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mu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葵花作为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能够大大提升葵花的产量和质量,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对葵花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具体分析,供参考。
  关键词:葵花;高产;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0-004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565.5       文献标志码: B
  葵花是一种菊科作物,也叫向日葵,其用途非常广泛,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利用葵花籽榨油,还可炒制葵花籽,作为一种休闲零食,深受人们喜爱。因此,葵花籽具有较高的种植价值,对其进行大面积的栽培和推广,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1   葵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1   合理选择种植地块
  要想实现作物的高产和优质,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都要依靠土地。因此,在种植前,必须对所种植的地块进行保养,确保土地具有较高的肥力,实现对葵花的有效供给。在实际种植中施加化肥,能够有效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另外,还要进行合理轮作,这样能保证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尤其对于一些干旱缺水、土壤贫瘠的种植地来说,轮作方式的采取至关重要。
  由于葵花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耐旱、耐涝、耐盐碱,因此能在多种类型的土壤上开展种植。通过用养结合的轮作制度,可以对土壤的肥力起到有效的维护作用,同时能促进土壤内部的养分平衡,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另外,除了轮作制度,在进行种植地块选择时,不能选择盐碱过重的地块,应尽量选取无残留除草剂、农药的地块,能有效避免化学成分的残留,以免对葵花的种植和生长造成不良影响[1-2]。
  1.2   合理进行整地施肥
  对于葵花这種作物来说,其根系较为发达,能够在深处扎根。因此优质的土壤条件,能让葵花在更加适宜的水肥、气热环境下生长,促进其实现高产,还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因此,在进行葵花种植时,采用精耕细作的方式,进一步对葵花的根系发育起到促进作用。这样葵花扎根更深,在遇到一些大风天气时,能有效避免倒伏发生。
  在进行葵花播种前,要对地块进行彻底的清理工作,这样能防止一些病毒和细菌潜藏于土壤内部,感染后续种植的葵花。可以通过机械对地块进行深耕,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深施底肥,使种植地块的地面平整,土壤疏松[3-4]。
  1.3   播种前处理
  在葵花播种前,可以采用一定的处理技术,使其种子内部的酶活性增强。一般种子处理工作在播种的1~2 d进行。包衣种子不需要进行拌种或浸种。通过对种子进行科学的处理工作,能确保葵花的出芽率,进一步提高葵花幼苗的存活率。
  1.4   播种
  首先,确定播种时期。要根据所选品种的不同,以及其不同的生育期安排播种的具体时间。在实际播种时,对一些生育期较短的葵花品种,将播种时间稍微推迟,而生育期长的品种要适当提前播种。对一些生育期较短的品种,也可将其当作救灾品种。
  其次,确定播种量。葵花播种期普遍较晚,因此,在播种前首先对地块中的阔叶杂草进行清除。在进行播种时,可以采用机械式的播种方法,利用气吸式的精良点播机开展播种作业,这样能对播种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并能大大节约种子成本,而且能降低间苗费用支出[5-6]。
  再次,合理选择播种方法。可以选择垄上耠沟的方法。葵花属于双子叶作物,因此在足墒的条件下,要想确保种子顺利出芽,需要通过浅播的方式,将其播种深度控制在3~5 cm。但是对于一些春季较干旱、土壤墒情较差,或在一些沙性土壤的地块种植,要适当加深播种深度。在播种时,也要安排好合适的株距和行距,每埯进行1~2粒种子的点播,可以采用穴播、条播、机播等方式进行播种。在播种时确保播种质量,能够为后续的增产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最后,对株距进行合理密植。对油葵来说,保苗密度控制在 3  000~4 000 株/667 m2,株距30~40 cm;对于食用葵花来说,保苗密度要维持在1 200~1 500株/667 m2,株距控制在70~90 cm。从以往的葵花种植经验来看,尽量采取宽行密植栽培,将行宽控制在70 cm,不能小于65 cm。
  2   平衡施肥技术
  通过有机肥的施加,能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同时具有较稳定的肥效。对于传统肥料而言,虽然其富含有机质和多种微量元素,能够在葵花的生长过程中,对其所需要的养分进行供给,但是也有不足之处。
  传统肥料的养分浓度较低,因此在进行施用时,需要施加的肥量较大。葵花苗期是营养的临界期,这一阶段植物对养分的需求非常敏感,要求养分不仅速效,还要齐全。
  葵花的生长前期阶段,对磷肥和钾肥具有较大的吸收量,尤其是对磷肥来说,其需要更为突出。因此在实际施肥过程中,通过基肥进行葵花磷肥和钾肥的施加。在葵花的中后期种植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氮肥,氮肥本身具有易移性等多样性的特点。在现蕾到开花这一阶段,葵花的生长对氮肥具有较大的需求,这也是葵花种植中的最大需肥时期,因此为保证葵花的高产,就要在这一时期对氮肥进行追施,促进葵花生长效率的提高[7-8]。
  其次,施足底肥。在葵花播种前所施用的肥料就叫底肥。一般底肥主要是有机肥料,如家禽或人粪尿、堆肥、土杂肥等。对于葵花来说,其植株较高大,因此肥料是否充足,能够对葵花的生长发育以及最终产量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葵花相比一般的农作物来说,需要更多的养分,而且养分的多少也直接影响到葵花的油分。
  在葵花播种前,要确保底肥具有足够的肥量,在此基础上开展合理的施肥工作。一般葵花种植地,要进行1 000~1 500 kg/667 m2农肥的施用,而且要在打垄前将所有肥料均匀扬开。之后再按10~15 kg/667 m2的量,进行磷酸二铵的施加,在打垄时进行一次底肥深施,根据垄确定肥量,并且底肥施加的深度要达到15 cm。   3   病虫害防治
  3.1   葵花菌核病
  葵花菌核病在各个生长阶段都有可能发生,而且会对葵花的各个部位造成严重的危害。由于该病不同的发病期,也会使受到感染的部位有所不同,一般在葵花感染菌核病后,其根颈部、花盘、子叶等位置发生腐烂的现象,并且随着病症的逐渐蔓延,导致整个植株受病,最后逐渐枯萎、死亡。
  在进行该病的防治时,首先可以通过合理的轮作,降低该病的发生概率。让葵花与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在播種时,首先去除病种,对种子进行科学的处理工作,通过药剂拌种,降低在葵花苗期菌核病的发生概率。葵花并不具有较强的菌核病抗性,而且该病发病周期较长,难以在发病初期进行及时的发现和预警,导致防治难度加大。对于已经发病的葵花植株,可以采用菌核净、速克灵等药剂,按照合适的配比进行药液喷施,每隔10 d喷施1次,在连续使用2~3次后,对该病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3.2   葵花螟虫
  在葵花的生长阶段,螟虫对其产生较为严重的危害。在葵花开花后,螟虫幼虫会进入花盘中,采食葵花籽,使籽仁遭到害虫的啃食。在阴雨天气,也会使葵花的花盘发生霉变,进一步导致葵花减产并且影响其品质。因此,螟虫会对葵花的种植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严重情况下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在进行葵花螟虫防治时,首先要做好田间杂草清理工作,破坏害虫生存繁殖的寄生环境。另外,合理安排播种时间,尽量避开螟虫的高发时期。针对葵花螟虫,要在其幼虫时期进行消杀,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以采用触杀剂,对其进行较为有效的杀灭工作。随着幼虫的不断成长,其3龄期会钻到花盘中啃食葵花籽,因此这一阶段要采用内吸性杀虫剂,消灭害虫,避免其对葵花造成较大的危害。
  在进行农药选择时,要考虑到田间的一些授粉昆虫,尽量保护害虫的天敌,而且要避免化学农药的使用对授粉昆虫带来不利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在葵花种植区域,可以进行敌百虫溶液的喷洒,通过连续喷洒2~3次,能够实现对于螟虫良好的防治效果。
  4   小结
  在葵花的种植过程中,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保证种子的质量,并且选择合适的地块,做好施肥工作,确保土地肥力。另外要关注病虫害问题,针对不同的病虫类型,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确保葵花能够健康、正常地生长,实现较高的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 1 ] 李英,赵宇.松原地区食用葵花高产栽培技术及其推广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20(8):24,28.
  [ 2 ] 高渊,张海霞.浅析葵花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5):42.
  [ 3 ] 芙蓉.葵花种植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分析研究[J].智富时代,2017(9):232.
  [ 4 ] 张永梅.葵花高产栽培技术分析[J].东方藏品,2017(3):92.
  [ 5 ] 孙冰,张亚辉,陈桂贤.无公害葵花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6,36(8):74.
  [ 6 ] 王艳梅,张丽鑫,张伟东.无公害葵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3(4):20.
  [ 7 ] 王猛,李清,张雨萍,等.食用型杂交葵花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世界,2009(11):44.
  [ 8 ] 张振林.矮秆大粒高产向日葵——双万葵花的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06(6):9.
其他文献
位于我国西部探区的H区块勘探程度高,新发现的侏罗系岩性油气藏为增储增产的突破口。但研究区的砂岩储层薄、横向变化快,岩性圈闭落实困难,且地震资料整体信噪比低,噪声发育
天然气中所含的乙烷、丙烷等重烃组分是优质的化工原料,具有很高的附加值。从天然气中回收乙烷需要采用深冷分离技术,而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天然气因气质较贫、压力低且
摘 要:目前将先进的生物技术应用于各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种植领域应用生物技术后可对植物的耐旱基因进行有效研究,并在研究的过程中获取稳定的耐旱植株,而后将研发出的耐旱植株应用于农业、畜牧业、生态环境、城市绿地改造建设中,如此能够促进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主要针对植物耐旱基因工程当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植物耐旱基因工程;研究意义;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