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武术教育的历史使命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lp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族传统美德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稳固、持久而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品质。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在解决当代学校教育面临的人文素质危机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民族传统美德 文化 武术教育
  
  中华武术是华夏文明长期氤氲滋养而发展起来的传统人体活动方式,其积淀的博大精深的文化载量和一以贯之的文化命脉,折射出中国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新世纪,学校武术要发展,必须紧扣当前学校教育主题,必须牢牢抓住武术最根本的文化意蕴价值,将武术文化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始终,使青少年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美德教育中感受中华民族精神。
  
  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及教育的内涵
  
  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指中国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内容,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系统影响的活动。从现行学校德育内容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对照看,现行学校德育内容及中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都能找到渊源。所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在现行学校德育中居于基础地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二、当代学校教育面临的人文素质危机
  
  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发展、民族兴旺的根本大计。青少年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加强青少年意志品质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始终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现实生活中,许多大学生少有同情心、正义感、幻想与浪漫,相反,却越来越功利和实际,他们缺乏吃苦耐劳、甘于寂寞的精神,缺乏耐心、专心和定力,相反,却越来越趋炎附势,越来越虚娇、萎缩,禁不住失败与挫折。人类理应“诗意地栖居于大地”,理应砥砺自己的生命意志。所以,必须在开放自身智力资源的同时,花费更大的气力开发自身比智力资源更有价值、更为丰富的其他精神资源。
  
  三、武术的精神本质内涵及武术教育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的作用
  
  1.武术的精神本质内涵
  武术的精神本质内涵具体体现为“止戈和平、整体为上、崇德重义、自强不息”精神,这是武术在当今以至未来可以承担起教育功能、服务于人的社会化的立足点。也是当代武术教育必须弘扬和培育的民族精神。“止戈和平”的精神原先与军事格斗关联的武术,在其发展中受到中国和平主义文化的影响,而形成了“止戈为武”的文化精神,使武术的“打”不仅有套路这个由自己“演绎”搏击的文化形态,而且在比武中也有了“点到即止”的评价指标和行为期待。“整体为上”精神在武术中表现为对人体运动、人际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整体之上表现出武术对矛盾众多方面的和谐向往。“崇德重义”精神首先表现为武术将习武与道德涵养联系在一起,武术也成了个体修身养性的手段。“自强不息”精神就整体而言,表现为武术对技击范式的不懈的追求,也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套路。
  2.武术教育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的作用
  中华武术在我国传统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武术精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它对促进和塑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首先,是武术精神对爱国主义美德的塑造。在中国武术史上,很多武技高超的人和普通习武者都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的首要目标。他们为保卫国家和民族的安危不谋私利而秉存大义,不畏强暴而以鲜血和生命捍卫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完整。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把武术精神归纳为“以振起从来体育之技击术,为务于强种保国有莫大之关系”的尚武精神。由此,中华武术培养和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美德。其次,是中华武术对追求真理、强调独立人格美德的塑造。中国武术受中国古代哲学影响形成的由低级到高级,由个人到社会直到整个宇宙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使人的认识和实践论达到了很高的境界。通过学习武术,无疑培养了穷尽其理的人们的勇于探索和追求独立人格的精神。
  
  四、小结
  
  民族传统美德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稳固、持久而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品质。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载体的武术,应充分发挥其传统美德教育的独特作用,感化青少年,振奋他们的精神气质,以消解当今青少年的人性危机。因此,面对新的历史责任,高校武术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技术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渗透于武术教育之中,担负起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的历史使命。武术教育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牛凯.中国传统文化的武术人文精神研究[J].搏击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高职教育发展也呈现良好态势。然而,不可否认,高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他们是高考应试中的“临界”学生,其行为习惯具有复杂多样的特征。必须通过思想引导、教育管理,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生活、为人处世等各方面的行为习惯,使他们逐步成为具有自学、自律、自立、自强能力的新型大学生。本文从入学契机着手,提出高职生养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关
[摘要] 作为外贸行业高职院校,构建一个立足于职业教育本身特色,对学生进行正规而切合实际的职业道德培养模式非常重要。依据外经贸行业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从职业道德知识的培养和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入手,强调知行并重,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环境、师德建设、实践环节四个维度,实现外贸行业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职业道德 知行并重 思维互动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目前
[摘要]C语言课在众多的计算机高级语言课中是一门难学、难教的课程。鉴于此,本文在总结教学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方法。  [摘要]C语言 教学原则 教学方法    由于C语言功能强大,短小精悍,使用灵活方便,应用面广,可移植性好,既具有高级语言的优点,又具有低级语言的许多特点;既是成功的系统描述语言,又是通用的
[摘要] 针对澳大利亚TAFE教育的实践状况,重点调查该国维多利亚州物流管理类人才培养的有关情况,分析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发和教学运行情况,介绍物流管理类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对我国高职高专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TAFE模式 物流管理专业 培训包 教学实践    随着全社会对公路运输、第三方物流、仓储与配送、生产运作等服务活动的需求日益广泛和深入,物流管
[摘要]随着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的不断推进,作为基层电大,既要做好对学生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又要探索开放教育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 自主性 教学模式 基层电大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日益扩大的改革开放,要求培养大批的创业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会要求提高自身的文化科技水平。适龄的青少年能够得到相应
[摘要]RSS作为一种新兴的2.0技术,是信息订阅和聚合的粘合剂,在信息化建设中得以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对RSS技术的介绍,针对目前校园信息化的建设的现状,提出采用RSS技术解决建设中出现的信息源松散、信息结构和层次差异、信息老化等系列问题,提供新的应用需求。  [关键词]RSS 信息传递 校园信息化 信息聚合 校园网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化建设(校园网建设)成为各个学校建
[摘要] 新感觉派是日本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重要的文学派别。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俄国革命之后,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开始。与之相对,大正十三年,由一些既厌倦了当时的文坛,又没有加入无产阶级的新进作家在日本发起了新感觉派运动,并给以后的文学发展带来很大影响。横光利一是新感觉派最后代表性的作家。该文以横光利一的创作为中心,对新感觉派文学以及该时期的文学特征做了一定程度的分析说明。  [关键词] 新感觉派 日本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和谐教学的模式,主要内容包括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气氛和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和谐,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在具体运用时,还要求老师注意课堂时间的分配、教学内容的选择、考试形式和分值构成等问题。  关键词:和谐教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教学效果  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教学正逐渐成为一个难题。因为相比资本主义部分而言,社会主义部分主要介绍我国的
[摘要] 雖然男性和女性在交际中使用同一套语言系统,但由于一些社会因素及个人原因,他们在非言语交际中会表现出细微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 交际 非言语交际 性别差异    1 Introduction  It is well-known that men and women use the same form of language for verbal communication, but i
[摘要] 高强度的工作,频繁的讲话使得许多老师“人未老,声先衰”,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教师应当采用科学的用气发声方法,以减少声带疲劳,弥补先天声音的不足,使声音洪亮有力持久。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和训练经验,向各位同行介绍了正确的用气发声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 教师 胸腹式联合呼吸 训练方法    最新一项针对中青年教师的一项体检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老师都患有声音嘶哑、慢性咽炎。教师的教龄越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