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经济圈:中国经济新引擎

来源 :财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环渤海地区打造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在河北主持召开环渤海省份经济工作座谈会时表示,稳增长、促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在中西部,目前总量大的还是东部,环渤海经济带处于东部地区,作用独特、区位优越、基础雄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是中国经济最有潜力的新增长极之一。
  他希望环渤海地区大力推动改革创新,着力调整优化结构,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区域合作步伐,构建区域合作发展的协调机制,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统一市场体系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对接为重点,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取得更大进展。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统筹研究环渤海经济带规划。中央、地方、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把环渤海地区打造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环渤海的潜力
  环渤海地区之所以被寄予如此厚望,不无原因。
  相较于中西部,位于东部的环渤海地区有着较好的区位优势与发展基础。环渤海地区贯通南北、连接陆海,总人口2.5亿,GDP(国内生产总值)以及投资、消费、进出口等主要指标都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同时,环渤海经济圈涵盖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等省市,包括特大城市和大中城市,有漫长的渤海、黄海海岸线,海洋资源、区位优势突出,港口星罗棋布,有天津、大连、青岛等吞吐量较大的开放港口,沿海分布着众多城市,产业和人口集聚。
  此外,早先发展起来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一则发展已相对成熟,二则世界经济的复苏乏力,使外向型发展的东南沿海地区遭遇困境。在这一形势下,更加依赖国内市场的环渤海经济带便成为高层稳增长、促发展的最佳选择。
  而就环渤海地区自身而言,由于该地区长期依赖重化工业,服务业比重相对较低,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加之该地区区域内部资源分配尚待优化,这就意味着该地区经济有着更大的增长空间和潜力。
  新引擎着眼点应在“新”上
  近十年来,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环渤海地区的发展速度无论在全国范围内还是在东部沿海地区都是较快的,因此,环渤海地区有着打造成为重要增长极的先决条件。
  事实上,环渤海地区一直在发挥着增长极作用,对产业及资源的吸引力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无异。此次明确提出打造新引擎,重点并不在“引擎”,而应把重点着眼于“新”上。一直以来,环渤海地区在区域经济上都发挥着引擎带动作用,新引擎应该更多强调产业转型方面,比如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管理方式创新等,此外,区域一体化行政方式及国企改革在体制、机制上的创新也该是新引擎要承担的重任。
  值得提醒的是,在打造新引擎所需努力中,除产业结构调整可配合区域市场、基础设施一体化实现外,社会管理在一体化机制下寻求创新则更考验从中央到地方决策者的智慧。
  其中,社会保障制度对接或将成为区域内省份共同寻求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难点。一旦环渤海地区能够在社保制度对接上有所建树,势必会极大提升区域一体化整合力度;与此同时,环渤海地区一体化无法绕开的问题之一,即环保问题也需要区域内各省份共同应对,尽快在经济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当中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须统筹产业布局
  环渤海经济圈很早就有提法,但进展一直非常缓慢。缺少龙头城市的带动和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是环渤海经济圈有名无实的主要原因。
  与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相比,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北京,其功能更偏向政治中心,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逊于上海、广州、深圳,而天津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无法发挥龙头作用。
  重要产业的同质化严重也是阻碍山东与京津冀、辽宁经济融合的重要因素。如山东省经济结构自成体系,与其他地区的产业协作、配套发展较少,产业同质化严重。
  因此,要建设真正的环渤海经济圈,必须高层统筹重大产业布局,使内在经济联系大于外在地缘联系。一方面应加大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如烟台至大连海底隧道,加强各地交流;另一方面,在重大产业的布局上,必须做到统筹规划,加强产业协作,避免同质化。
  各方观点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耀
  环渤海地区不仅是重化工密集发展的地区,更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这便可以解释该地区经济发展为何受传统体制、旧思维影响较大,行政干预色彩较浓。
  同时,相较于长三角等地区,环渤海地区区域合作水平“要差得远”,区域内各省市可谓各自为政,区域内尽管有滨海新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多个国家级战略新区,但基本是“各干各的”,这种行政区划分割不仅助推了产业结构雷同等沉疴,更影响了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只有把这个地区整体看待,在打破行政分割、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上进一步深化改革,统一规划,协调推进,才能结束这一局面,进而发挥1 1>2的效应。
  山东社科院副院长郑贵斌:
  环渤海经济圈具备了形成大区域城市群所必需的发展条件和地理区位优势,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各地区应当进一步扬长避短,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京津冀地区具有明显的人才、技术和资金优势;山东半岛离日、韩距离最近,具有开放优势,同时还是全国重点的农业生产基地和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辽东半岛集中了辽宁的大多数城市和许多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
  同时,提升环渤海经济带,建设环渤海城市圈是必由之路。在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全国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大城市群发展将进入新的阶段。把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东半岛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整合起来,强化区域经济中心的作用,可以发挥经济中心的区位优势,连接形成环状的城市辐射带,成为带动黄河流域以及西北、东北的辐射源。这样,就能形成全国合理的城市体系和结构框架,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在这种格局下,充分利用日本 、韩国的产业转移和一切国际有利条件,加快环渤海和东北亚经济圈中我国最大城市群,即环渤海城市圈的协调发展,应当是新的趋势和新的方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云中:
  相较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速度而言,环渤海地区仍显落后,因此,加速迈开一体化步伐是环渤海地区打造我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新引擎的必要途径和手段。
  一直以来,环渤海地区一体化表现并不充分。尽管有着成熟、完善的交通优势以及重要的运输海港,但区域内产业融合程度不足。除北京、天津外,河北、山东、辽宁等省份重化工产业比重较大,这让其背上较重转型压力的同时,也为区域内省份间寻求产业合作提供了契机。环渤海地区一体化无疑会促进区域内各省份加强合作,更好发挥地区优势。
  环渤海地区临海的辽宁、河北、山东都各自具备沿海经济开发规划,天津同样依托滨海新区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如果对环渤海海岸线经济带形成整体规划,又会进一步促进环渤海地区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其他文献
1 2001年质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2001年质量工作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防科工委关于加强国防科技工业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严格执
期刊
微课翻转课堂模式作为新型教育模式,具有针对性强、课程设计新颖及教学任务明确等鲜明特点,广泛应用于各学科教学过程深受广大师生所喜爱,并且微课翻转课堂模式主要以微课资
期刊
你需要:三个有盖子的罐子,三个在醋里浸泡过24小时的生鸡蛋,线,直尺,蒸馏水,盐,糖浆或糖蜜,蜡笔,冰箱,科学笔记本,铅笔。第一步:首先,记录每一个鸡蛋被醋浸泡前和浸泡后的最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施工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较快的提升。在公路施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路基,填石路基施工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公路施工整体的质量。对填石路基施工技
 2001年是“十五”计划实施的第一年,国防科技工业标准化和国防军工计量工作要依据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基础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十五”发展计划的要求开展工作,为全面执行“
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是疾病的重要来源之一,传统的检测方法周期太长、太过繁琐,因此研究新的有效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利用生物学技术快速检测食源
编者按:  云南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经济社会取得了全面、长足的发展,七彩云南享誉世界。  滇中产业新区是云南省委、省政府面对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新形势、审时度势的又一个重要举措,它将成为国家桥头堡建设的新引擎,产业承转的新示范和实现云南跨越发展的新支撑,如果规划目标顺利实现,能够再造一个相当于现在经济总量的新昆明,成为云南新的经济增长极。  楚雄市是滇中产业新区规划内的重要城市,滇中产业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