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达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技能”,经历或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感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然而,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待于发展,思维方式以事物的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况且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因此,对初中生来说学习物理离不开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和学习的快乐。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学生可以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获得知识: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或是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无论学生们通过哪种途径获取知识,我们或许从作业里、试卷上看到的结果差别并不大。但是,从学生们的角度来看,真正的收获是不一样的,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伯牙学琴”的故事想来大家都不陌生,起初,“伯牙”虽然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由于理解不深,只是单纯地把音符演奏出来而已,缺少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但由于他的老师精心安排,使其在身临其境中进行体验,终于成为有名的艺术家。所以,体验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那么,怎样去体验学习呢?
1 在情境中体验
学生的智慧迸发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发生的。良好的教学情境设计有利于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譬如,能使学生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能引发学生联想,能激发学生的情智,能促进学生的灵感……总之,良好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身临其境”进行体验,全身心地投入,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压强”一节引入中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给每组力气最大的男生发了一个核桃,并让他们徒手将核桃捏碎,结果没有一组成功。此时,我将第一组、第二组的核桃收回后故意狂傲地说,“这不简单,你们看,我一下就能将这两个核桃捏碎。”话音刚落两个核桃都裂开了。学生们都很好奇,在学生们的好奇声中,第三、四两组的两个男生很不服气地将核桃放在一起也捏碎了。这个实验过程中所呈现的物理现象像变魔术似的一下子吸引了学生,好奇心促使他们继续追问:为什么捏两个核桃却比一个更容易?也正是这种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刨根问底,不断探求新的知识。
又如,“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我们农村中学因缺少器材不能做,于是我就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的情境,先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通过总结、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最后,再利用多媒体呈现这样的情境:太空中,两个宇航员的对话场景;探狱时,罪犯与亲人交谈的画面。这样,真切的体验就会产生真切的感受,学生们的知识自然会掌握的更加牢固。
2 在实践中体验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与是否动手实践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只听老师讲能记住10%—20%的内容,如果既听又看便能记住70%的内容,而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则能记住90%的内容。所以,亲身实践对所学的知识能领会得更深、记得更牢。
比如,“短路”这一知识点比较抽象,只凭教师的语言,学生是很难理解的。为此,笔者设计了以下实验:
(1)用导线、开关和两节1.5v的干电池相连,闭合开关,用手摸一下导线和干电池,有什么感觉?(2)断开开关,拆下开关旁边的一根导线,将两只2.5v的灯泡连入电路中,闭合开关,观察现象。(3)在刚才的电路中,断开开关,将一根导线接在一只灯泡的两端,闭和开关,观察现象。
通过三个小实验的观察与实践,学生们终于理解了什么是短路,短路有哪些危害。这种亲身经历增强了学生的感知能力,同时也使原来较抽象的知识变的更具体、形象。
又如,“简单机械和功”一章中,功、功率和机械效率这三个概念学生很容易混淆。为此,在学完这三个概念后,笔者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让学生们进行了一场比赛:比一比看谁跑的最快,谁做的功最多,谁的功率最大,谁的效率最高?比赛时只能背事先准备好的书包,由一楼登至四楼,由固定的学生记下体重和时间,高度统一用9m,每个学生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出自己的四项“成绩”,由小组复核计算的结果后统计、公布最终的结果。最终,四项“冠军”分别由四位同学获取。这一结果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了同一个焦点上:为什么做功最多的功率不是最大?机械效率也不是最高?为什么上楼最快的做功却不是最多?学生通过对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确凿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而在比赛、计算、评比、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功的多少、功率的大小与效率的高低三者的区别。这真是“实践出真知”呀!
3 在评价中体验
体验学习是一个真切的实际操作过程和体验过程。对体验学习的评价应是评价时空的开放性和评价过程的形成性。要以学生个体为本位,实施持续的、动态的评估。对学生的评估应是课内和课外相结合、阶段性评估和日常行为考察相统一,这样才能细致反映学生的成长轨迹。
对体验学习的评价更要重视评价对学生发展的激励功能。评价应是一个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强化学习动(下转第230页)(上接第217页)力及增加学生学有所成的机会。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可以放松心态,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建议,乐于与他人交流与和谐相处,积极主动地思维,有效开发潜能,从而形成健康的情感和积极的态度。另外,在评价中应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各自寻求自我体验和自我发展的目标,以自己不断的进步和提高为出发点,体验学习的成功。
总而言之,体验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提倡的一种教育思想,学生的任何一种试图理解所学的努力都可以说是体验。动手也罢,动脑也罢,独立探索也罢,相互讨论也罢,虔诚请教也罢,只要学生行进在促使静态知识内化为自身血肉这一条路上,就都值得表扬,值得提倡,所以教师设计体验教学,还需要更远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许静.物理课程的体验学习[J].中国教育学刊,2006(2):52.
[2]陈旭远,刘冬岩.促进学生体验的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4(4):49.
[3]http://baike.baidu.com/view/1743736.htm?fr=ala0_1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学生可以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获得知识: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或是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无论学生们通过哪种途径获取知识,我们或许从作业里、试卷上看到的结果差别并不大。但是,从学生们的角度来看,真正的收获是不一样的,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伯牙学琴”的故事想来大家都不陌生,起初,“伯牙”虽然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由于理解不深,只是单纯地把音符演奏出来而已,缺少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但由于他的老师精心安排,使其在身临其境中进行体验,终于成为有名的艺术家。所以,体验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那么,怎样去体验学习呢?
1 在情境中体验
学生的智慧迸发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发生的。良好的教学情境设计有利于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譬如,能使学生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能引发学生联想,能激发学生的情智,能促进学生的灵感……总之,良好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身临其境”进行体验,全身心地投入,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压强”一节引入中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给每组力气最大的男生发了一个核桃,并让他们徒手将核桃捏碎,结果没有一组成功。此时,我将第一组、第二组的核桃收回后故意狂傲地说,“这不简单,你们看,我一下就能将这两个核桃捏碎。”话音刚落两个核桃都裂开了。学生们都很好奇,在学生们的好奇声中,第三、四两组的两个男生很不服气地将核桃放在一起也捏碎了。这个实验过程中所呈现的物理现象像变魔术似的一下子吸引了学生,好奇心促使他们继续追问:为什么捏两个核桃却比一个更容易?也正是这种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刨根问底,不断探求新的知识。
又如,“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我们农村中学因缺少器材不能做,于是我就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的情境,先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通过总结、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最后,再利用多媒体呈现这样的情境:太空中,两个宇航员的对话场景;探狱时,罪犯与亲人交谈的画面。这样,真切的体验就会产生真切的感受,学生们的知识自然会掌握的更加牢固。
2 在实践中体验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与是否动手实践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只听老师讲能记住10%—20%的内容,如果既听又看便能记住70%的内容,而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则能记住90%的内容。所以,亲身实践对所学的知识能领会得更深、记得更牢。
比如,“短路”这一知识点比较抽象,只凭教师的语言,学生是很难理解的。为此,笔者设计了以下实验:
(1)用导线、开关和两节1.5v的干电池相连,闭合开关,用手摸一下导线和干电池,有什么感觉?(2)断开开关,拆下开关旁边的一根导线,将两只2.5v的灯泡连入电路中,闭合开关,观察现象。(3)在刚才的电路中,断开开关,将一根导线接在一只灯泡的两端,闭和开关,观察现象。
通过三个小实验的观察与实践,学生们终于理解了什么是短路,短路有哪些危害。这种亲身经历增强了学生的感知能力,同时也使原来较抽象的知识变的更具体、形象。
又如,“简单机械和功”一章中,功、功率和机械效率这三个概念学生很容易混淆。为此,在学完这三个概念后,笔者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让学生们进行了一场比赛:比一比看谁跑的最快,谁做的功最多,谁的功率最大,谁的效率最高?比赛时只能背事先准备好的书包,由一楼登至四楼,由固定的学生记下体重和时间,高度统一用9m,每个学生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出自己的四项“成绩”,由小组复核计算的结果后统计、公布最终的结果。最终,四项“冠军”分别由四位同学获取。这一结果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了同一个焦点上:为什么做功最多的功率不是最大?机械效率也不是最高?为什么上楼最快的做功却不是最多?学生通过对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确凿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而在比赛、计算、评比、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功的多少、功率的大小与效率的高低三者的区别。这真是“实践出真知”呀!
3 在评价中体验
体验学习是一个真切的实际操作过程和体验过程。对体验学习的评价应是评价时空的开放性和评价过程的形成性。要以学生个体为本位,实施持续的、动态的评估。对学生的评估应是课内和课外相结合、阶段性评估和日常行为考察相统一,这样才能细致反映学生的成长轨迹。
对体验学习的评价更要重视评价对学生发展的激励功能。评价应是一个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强化学习动(下转第230页)(上接第217页)力及增加学生学有所成的机会。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可以放松心态,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建议,乐于与他人交流与和谐相处,积极主动地思维,有效开发潜能,从而形成健康的情感和积极的态度。另外,在评价中应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各自寻求自我体验和自我发展的目标,以自己不断的进步和提高为出发点,体验学习的成功。
总而言之,体验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提倡的一种教育思想,学生的任何一种试图理解所学的努力都可以说是体验。动手也罢,动脑也罢,独立探索也罢,相互讨论也罢,虔诚请教也罢,只要学生行进在促使静态知识内化为自身血肉这一条路上,就都值得表扬,值得提倡,所以教师设计体验教学,还需要更远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许静.物理课程的体验学习[J].中国教育学刊,2006(2):52.
[2]陈旭远,刘冬岩.促进学生体验的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4(4):49.
[3]http://baike.baidu.com/view/1743736.htm?fr=ala0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