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困难群众撑起一片晴空

来源 :党员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ou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秦巴山脉崇山峻岭间,在清澈晶莹的溪流之上,镶嵌着一颗古老的明珠,它便是“武陵”仙境——竹溪。
  金秋时节,记者前往采访。竹溪县城一排排推窗亮格的楼房,一条条宽阔整齐的街道,倚山傍水,从西到东贯穿一条竹溪河,其形状犹如“金线吊葫芦”,美不胜收。
  群众都说,过去,县城小,房子矮,街道窄,交通不便,市容市貌差,群众称之为“弯弯曲曲一条街,破破烂烂一座城”。如今的变化,主要还是得益于全县整县推进精准扶贫的举措。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在竹溪召开的全省贯彻贵州会议精神精准扶贫现场会上,竹溪县委书记余世明铿锵有力地说。如何实现“不落一人”?关键靠基层党组织。
  全县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党组织在扶贫工作中发挥着核心作用,4.5万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全县人均收入6800余元,为万千贫困家庭撑起了一片希望的晴空。
  紧贴实际“出点子”
  在全县117个贫困村中,重点扶贫村73个,散布在全县15个乡镇、1个长峡管理局、8个林场。每个村有每个村的不同,每一户有每一户的差异。
  怎么扶?新洲镇潭口河村党支部因户因人制订脱贫计划的举动,让村民们感到温暖而实在。
  村民韩从文因早年外出务工时,遭遇施工隧道塌方,压坏了胸腔,下不得重力,無法再出门挣钱,在家又无经济来源,日子过得相当紧巴。村党支部书记韩从明从他的特殊情况出发,结合村里库区水域面积大的实际,给他出了个网箱养鱼的“点子”,并积极与镇上和信用社取得联系,帮他贷款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韩书记真诚和务实的举动,点燃了他的脱贫梦想。如今,他已发展网箱8个,投放鱼苗20多万尾。
  潭口河村的做法,在竹溪县并不是特例。今年以来,竹溪县通过开展“金融扶贫到户、创新奖补政策到户、扶贫搬迁到户”帮扶举措,为贫困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音。
  为进一步提升村级党组织在扶贫助困中的引领功能,该县大力整合省、市、县的119个驻村帮扶工作队,集中整顿转化31个软弱涣散村党支部,深入推进“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等多种措施,努力实现为贫困村“一村选派一名‘第一书记’,一村派驻一支村帮扶工作队,一户确定一名包保帮扶干部”的目标。
  随着新鲜血液的输入、基层堡垒的夯实,各村级党组织的扶贫“点子”也日渐受到贫困群众的青睐。
  中峰镇松树沟村村民刘仁和,常年在外打工,收入水平一直不高。今年,村支部书记兰顺明鼓励他种植观赏莲藕,发展旅游观光农业。8月以来,他的十几亩荷塘,每天吸引着大量城里的来客,光卖莲米一项,就已有近万元收入。
  沐浴着精准扶贫的阳光,一个个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的好“点子”,逐步被贫困群众着上“金色”。据初步统计,该县仅在重点贫困村,由村党支部贡献的脱贫致富“点子”就有1825个,惠及贫困群众达9000余人。
  带头创业“闯路子”
  俗话说,积重难返。当精准扶贫的烈火拂过千村万户的时候,一些村干部发现,既便“点子”给了、方向明了,但仍有部分人内心疑虑重重,迟迟不见有动静。
  时间不等人!竹溪县“三年基本脱贫”的号角,如战鼓,声声入耳,给每一个村党支部、每一名村干部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闯出一条新路”,成为该县广大村干部发出的最强音!
  丰溪镇丰溪村土质经专业检测,非常适合发展烤烟项目。然而,这里的贫困群众,世代以种粮为生,对种烟就能致富不以为然。为转变贫困村民的观念,该村党支部书记刘定龙带领几名村干部,从群众手里租赁200亩土地,带头种起烤烟叶,每亩纯利润达3000元以上。跟着他的步伐,丰溪村贫困群众逐渐减少,不但顺利摘掉了“穷帽子”,还一跃成为了全镇首富村。
  而在鄂坪水库库首的鄂坪乡西湾村,村党支部书记王海波为让村民尝到农家乐的甜头,多方筹资70万元,带头开办农家乐,并指导3户村民,做起了家庭式农家乐生意。受此拉动,村里的鸡蛋、土豆、南瓜、玉米以及山野菜等,不用进城就能卖出好价钱,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开辟了新的渠道。
  如何顺应村干部需求,采取实质性的措施,增强村干部创业致富的底气,加快精准扶贫推进步伐?竹溪县提出,全面实施村干部创业支持计划,即从今年起,每年支持100名左右的村干部创业,连续3年共支持300名以上的村干部,通过创办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电商、农家乐,发展种植基地、林木基地、特色养殖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等经营实体300家(个)以上,让村干部就近就地自主创业,辐射带动10000名困难群众致富。
  受益于这一计划,新洲镇潭口河村文书陈诗华牵头成立了玉意畜牧专业养殖合作社,带动李文静、李家航等8个贫困户,养牛150多条、羊100多头,发展茶园养鸡2000多只,每年可使每个贫困户增收4-5万元。目前,竹溪县共为78名村干部发放创业贴息贷款近800万元,扶持村干部主导的专业合作社25家,带动贫困家庭345户,有效拓宽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道路。
  捆绑帮扶“结对子”
  十个指头有长短,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能力更是千差万别。为落实好“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要求,竹溪县各村级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创造性地总结出了“捆绑帮扶、结对助贫”的办法。
  这种办法的核心,就是以创业致富能力较强的村干部为依托,引导他们与村内无法独立脱贫的一到两户困难户结成对子,通过“捆绑帮扶”方式,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
  中峰镇同庆沟村村民刘义民,儿女尚小又患肝病,每年光治病费用就需两三万元,生活极为艰难。为帮他渡过难关,村支部书记徐业林与他结成帮扶“对子”,考虑到他妻子身体好,就一面请她负责村上的环卫工作,一面又联系一些小工头给她找些包工或散工做,每年为她带来1万多元的收益。为寻求长远脱贫之计,徐业林还计划成立两个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为结对包保的贫困户提供固定的就业增收渠道。
  距中峰几百里地的南山桃源乡杨寺庙村,村民刘帮才因是哑巴又住在高山上,长期靠低保救助度日。精准扶贫推进中,该村党支部副书记谭胜勇决定与其“捆绑”发展,结合其住地山大林密的实际,免费为其提供蜂箱,并在蜂蜜采收时上门予以收购。今年来,谭胜勇帮他将蜂箱扩大到110多个,预计年底可增收5万元以上。
  面对村级党组织的帮扶创举,竹溪县委顺势推进“民事小灵通·干部在线”建设,通过落实“有困难找支部,需办事找干部”,积极为广大贫困户提供方便。同时,大力深化拓展“联支部、帮创建,联农村、帮发展,联党员、帮提高,联农户、帮致富”为主要内容的“四联四帮”活动,努力让帮扶形式从“输血”向“造血”“活血”转变。针对少数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两无人口”脱贫难题,该县决定采取低保兜底的方式促成全部脱贫。
  截至目前,全县73个重点村中先后有284户无自主致富能力的贫困家庭与村干部结成了帮扶对子,117个贫困村的3万余户贫困户与帮扶干部结对拟定了帮扶计划。
  乘着全省精准扶贫现场会之东风,一个个脱贫致富的梦想,正在竹溪的千里绿野上变成现实。
其他文献
本刊讯 为期三天的宣传文化教育战线基层党代表专题培训班,9月25日在汉结业。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万贵、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蔚盛斌出席结业座谈并讲话。  这次培训是实施党代表分类培训的重点项目。为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省委组织部会同省委宣传部对课程设置、师资安排、培訓形式等进行了详细研究。参训党代表表示,这次培训时间虽短,但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安排紧凑、讲授精彩,回去以后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
反腐败的治本之策,是健全反腐倡廉制度,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突出制度反腐,并提出了制度反腐的九大举措。  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科学反腐的第一个新举措,就是提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简称“两责任”。所谓党委负主体责任,是指党组织主
按照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侯长安“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最重要的是要体现在支部建设上”的批示精神,今年以来,省纪委、监察厅机关党委围绕“三转”,聚焦主业抓党建,提升干部素质,激发工作活力,锤炼铁军品质,促进干部积极履职出成效。  重学习提能力。始终将学习摆在“第一位”,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丰富,不断创新,注重能力提升,注重实际效果。突出主题,锤炼党性聚主业。党性坚定是打造反腐铁军的基本要求。加强机关干部
在学生时代与教学生涯,我遇到过很多良师益友,他们在我的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非常庆幸的是,无论在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阶段,我都遇到过使自身命运否极泰来的好老师。正是得益于这些优秀教師的鼓励、教诲与训导,我才欣喜地走在学习与教学的人生正途上。沈坤林老师就是这些优秀教师中的一位。  我2010年以全日制博士的身份入职桐乡市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桐高”),6月份报到,7月份在桐乡市教师进修
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关键是要把学习与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结合起来,切实增强法治思维,确保国土资源管理的各项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行,以改革推进法治建设,以法治巩固改革成果。  坚持法治思维,依法依规履行好国土资源管理职能。《决定》要求各级党员干部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能力。省国土厅承担着全省土地和矿产资源审批职能以及地灾防治工作。履行好这些职
“四项计划”强壮党员队伍  实施“一村发展一名党员”计划,确保每村都有土专家、致富帶头人入党。实施“农村党员创业致富”计划,建立100万元党员创业帮扶资金,促进专业户大创业、大发展,带领群众发展。推进“村湾明灯”工程,深化农村党员“三组团”活动,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干部作风转变”计划,促使党员干部沉下去,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实施“后备干部培养”计划,确保每村都有3至5名后备干
有幸成为2019年高中语文国培班的学员,得以在金秋十月走近巍峨的岳麓山,伴着丹桂的清香融入美丽的湖南师大,感受激情的湖湘文化,聆听大师们的字字箴言,忍不住以一支拙笔记录自己的心得与感悟。  2019年9月17日 星期二  今天是国培学习的第一天,最先开讲的专家是上海特级教师余党绪。十几年来,余老师一直在教学一线探索“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并不遗余力地倡导“批判性读写”,厘清了诸多被一线教师甚至被专家
平安是福,是“武钢矿业”鄂州球团厂中控工翁霖切身的体会。他对 “整点报平安”制情有独钟:每个夜班,他倾心关注着现场每名职工的安全。  凌晨1:56分,中控室电话接二连三地响起,安全信息汇总后,如果发现哪个岗位没来电话,他便继续拨打对方,只到有人应答为止。一次,他心急如焚地告诉工段长:“小程岗位电话和手机都打不通,我们得赶紧过去看看。”當他们赶到操作室时,发现手机还在桌子上,而安全帽却没了,翁霖判断
“一杆‘老烟枪’居然熄了火,咱们谭支书的立行立改那是动了真格。”7月以来,恩施市崔家坝镇南里渡村委会里烟雾缭绕、满地烟头的景象不见了,平日烟不离嘴的村支部书记谭学成彻底戒了烟,这件“稀奇事”被村干部和周围乡亲津津乐道。  年满60的老支书谭学成虽有30多年烟龄,但不咳不喘、身体健康,为何要戒烟? 8月23日,南里渡村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谭学成在开展自我批评时自揭短处:“在前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至少在近40次重要会议或活动上,作了关于人才工作的论述,并提出要让人才事业兴旺起来。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不难看出我们党求贤若渴的真挚诚意、广纳英才的博大胸怀。  人才兴则民族兴,人才强则国家强。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华夏子孙的共同期盼。而托起中国梦的关键,是人才。新形势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