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统一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探析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pj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德育工作一定程度存在“知行不一”现象,本文结合高职德育工作实际,在分析学生德育知与行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德育原理中“知情意行”关系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关教育对策。
  关键词:知行统一;高职;学生;德育
  “知”与“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概念,也是我国道德教育及哲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知行关系,简言之,就是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宋代儒学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的目的在于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的目标。[1]
  所谓德育中的知行统一是指教育者通过德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使受教育者内心对道德要求自觉认知和接受并外化付诸于行动,在实践中不断身体力行。德育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正确认识及理解道德要求,并付诸于实际行动,真正做到知行统一。因此,知行统一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德育教学的主要目标。
  一、高职院校学生德育过程中知与行关系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领域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具有鲜明的职业定向性,因此,其德育教育不同于普通本科高等教育,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随着注册入学等录取模式的推广,使得更多的学生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缓解部分高职院校生源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源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高职院校学生除学习基础薄弱,入校后更多地关注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就业之外,往往忽视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突出表现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脱节,这使得高职院校学生的德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学生德育工作多以“两课”理论灌输及辅导员日常教育引导为主,但部分学生在具体的道德实践上仍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即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脱节,突出表现为知而不行、高知低行及知而错行等。高职院校学生在经过中学系统德育教育后,有一定的道德认知,应该说对入校后的德育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内容大体熟知,他们对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及职业道德等领域的行为规范都基本认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并不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而是不去做或不愿意去做,即所谓“知行不一”现象,如校园中的乱扔垃圾现象;在教室里屡禁不止的“课桌文化”;考试作弊以及入党、贫困生助学金申请中的不实表现等问题。
  二、高职院校学生德育过程中知行脱节原因分析
  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态过程,是外部制约和内部转化有机统一的结果,而且在不断循环往复中前行。“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要素,也是德育工作必须重视的四个环节,一般说,知是情的基础,情又影响知的提高,行是知、情、意的外部表现,知是行的先导,行是知的目的。[2]高职院校学生之所以出现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脱节现象,纵使有很多外部影响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知情意行”四个环节出现偏离或者没有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
  知(道德认识):即学生对道德知识和规范的认识以及是非善恶的判断和评价。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和持久化,是德育成败的关键所在。在现行的以“知识本位”为基础的德育教学中,德育认知仅仅看成是观念形态的吸收,这样练就了高职学院学生对书本中的德育知识能够“掌握”,对考试应对自如,而缺少道德实践和情感体验,更不要说形成道德意志了,从而出现一系列“知行脱节”现象。
  情(道德情感):即学生对社会思想道德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体验。德育过程若没有情感的参与,道德行为就很难完整地表现。道德转化为人的德性不同于学生认识、学习知识的过程,它必须要有情感上的认同与接纳,否则道德是不会真正内化为个人品德的,正所谓“行道而得之于心谓之德”。[3]而高职院校由于自身的定位的原因一般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制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这也迎合学生毕业后能掌握一门应用技能顺利就业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倾向于职业训练,而忽视学生道德素养及情感体验,德育课上简单的理论灌输和辅导员家长式的说教,剥夺了学生道德情感体验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知行脱节”现象。
  意(道德意志):即学生在道德实践中所做出的意志努力,是解决他们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和调节行为的道德能力。高职学生道德意志弱化和他们所处的高职教育环境及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某些偏见有关。高职院校的生源很多是高考的失利者,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存在一定的逆反和自卑心理,有时觉得不被社会和家长认可道德意志时而坚定,时而动摇。他们虽对社会上的不道德行为表示憎恶,但要其放弃或牺牲个人利益而真正去践行这些道德行为时,“我又不是圣贤”或利己的心理就战胜了道德理智判断和意志。这种道德意志薄弱或缺失的情况,是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出现“知行脱节”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高职院校德育过程中知行脱节教育对策
  培养学生的知行统一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德育过程中的道德认知是产生道德情感、形成道德意志的必要条件;道德情感是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内心情绪的一种体验;道德意志是情感的精神因素,在践行道德行为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共同贯穿统一于德育工作的始终。由于高职院校以市场化形式招生,生源情况复杂,因此,在德育工作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培养道德情感,磨练道德意志,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行为。在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真正做到知与行的和谐统一。
  首先,“两课”教育要将教学的定位从“知识本位”转变到“行为本位”。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两课”教育,应加强对学生道德、法律等行为的引导和实践。单纯的理论灌输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样仅采用实践感化而不伴之以说理,也难以使学生产生有深度的道德认知。“知之深,爱之切”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着力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不仅使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做,更应该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例如在进行“社会公德”的课程教学设计中,可以尝试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道德实践,让学生找出校园道德缺失的种种表现,并分析其产生原因,结合自身经历制定道德整改计划并实施,学生的道德行为表现作为课程学习、考核评价的一项内容,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从而把“知”与“行”真正统一起来。   其次,德育工作要注重学生道德的情感体验。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道德,只有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自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4]德育过程中,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同时获取向善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精神成长。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要把认知和情感体验相结合。例如学院德育工作者要善于抓住当前社会热点事件,组织学生关注“天津爆炸”抢险新闻图片,当学生目睹抢险救援斗争中的众志成城时,许多学生会感动得热泪盈眶,那些感人的消防官兵救援场面引起了他们的道德情感共鸣,起到了很好的感染作用,这些以组织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推荐优秀书籍,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先进榜样的教育方法,在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学生道德情感上起着重要作用。
  最后,德育工作要注重磨练学生道德意志。意志在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意志磨练不仅要使学生养成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道德习惯,更要使他们以自己的道德意志克服内外干扰。有些高职院校的学生有上进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但道德生活中仍屡屡犯错,究其原因主要是道德意志薄弱。对此,德育工作在为学生多提供道德榜样的同时,多组织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规范磨练,如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学生自治,在考试时尝试进行无人监考等;也可以有意识地创设德育情境,如让后进生担任班级干部,让曾拿过别人财物的学生管理班级公共财产等,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使他们道德意志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强化。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在德育工作中,要切实注重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诸要素的有机结合,德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多少道德理论知识,而是要通过教育使学生实现道德的“内化”,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参考文献:
  [1]黄伟萍.论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知行统一的培养[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学版),2010.07:36-37.
  [2]罗婧.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知、行”统一教学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3]朱小蔓.情感德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37-138.
  [4]张迎春.浅析中职校中德育过程“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13.
  (作者单位:常州建东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作为现代城市物质、文化通道的道路系统在中国的城市营建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构成了城市空间的“骨架”和脉络。文章提出道路绿化需要进
文章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将条形基础宽度计算分为两种情况。推导出条形基础宽度的快捷计算公式,并分别举出两种情况下的计算示例,以说明两种情况下的计
文章介绍了明矾石混凝土膨胀剂研究的历史过程以及在国内外工程中应用,该研究的系列成果在20世纪80、90年代荣获国际奖、国家奖、省部级奖和市级奖多项,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井水温度观测是一项重要的地震前兆观测手段,旨在捕捉地震孕育过程中的应力-应变信息。水温固体潮效应作为地壳应力-应变信息的真实反映和地震前兆观测的干扰因素,具有重要的
本研究在解析了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心理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积极心理学专业理论,提出了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预防的原则及策略。
利用区域和水库地震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波资料,研究了汶川8.0级地震前的2000年1月1日~2008年5月11日紫坪铺水库区的地震活动及震源参数。结果表明:汶川8.0级地震前该区域小震活动持续,地震活动水平为ML2~3,自2005年9月紫坪铺水库蓄水以来,特别是2008年2月地震活动明显增加,但从长期的序列来看,地震活动频次和强度仍在区域地震活动的正常起伏范围。汶川8.0级地震发生前近3个月内,中小
首先给出了点电流源在均匀半空间中所产生电位的解析表达式;其次研究了源电极位于表层和底层时成层半空间介质中的电位分布;最后研究了源电极位于任一层时成层半空间介质中的
文章介绍了螺栓球节点网架在加工、安装中出现的诸如焊缝不良、锥头斜壁与底板交界处不倒角、杆件在节点相碰等质量问题,并分析了上述问题对网架结构可靠性的影响.
随着高层、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钻孔灌注桩由于施工振动小、无噪声、无地面隆起和侧移、单桩承载力较高的特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该文介绍了钻孔灌注桩基的设计要求及
摘要:翻译学生机勃勃,可各类问题日益显现。包括高校对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不够重视,教学模式、教材陈旧,教师队伍建设不足,学生缺乏实践等。应提高高校的重视,创新教学模式,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专业;翻译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0-0133-01  一、引言  据统计,我国目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