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英语教学有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与改变。小组活动属于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目前广泛地应用于初中英语学习中。小组活动学习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亦可提升学生的相互协作与沟通能力。本文主要分析初中英语课堂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小组活动;有效性
【作者简介】高雪梅,白银市第六中学。
在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阶段的英语课堂教学重点变成对学生各项能力与综合水平的培养与提升,要求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与目的性。因此,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分析课堂小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创新以及改进初中阶段英语课堂活动,提高英语课堂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一、初中英语课堂小组活动的影响因素
1.学生方面的因素。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以及学习经验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部分学生英语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学习兴趣不高,导致其英语学习效果不佳。部分学生自身性格内向,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学习活动中。如果教师没有正确地加以引导,便会直接影响小组学习活动的质量与效果。为保证课堂小组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探究能力,不仅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还需要学生与小组成员积极沟通、相互配合,积极主动地分享学习心得与分享学习活动的成果。然而因为初中班级的学生人数较多,导致学生分组无法合理且均匀,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无法及时掌握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导致合作学习成效不佳。部分学生还会出现厌学情绪,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
2.教学环境方面的因素。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普遍选择传统教学模式,利用强灌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来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普遍偏低。同时,受传统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的影响,英语教学课堂氛围相对枯燥死板,学生被动地接受课堂知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探究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部分教师并未正确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内涵,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作用无法真正发挥,与英语教学活动无法有效衔接。此外,因为教学条件以及技术手段等方面的限制,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不佳。
3.教学观念因素。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成为初中教学的核心理念,初中阶段的英语课堂教学重点是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培育与发展,确保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然而因为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导致部分英语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考试,教学理念落后,直接导致小组合作教学无法正常展开。在应试教育理念下,教师重视对学生应试技能的培育与理论知识的传授,这对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等各项学习能力的培育与发展极其不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4.活动设计方面的因素。小组活动作用的发挥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要求把教学内容与教材知识以更为趣味性的形式呈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小组合作学习中,营造轻松、富有趣味的教学氛围。小组学习活动的合理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但部分英语教师并未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设计欠缺趣味性,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此外,教师并未对学生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加以重点培养,导致学生课堂准备有所欠缺,直接影响到学生小组学习的参与性与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因为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并未突出重点与难点,活动内容冗余,对学生的学习思维等并未起到引导与启发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提高初中英语课堂小组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1.开展小组比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小组合作竞争意识,初中阶段的英语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时候,教师应当充分地考虑到初中学生的个性兴趣以及实际的教学内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竞争活动,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创新。例如初中英语教师在组织开展小组学习活动的时候,可以利用教学游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竞争氛围,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从而喜欢上英语学习,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单词记忆比赛、词组竞赛、单词接龙比赛、快速阅读理解比赛等各种各样的比赛,使学生能够真正爱上英语学习,在游戏竞赛的过程中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如在一般疑问句的相关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可以要求各个学习小组内部开展比赛,角逐出优胜者之后,教师便安排各个小组的获胜者再次进行比赛,教师随机给定具体的英语词汇,要求学生利用一般疑问句猜测这个词汇,比如“Is it an animal or plant?Is it made of wool, wood or leather?”,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Yes或者No。在规定时间内,回答词汇最多的小组便是优胜小组。或者是小组与小组间展开词语接龙比賽,充分地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利用计分的形式培养小组的竞争意识,使学生能够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2.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合作学习的引导。虽然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然而教师应当充分地发挥出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职能以及指导职能。为了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活动的质量以及效率,教师应当积极地发挥出自身的指导作用,考虑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重视前期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准备工作,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尤其重视对学生思维方式上的引导,给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例如在“Making new friends”一课Topic2 “where are you from ?”的教学活动当中,因为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涉及地名方面的内容,所以,在组织开展阅读教学指导活动的时候,加以相应的拓展内容,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后巩固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教学目标设计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利用英语介绍自己,通过查找资料的方式,介绍自己所在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地方特色等。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以及交际能力,还能够充分发挥出自主合作学习的效用。 3.增强教师管理能力,保证小组活动有序开展。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质量。初中英语教师应当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习需求,保证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当按照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来设计小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例如,在“Should teenagers help with chores at home?”的相关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Do you think teenagers should help with chores?”“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s and reach an agreement.”随后,教师需要深入各个学习小组中,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保证小组成员与师生间的良好互动,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运用英语来展开讨论学习,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有所得、有所悟,并且在教学活动中培养与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创新教学模式,优化小组学习形式。为了防止学生对于枯燥的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产生厌烦情绪,初中英语教师在组织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时,应当积极地创新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给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提升初中英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初中英语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思考以及探究的空间与时间,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找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应当立足于教材实际,充分利用以及挖掘出教材中的合作学习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更多小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对话的训练活动,把同桌合作以及小组合作形式有机结合,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伙伴,或者学习小组。在“Why don’tt you talk to your friends?”的相关教学活动中,教师便可以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青春期的话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且要求班级学生展开深入的讨论,提出建议。随后,教师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合理的总结与评价。教师还应当重视教学评价的合理性,运用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生生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从学生日常表现、小组合作表现等各个方面入手进行学生的全面评价,确保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教学活动有效性的不断提升,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开展高效教学活动,确保小组活动的有效性,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晓红.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实施[J].当代旅游,2018(4):200.
[2]田明燕.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運用[J].文存阅刊,2018(16):148.
【关键词】初中英语;小组活动;有效性
【作者简介】高雪梅,白银市第六中学。
在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阶段的英语课堂教学重点变成对学生各项能力与综合水平的培养与提升,要求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与目的性。因此,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分析课堂小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创新以及改进初中阶段英语课堂活动,提高英语课堂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一、初中英语课堂小组活动的影响因素
1.学生方面的因素。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以及学习经验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部分学生英语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学习兴趣不高,导致其英语学习效果不佳。部分学生自身性格内向,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学习活动中。如果教师没有正确地加以引导,便会直接影响小组学习活动的质量与效果。为保证课堂小组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探究能力,不仅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还需要学生与小组成员积极沟通、相互配合,积极主动地分享学习心得与分享学习活动的成果。然而因为初中班级的学生人数较多,导致学生分组无法合理且均匀,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无法及时掌握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导致合作学习成效不佳。部分学生还会出现厌学情绪,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
2.教学环境方面的因素。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普遍选择传统教学模式,利用强灌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来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普遍偏低。同时,受传统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的影响,英语教学课堂氛围相对枯燥死板,学生被动地接受课堂知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探究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部分教师并未正确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内涵,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作用无法真正发挥,与英语教学活动无法有效衔接。此外,因为教学条件以及技术手段等方面的限制,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不佳。
3.教学观念因素。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成为初中教学的核心理念,初中阶段的英语课堂教学重点是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培育与发展,确保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然而因为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导致部分英语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考试,教学理念落后,直接导致小组合作教学无法正常展开。在应试教育理念下,教师重视对学生应试技能的培育与理论知识的传授,这对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等各项学习能力的培育与发展极其不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4.活动设计方面的因素。小组活动作用的发挥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要求把教学内容与教材知识以更为趣味性的形式呈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小组合作学习中,营造轻松、富有趣味的教学氛围。小组学习活动的合理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但部分英语教师并未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设计欠缺趣味性,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此外,教师并未对学生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加以重点培养,导致学生课堂准备有所欠缺,直接影响到学生小组学习的参与性与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因为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并未突出重点与难点,活动内容冗余,对学生的学习思维等并未起到引导与启发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提高初中英语课堂小组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1.开展小组比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小组合作竞争意识,初中阶段的英语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时候,教师应当充分地考虑到初中学生的个性兴趣以及实际的教学内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竞争活动,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创新。例如初中英语教师在组织开展小组学习活动的时候,可以利用教学游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竞争氛围,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从而喜欢上英语学习,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单词记忆比赛、词组竞赛、单词接龙比赛、快速阅读理解比赛等各种各样的比赛,使学生能够真正爱上英语学习,在游戏竞赛的过程中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如在一般疑问句的相关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可以要求各个学习小组内部开展比赛,角逐出优胜者之后,教师便安排各个小组的获胜者再次进行比赛,教师随机给定具体的英语词汇,要求学生利用一般疑问句猜测这个词汇,比如“Is it an animal or plant?Is it made of wool, wood or leather?”,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Yes或者No。在规定时间内,回答词汇最多的小组便是优胜小组。或者是小组与小组间展开词语接龙比賽,充分地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利用计分的形式培养小组的竞争意识,使学生能够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2.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合作学习的引导。虽然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然而教师应当充分地发挥出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职能以及指导职能。为了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活动的质量以及效率,教师应当积极地发挥出自身的指导作用,考虑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重视前期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准备工作,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尤其重视对学生思维方式上的引导,给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例如在“Making new friends”一课Topic2 “where are you from ?”的教学活动当中,因为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涉及地名方面的内容,所以,在组织开展阅读教学指导活动的时候,加以相应的拓展内容,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后巩固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教学目标设计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利用英语介绍自己,通过查找资料的方式,介绍自己所在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地方特色等。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以及交际能力,还能够充分发挥出自主合作学习的效用。 3.增强教师管理能力,保证小组活动有序开展。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质量。初中英语教师应当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习需求,保证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当按照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来设计小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例如,在“Should teenagers help with chores at home?”的相关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Do you think teenagers should help with chores?”“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s and reach an agreement.”随后,教师需要深入各个学习小组中,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保证小组成员与师生间的良好互动,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运用英语来展开讨论学习,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有所得、有所悟,并且在教学活动中培养与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创新教学模式,优化小组学习形式。为了防止学生对于枯燥的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产生厌烦情绪,初中英语教师在组织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时,应当积极地创新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给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提升初中英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初中英语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思考以及探究的空间与时间,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找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应当立足于教材实际,充分利用以及挖掘出教材中的合作学习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更多小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对话的训练活动,把同桌合作以及小组合作形式有机结合,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伙伴,或者学习小组。在“Why don’tt you talk to your friends?”的相关教学活动中,教师便可以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青春期的话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且要求班级学生展开深入的讨论,提出建议。随后,教师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合理的总结与评价。教师还应当重视教学评价的合理性,运用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生生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从学生日常表现、小组合作表现等各个方面入手进行学生的全面评价,确保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教学活动有效性的不断提升,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开展高效教学活动,确保小组活动的有效性,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晓红.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实施[J].当代旅游,2018(4):200.
[2]田明燕.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運用[J].文存阅刊,2018(1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