杨焱冰, 安明态, 等. 贵州植物分布新记录[J].种子, 2019, 38(3): 64-66.
  [9]董洪进, 胡国雄, 李世升, 等. 贵州省5个种子植物新记录[J].贵州科学, 2019, 37(3): 21-23.
  [10]陈德媛, 吴家其. 唇形科[A]. 李永康, 贵州植物志[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1988, 8: 300-510.
  [11]吴征镒,周铉. 龙头草属[A]. 吴征镒, 李锡文, 中国植物志[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7, 66(2): 334-344.
  [12]吴征镒,黄咏琴. 鞘蕊花属[A]. 吴征镒, 李锡文, 中国植物志[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7, 66(1): 536-544.
  [13]LI H W, HEDGE I C. Lamiaceae[A]. WU C Y, RAVEN P H, HONG D Y. Flora of China (Vol. 17)[M]. Beijing: Science Press & St. Louis: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Press, 1994: 500-299.
  [14]罗广令,顾丽,廖海民,等. 唇形科苣叶鼠尾草的新分布及适生分布区预测[J].西北植物学报, 2021, 41(2): 501-508.
  [15]TAKANO A, SAKAGUCHI A, LI P et al. A Narrow Endemic or a Species Showing Disjunct Distribution? Studies on Meehania montis-koyae Ohwi (Lamiaceae)[J].Plants (Basel), 2020, 9(9): 1159.
  [16]夏國华, 李根有. 高野山龙头草—中国唇形科植物新记录[J].广西植物, 2011, 31(5): 581-583.
  (责任编辑:江 龙)
  Abstract: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literature studies, three new records of Lamiaceae in Guizhou Province were reported, namely Coleus bracteatus, Coleus carnosifolius, and Meehania zheminensis. The results further enrich species diversity of Lamiaceae in Guizhou Province.
  Key words:
  Guizhou; Lamiaceae; New record; Meehania; Coleus
其他文献
摘 要:混凝土密肋式锥面网壳是由相等的密肋平板在脊线处交汇形成的一种新型网壳结构。为了解網壳结构的动力特性,采用子空间迭代法求解结构的自振频率及振型,并通过讨论影响结构基频的主要因素,对基频进行公式拟合。结果表明:结构的振型以竖向振动为主;因结构刚度分布均匀,频率多次“重频”且有明显的跳跃点;网格数不变时,增大结构矢跨比对提高结构整体刚度是不利的,建议屋盖矢跨比的选取不宜过大;边梁刚度的增大会加强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通过根部的非局部作用吸收水分.本文建立了一个具有非局部时滞项和Holling-Ⅱ功能反应函数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分析,得到了植被-水模型产生图灵斑图的条件,数值模拟得到了在不同时滞参数下植被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时滞对植被密度的影响呈现“抛物现象”且时滞能够引起斑图结构的改变.具体来讲,随着时滞的增加,斑图从均匀分布向不均匀转化;当时滞小于阈值时,植被密度随着时滞的增加而减少,反之,植被密度随着时滞的增加而增加.此外,功能反应项系数与植被密度呈现正相关关系.数值模拟的结果揭示了非局部作
研究了正交相移键控最佳医学影像图像接收处理的模型,对正交相移键控的最佳医学影像图像接收处理的仿真实现设计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然后运用软件进行实验仿真与分析,探讨正交相移键控最佳医学影像图像接收处理的系统的抗噪性能。仿真实验表明所设计的系统合理,其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摘 要:为研究垃圾场区域重金属积累对周边土壤的污染及人体健康影响,以广州市某垃圾场为例,采用单因子评价及健康风险模型方法进行评估。测得了其中41个采样点As、Cd、Cr、Cu、Hg、Ni、Pb、Zn的丰度;讨论了重金属含量与成土母质相关性、重金属间元素聚类分析组合特征,并统计了风险筛选点和管制点;进而圈定了地球化学异常;进行了重金属污染环境评价和人体健康的风险评估,分别评价了单元素及重金属整体对成
摘 要:论文以餐饮废油为原料,制备一种脂肪酸类捕收剂(以下称“JZQ-F7”),用于赤铁矿反浮选脱除石英研究,并与传统捕收剂油酸钠进行对比。浮选试验考察了矿浆浓度、矿浆温度、药剂用量及浮选时间因素对浮选指标的影响,通过电动电位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矿物的沉降行为分析和粒度分析揭示了JZQ-F7在石英表面的作用机理。浮选试验研究表明,当矿浆的浓度为50%、矿浆的温度为20~30 ℃时,在JZQ-F7作
摘 要:研究了非线性边界条件下高维空间上具有时变系数和吸收项的多孔介质抛物系统解的爆破问题。 通过构造能量表达式,运用Sobolev不等式和其他微分不等式技巧,得到了该问题解的全局存在性以及爆破发生时解的爆破时间下界估计。  关键词:爆破;多孔介质抛物系统;全局存在性;时变系数;吸收项  中图分类号:O175.29   文献标志码:A   最近几十年来,有关抛物方程和抛物系统解的爆破问题受到学者们
本文通过一类PLSQ数学模型,讨论人类行为在戒烟动力学模型中的影响.首先建立一类戒烟常微分方程模型,该模型具有人类行为影响的非线性发生率.通过建立基本再生矩阵,得到模型的基本再生数.利用Routh-Hurwitz准则、Lyapunov泛函、LaSalle不变集原理和第二加性复合矩阵,分析模型的局部稳定性和全局稳定性.通过偏置相关系数(PRCC),分析基本再生数中不同参数对吸烟者传播的影响.特别地,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人类行为对吸烟者传播的影响.最后,通过数值模拟验证理论推导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人类行为可以
摘 要:根据矩阵核-幂零分解的思想,应用Drazin逆的相关性质, 给出两个矩阵之和在一定条件下Drazin逆简单的表示。  关键词:矩阵和;Drazin逆;核-幂零分解  中图分类号:O151.21   文献标志码:A  参考文献:  [1]MARTLNEZ-SERRANO M F, CASTRO-GONZALEZ N. On the Drazin inverse of block matric
摘 要:Drimane 氢醌是来源于萜类和聚酮化合物途径的天然产物,它们通常具有稠环结构并显示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Chromazonarol含有特征性的 6-6-6-6 四环骨架,且具有抗肿瘤、抗真菌、杀藻等重要生物活性,引起了众多有机合成化学家和药物化学家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天然产物Chromazonarol及异构体的分离,生物活性和合成进展。  关键词:Drimane 氢醌;生物活性;全合成  
摘 要:推动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义,是助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加快形成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必然要求。依据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和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特点要求,界定了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基本内涵;以此为依据,探讨了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评价内容;构建了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AHP-EWM组合权重的TOPSIS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