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赵兵器刻铭释读三则

来源 :中国文字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xldf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考证了三件韩、赵兵器铭刻中的地名、职官资料:十二年介令戈是韩桓惠王时兵器,韩国的介县应为秦、汉介休县的前身,该器为研究战国晚期韩国上党郡的北部界址提供了准确依据;五年西余令戈应是赵国的兵器,"西余"可读为"先俞";刻铭中有"邦御史"的弩机应是赵国之物,与内蒙古出土的陶文资料一起,可补充对赵国"御史"职掌的认识。
其他文献
《可洪音义》有一百多条词目的释文中都称引了"《字样》",但未点明具体所指,我们通过逐一分析考证,得出如下结论:除个别条目引自《颜氏字样》外,绝大多数释文中所提到的"《字
《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规定的根据汉字字形来确定部首的归部原则比较符合汉字使用的现实需要,其归部规则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该规范规定的汉字部首归部规
羡符属于文字的羡余成分,其功能表现为装饰功能、零功能与负功能。不能把羡符的产生简单归因于部分羡符具备的装饰功能。缺乏严格的文字标准和规范是羡符产生的根本原因,而添
敦煌碑铭赞指敦煌本碑文、墓志铭、邈真赞等敦煌卷子,约有近百种,是宝贵的研究资料。敦煌原卷之外,已经有许多整理校注的本子,这些校注本为正确释读和利用文献奠定了研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