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教师的体质水平状况,不仅可以反映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效果,而且,影响教学质量,是实现“科教兴国”计划所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加强对高校教师体质和骨钙状况的监测,以及分析其健康状况并制定科学健身计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旨在了解沈阳体育学院教工的身体形态、机能及骨密度状况,以期为高校教师开展科学健身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身体形体 身体机能 骨密度 体育院校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1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沈阳体育学院20-59岁的教工423名,男219人,女204人,自愿参加本研究。按年龄、性别分组,每10岁为一组,共计8组。使用《健民》牌GMCS一Ⅲ型成年人体质测定IC卡测试系统进行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指数评测;采用法国Osteospace全干式超声骨密度分析仪,测定受试者左脚跟骨骨量状况。并对其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身体形态指标测定结果与分析
1.身高。从身高测试结果统计显示,男女教工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74.85cm 和162.53cm,且男女身高均隨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这和人因自然衰老而造成的脊柱变化有关。其中,男教工30-39岁与40-49岁年龄组差异显著(P<0.05)。男教工各年龄组身高均大于女教工,差异非常显著(P<0.01)。
2.体重。从体重测试结果统计显示,男教工的体重在50岁之前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并在40-49岁年龄组达到最大值,以后逐渐下降;女教工的体重则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在50-59岁年龄组达到最大值。其中,男教工20-29岁与30-39岁年龄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女教工30-39岁与40-49岁年龄组差异显著(P<0.05)。男教工各年龄组体重均大于女教工,差异非常显著(P<0.01)。
3.BMI指数。BMI指数是反映成人体重与身高关系和判断人体胖瘦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从BMI指数统计结果显示,男教工的BMI值在50岁之前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此后保持稳定;女教工则在20-59岁年龄段始终保持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其中,男教工20-29岁与30-39岁以及30-39岁与40-49岁年龄组差异显著(P<0.05),女教工30-39岁与40-49岁年龄组差异显著(P<0.05)。男教工各年龄组BMI值均大于女教工,差异非常显著(P<0.01)。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中国人的情况,认为BMI值小于18.5为营养不良,18.5-23.9为正常体重,24-27.9为超重,大于28(含28)为肥胖。从本研究结果可知,男教工在40-59岁年龄段是身体充实度最大的阶段,也是超重和肥胖的多发年龄段,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而女教工BMI值虽也在50-59岁年龄段达到最大值,但超重情况要好于男教工。
(二)身体机能指标测定结果与分析
1.肺活量
测定肺活量,能充分反映胸廓大小,肺的弹性以及呼吸肌的力量和身体锻炼水平。从肺活量测试结果统计显示,男女教工的肺活量在40岁以前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在30-39岁年龄组达到最大值,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30-39岁与40-49岁年龄组男教工的肺活量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女教工各年龄组无明显差异。另外,男教工各年龄组肺活量均大于女教工,差异非常显著(P<0.01)。
随着年龄的增加,胸肌收缩的力量和幅度会下降,呼吸肌萎缩,肋软骨钙化,肺泡弹性降低,从而导致肺活量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小的。根据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公布的数据,男女成年人肺活量均在20-29岁年龄组达到最大值,可见沈阳体育学院男女教工的最大值出现推迟。这可能是因为体院教工长期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了他们的肺通气功能, 并延缓了呼吸功能随年龄下降的速度,而不进行体育锻炼及其他活动的成年人,其肺活量比经常锻炼的同龄人平均要低20%以上。
2.台阶指数
台阶指数反映人体的心血管系统机能状况。台阶指数值越大,心血管机能水平越高,反之亦然。从台阶指数测试结果统计显示,男女教工的台阶指数在40岁以前均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另外,男女教工各年龄组的台阶指数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
(三)骨密度测定结果与分析
本次检测结果发现,出现骨质疏松者5人,占所检测人数的1.19%;出现骨量流失者35人,占所检测人数的8.33%,并且以女性为主,占85.7%;其中低于同年龄段骨密度平均水平者占80%;骨密度正常者为305人,占所检测人数的72.62%。
从性别组成看,男性检测者中,无骨质疏松者,骨量流失者占男性检测者4.5%,骨量减少者占男性检测者31.8%。女性检测者中,骨质疏松者5人,骨量流失者占女性检测者9.7%,骨量减少者占女性检测者12.9%。由此可以看出女性存在骨量流失和骨质疏松的可能性要高于男性。
普遍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骨量会丢失,骨质会下降,但在本次检测中出现骨量流失和骨质疏松者并未出现明显的高年龄段分布,这可能是由于我校的教工多常年从事运动训练、体育教学以及生活水平提高有关。
三、结论
沈阳体育学院教工的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指标,符合我国一般成年人群体质的年龄特征和变化规律,其体质优于2005年全国水平。骨量流失和骨质疏松者并未出现明显的高年龄段分布,与从事体育教学及生活水平提高有关。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成年人部分)[S].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 身体形体 身体机能 骨密度 体育院校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1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沈阳体育学院20-59岁的教工423名,男219人,女204人,自愿参加本研究。按年龄、性别分组,每10岁为一组,共计8组。使用《健民》牌GMCS一Ⅲ型成年人体质测定IC卡测试系统进行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指数评测;采用法国Osteospace全干式超声骨密度分析仪,测定受试者左脚跟骨骨量状况。并对其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身体形态指标测定结果与分析
1.身高。从身高测试结果统计显示,男女教工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74.85cm 和162.53cm,且男女身高均隨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这和人因自然衰老而造成的脊柱变化有关。其中,男教工30-39岁与40-49岁年龄组差异显著(P<0.05)。男教工各年龄组身高均大于女教工,差异非常显著(P<0.01)。
2.体重。从体重测试结果统计显示,男教工的体重在50岁之前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并在40-49岁年龄组达到最大值,以后逐渐下降;女教工的体重则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在50-59岁年龄组达到最大值。其中,男教工20-29岁与30-39岁年龄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女教工30-39岁与40-49岁年龄组差异显著(P<0.05)。男教工各年龄组体重均大于女教工,差异非常显著(P<0.01)。
3.BMI指数。BMI指数是反映成人体重与身高关系和判断人体胖瘦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从BMI指数统计结果显示,男教工的BMI值在50岁之前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此后保持稳定;女教工则在20-59岁年龄段始终保持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其中,男教工20-29岁与30-39岁以及30-39岁与40-49岁年龄组差异显著(P<0.05),女教工30-39岁与40-49岁年龄组差异显著(P<0.05)。男教工各年龄组BMI值均大于女教工,差异非常显著(P<0.01)。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中国人的情况,认为BMI值小于18.5为营养不良,18.5-23.9为正常体重,24-27.9为超重,大于28(含28)为肥胖。从本研究结果可知,男教工在40-59岁年龄段是身体充实度最大的阶段,也是超重和肥胖的多发年龄段,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而女教工BMI值虽也在50-59岁年龄段达到最大值,但超重情况要好于男教工。
(二)身体机能指标测定结果与分析
1.肺活量
测定肺活量,能充分反映胸廓大小,肺的弹性以及呼吸肌的力量和身体锻炼水平。从肺活量测试结果统计显示,男女教工的肺活量在40岁以前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在30-39岁年龄组达到最大值,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30-39岁与40-49岁年龄组男教工的肺活量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女教工各年龄组无明显差异。另外,男教工各年龄组肺活量均大于女教工,差异非常显著(P<0.01)。
随着年龄的增加,胸肌收缩的力量和幅度会下降,呼吸肌萎缩,肋软骨钙化,肺泡弹性降低,从而导致肺活量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小的。根据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公布的数据,男女成年人肺活量均在20-29岁年龄组达到最大值,可见沈阳体育学院男女教工的最大值出现推迟。这可能是因为体院教工长期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了他们的肺通气功能, 并延缓了呼吸功能随年龄下降的速度,而不进行体育锻炼及其他活动的成年人,其肺活量比经常锻炼的同龄人平均要低20%以上。
2.台阶指数
台阶指数反映人体的心血管系统机能状况。台阶指数值越大,心血管机能水平越高,反之亦然。从台阶指数测试结果统计显示,男女教工的台阶指数在40岁以前均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另外,男女教工各年龄组的台阶指数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
(三)骨密度测定结果与分析
本次检测结果发现,出现骨质疏松者5人,占所检测人数的1.19%;出现骨量流失者35人,占所检测人数的8.33%,并且以女性为主,占85.7%;其中低于同年龄段骨密度平均水平者占80%;骨密度正常者为305人,占所检测人数的72.62%。
从性别组成看,男性检测者中,无骨质疏松者,骨量流失者占男性检测者4.5%,骨量减少者占男性检测者31.8%。女性检测者中,骨质疏松者5人,骨量流失者占女性检测者9.7%,骨量减少者占女性检测者12.9%。由此可以看出女性存在骨量流失和骨质疏松的可能性要高于男性。
普遍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骨量会丢失,骨质会下降,但在本次检测中出现骨量流失和骨质疏松者并未出现明显的高年龄段分布,这可能是由于我校的教工多常年从事运动训练、体育教学以及生活水平提高有关。
三、结论
沈阳体育学院教工的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指标,符合我国一般成年人群体质的年龄特征和变化规律,其体质优于2005年全国水平。骨量流失和骨质疏松者并未出现明显的高年龄段分布,与从事体育教学及生活水平提高有关。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成年人部分)[S].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