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发病症状
黄瓜根腐病主要侵染根及茎部,初呈水浸状,后于茎基或根部产生褐斑,逐渐扩大后凹陷,严重时病斑绕茎基部或根部一周,地上部逐渐枯萎。纵剖茎基或根部,导管变为深褐色,后根茎腐烂,不长新根,植株枯萎而死。茎缢缩不明显,病部腐烂处的维管束变褐,不向上发展,有别于枯萎病。后期病部往往变糟,留下丝状维管束。严重的则多数不能恢复而枯死。
2 发病原因
镰刀菌根腐病的病原为瓜类腐皮镰孢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或菌核在土壤中及病残体上越冬。尤其厚垣孢子可在土中存活5~6年或长达10年,成为主要侵染源,病菌从根部伤口侵入,后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高温、高湿利其发病,连作地、低洼地、黏土地或下水头发病重。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5 ℃。拟茎点霉根腐病的病原为拟茎点霉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15~30 ℃ 均可发病,20~25 ℃ 发病重。土壤黏重,通透性差,植株生长衰弱易发病。
3 防治措施
3.1 物理防治
(1)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浸种,有条件的与十字花科、百合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2)苗床消毒,选用无病的土壤作苗床或50% 代森铵200~400倍液浇灌苗床土壤。(3)实行高畦或深沟窄畦栽培,经常清沟排水,降低湿度。加强苗期管理,出苗后可淋施高锰酸钾加新高脂膜预防苗期根腐病发生,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保护幼苗茁壮成长。(4)科学均衡施肥,除施足腐熟的有机肥作底肥外,还要用一定量的过磷酸钙,以防土壤缺钙。增施生物菌肥,另外在灌根药剂中,混掺生物菌肥(叶面肥)效果更好。(5)加强管理,适时灌水,尤其是结果期更要注意水分的均衡供应,严禁忽干忽湿。开花结果期如遇高温干旱要及时浇水,雨季要注意雨后排水,确保根系的正常功能。
3.2 药剂防治
发现病苗立即拔除,并喷洒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 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 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9% 安克锰锌1 000倍液,或7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 恶霉灵水剂1 000倍液等。每m2苗床用配好的药液2~3 L,每7~10 d喷1次,连喷2~3次。
徐 波(山东省东平县接山镇农技站 271502)
赵学宁(山东省肥城市农业局 271600)
黄瓜根腐病主要侵染根及茎部,初呈水浸状,后于茎基或根部产生褐斑,逐渐扩大后凹陷,严重时病斑绕茎基部或根部一周,地上部逐渐枯萎。纵剖茎基或根部,导管变为深褐色,后根茎腐烂,不长新根,植株枯萎而死。茎缢缩不明显,病部腐烂处的维管束变褐,不向上发展,有别于枯萎病。后期病部往往变糟,留下丝状维管束。严重的则多数不能恢复而枯死。
2 发病原因
镰刀菌根腐病的病原为瓜类腐皮镰孢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或菌核在土壤中及病残体上越冬。尤其厚垣孢子可在土中存活5~6年或长达10年,成为主要侵染源,病菌从根部伤口侵入,后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高温、高湿利其发病,连作地、低洼地、黏土地或下水头发病重。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5 ℃。拟茎点霉根腐病的病原为拟茎点霉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15~30 ℃ 均可发病,20~25 ℃ 发病重。土壤黏重,通透性差,植株生长衰弱易发病。
3 防治措施
3.1 物理防治
(1)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浸种,有条件的与十字花科、百合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2)苗床消毒,选用无病的土壤作苗床或50% 代森铵200~400倍液浇灌苗床土壤。(3)实行高畦或深沟窄畦栽培,经常清沟排水,降低湿度。加强苗期管理,出苗后可淋施高锰酸钾加新高脂膜预防苗期根腐病发生,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保护幼苗茁壮成长。(4)科学均衡施肥,除施足腐熟的有机肥作底肥外,还要用一定量的过磷酸钙,以防土壤缺钙。增施生物菌肥,另外在灌根药剂中,混掺生物菌肥(叶面肥)效果更好。(5)加强管理,适时灌水,尤其是结果期更要注意水分的均衡供应,严禁忽干忽湿。开花结果期如遇高温干旱要及时浇水,雨季要注意雨后排水,确保根系的正常功能。
3.2 药剂防治
发现病苗立即拔除,并喷洒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 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 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9% 安克锰锌1 000倍液,或7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 恶霉灵水剂1 000倍液等。每m2苗床用配好的药液2~3 L,每7~10 d喷1次,连喷2~3次。
徐 波(山东省东平县接山镇农技站 271502)
赵学宁(山东省肥城市农业局 27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