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以健康信念模式为框架的护理干预对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将60例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依据健康信念模式为框架制定的护理干预.应用儿童生存质量心脏病模块量表(PedsQ0LTM 3.0cardiac module)分别于介入治疗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对两组患儿进行
【机 构】
:
272000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部,15008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护理部,272000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以健康信念模式为框架的护理干预对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将60例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依据健康信念模式为框架制定的护理干预.应用儿童生存质量心脏病模块量表(PedsQ0LTM 3.0cardiac module)分别于介入治疗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对两组患儿进行测评,观察干预的有效性.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儿PedsQ0LTM 3.0总分为(71.74 ±2.35)分、治疗焦虑为(75.00±6.08)分、交流为(68.12 ±5.52)分,均高于对照组[(68.60±2.69),(70.54 ±7.53),(57.58 ±6.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581,11.080,32.459;P<0.05).时间和干预方案的交互作用显示,只有认知功能维度受时间和干预方案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8.225,P<0.05).结论 介入治疗可以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生存质量;与常规心内科的健康教育相比,以健康信念为框架的护理干预更能提高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生存质量,可以广泛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 1 009例被试者禁食4h以上,先吹气1次,而后温水吞服一颗13C-尿素胶囊,20,30 min后再各吹气1次.检测前、中、后分别给予患者相应护理.结果 1 009例患者均完成13C-UBT.其中阴性626例,占62%;阳性383例,占38%.结论 护理人员熟练掌握13C-UBT的机制、影响因素和操作方法等,将可
在临床护理及家庭护理中给婴幼儿喂药时往往会有些难度,患儿常常在喂药时哭闹,易将药液吸入气管,引起呛咳甚至窒息;拒绝吃药,有时还会将药物吐出,造成了药液的浪费。以往喂药时常采用3种方式:奶瓶、小勺、注射器,经长期实践发现常用奶瓶喂药,患儿会对奶瓶产生恐惧、厌恶心理,不利于日后应用奶瓶喂奶、喝水等;应用小勺和注射器时如果患儿躁动明显常会误伤牙床,对其生长发育有负面影响。针对此笔者将输血器进行一定改良进
胰腺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常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来抑制胰腺分泌,从而治疗该病。而大多数胰腺炎患者会出现血糖持续升高的症状,因此临床上通常同时还要加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2013年9-10月,我科在为胰腺炎患者进行静脉注射的过程中,发现醋酸奥曲肽注射液(商品名善宁,Novartis Pharma Schweiz AG ,Switzerland 生产)与胰岛素注射液(徐州万邦金桥制药有限公司生
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它是实施教育,达到培养目标的载体和手段,也是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课程直接影响人才结构的形成和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1]。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护理本科专业课程护理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模式的比较,探索我国护理教育理念及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护理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夜间巡视病房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护士及时主动地巡视病房,有利于随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输液不良反应等情况.在使用未改良的手电观察患者的情况时,一些患者容易被小手电的余光照射到面部而惊醒,影响了患者的睡眠质量,2010年11月,我病区经探讨使用了改良小手电进行夜间巡视病房,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材料:避光纸片,剪刀,双面胶,小电筒。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早期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干预组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针对性制定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计划;对照组当病情稳定后进行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出院时的简式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评分( FMA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法(FIM)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
目的 探讨急性颅内压升高患者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11月28例急性颅内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通过持续颅内压监测密切观察颅内压监测的数值,给予及时的护理干预。结果本组28例患者,男17例,女11例,年龄11-79岁,平均38.7岁;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12分,平均6.6分;28例中13例使用基本型监测探头,5例使用侧脑室内监测探头,监测时间3~12d
目的 探讨如何避免给药错误的发生,研究相应防范管理对策,提高临床给药安全的管理质量。方法回顾本院2010-2012年护理不良事件系统上报的111起给药错误,对给药错误类型、原因、特点等进行分析。结果给药错误前3位为遗漏、患者身份识别错误、药物名称错误,分别占22.52%,20.72%,19.82%;给药错误的前3位原因为查对不认真、未遵守操作流程、沟通不良,分别占21.62%,16.22%,14.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冠心病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冠心病择期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在常规术前访视的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访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测评两组患者访视前、访视后30 min的焦虑状态,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SAS评分分别为(55.22±
目的 探讨康复医学科实施医护治一体化工作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10月在康复医学科实施医护治一体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模式,收集2009年10月至201 1年9月实施前1年的临床数据,对实施前后患者平均住院日和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医护治一体化模式后,患者满意度从(95.41±3.42)分上升为(98.14±1.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P<0.05);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