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幾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迅猛,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显著提升,各个领域和行业中通过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增强。其中我国在农业种植过程中,也逐渐加强应用先进科学技术,这极大的提高了我国农业种植水平。水稻作为我国粮食的主要来源,其种植水平与国民的日常生活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因此相关部门需要提高对水稻抗病技术的重视,加强病虫害防治,保证水稻能够健康成长,提高水稻种植产量和质量。本文主要是对加强应用水稻种植抗病技术的意义和作用、水稻种植中抗病技术要点两个方面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为加强我国在水稻种植中应用抗病技术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水稻种植;抗病技术;技术要点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水稻种植抗病技术结构和能力,就需要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有效融合各项抗病技术。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也可以加强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比如实时检测技术等,进而能够及时的发现在水稻中存在的病虫害问题,然后利用网络技术,对病虫害出现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快速制定出防治方案,实现有效防治。通过这种方式,我国水稻种植能够实现保质增产,同时水稻的抗病能力也能够得到进一步增强,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对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加强应用水稻种植抗病技术的意义和作用
一直以来,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水稻种植的面积也随之扩大,同时种植技术也得到有效的提升。作为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稻种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粮食创收和生产,但是在实际种植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会直接导致水稻减产、质量下降等问题的出现。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就是由于受到病虫害的威胁,因此加强应用水稻种植抗病技术是十分必要的,对增加我国粮食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稻病虫害防治的难度,难以保证水稻生产质量。针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必须提高对水稻种植抗病技术研究工作的重视,从根本上解决病虫害问题,进而增强水稻的抵抗力,提高产量和质量,很好的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二、水稻种植中抗病技术要点
虽然我国国土面积广大,但能够用于农业种植,尤其是水稻种植的面积相对较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耕地面积越来越少。但人们对粮食需要却持续增加,因此在加强耕地保护的同时,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增强粮食产量。下面就以水稻种植为例,对其中的抗病技术要点进行详细分析。
1.加强对高新技术的应用
由于相关部门始终十分关注水稻抗病技术,因此整体上已经趋于成熟,但在部分细节问题中国,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主要就是对高新技术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在我国大部分的水稻种植中,人们都仅仅知识依据自身的经验来进行指导,对高新技术的应用相对较少,进而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稻产量。针对这种情况,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加强应用各项高新技术,如实时检测技术等,通过这种方式,在水稻种植中出现的各种病虫害就能够快速的找出原因,进而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2.在选种阶段注重对抗病技术的应用
种子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决定着后期种植和生产质量,因此为了避免在后期出现严重病虫害,在选种阶段就需要加强应用抗病技术。各个地区由于自身气候条件、地质条件的不同,适宜种植的水稻品种也存在一定差异,如果所种植的水稻种子不合适的话,则病虫害问题的发生率也会随之上升。因此在水稻选种阶段,相关人员需要根据种植地的地质特点、气候特点、水文特点等进行合理选择。当种子类型确定好之后,在种植之前还需要在专门的药物中浸泡种子,进而有效避免在萌芽阶段种子发生病虫害。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来说,水稻品种的良好性与水稻抗病能力的高低之间具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对抗病害技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对优质种子选择的重视。
3.在育种阶段加强应用抗病技术
在育种阶段使用抗病技术也是十分关键的,这是水稻在种植后能够正常生长的基础保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对水稻抗病技术进行分阶段应用,并根据水稻具体的生长阶段应用相应的抗病技术。如果在水稻育种阶段中能够合理的应用各项抗病技术,在后期的整个成长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机率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
4.注重对农业防治方法的应用
农业防治方法指的是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为了有效预防病虫害而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比如当水稻遭受到虫害时,可以使用杀虫灯来消灭害虫。杀虫灯作为一种特殊的光源,能够吸引并杀死害虫,在病虫害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中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杀虫灯的使用范围有限,如果水稻种植面积较大的话,一般不使用这一防治方法,以免对能源造成浪费。另外还会对水稻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
5.加强对生物防治方法的应用
在水稻种植中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主要指的是利用一种特殊的生物来消灭另一种生物的方法。由于生物具有较强的可繁殖性,因此即使水稻种植面积较大的话,则能够获得显著的应用效果,进而很好的弥补上述方法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不足。比如当白蛾在破坏水稻时,相关人员就可以根据种植面积的大小,适当的引进周氏啮小蜂,周氏啮小蜂作为白蛾的天敌,能够有效的杀死白蛾害虫。这样一来,不仅仅能够很好的维持生态平衡,同时抗病效果也较为显著。但并不是所有的害虫都有天敌,因此生物防治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为了保证防治效果,最好在使用生物防治的过程中同时采用其他防治技术,以增强防治效果。
三、结语
总的来说,水稻作为我国粮食的主要来源,种植质量的好坏与粮食安全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特別是对于我国来说,人口多,耕地面积少,粮食产量十分重要。因此,相关部门必须提高对水稻种植技术的重视,加强研究和开发,提高抗病技术水平,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和产品质量,最大限制的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促进我国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邢广佳,邢连江.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与实施要点探析[J].农技服务,2017,(04):79.
[2]尤古丽,李继芝.水稻种植中关于抗病技术的创新探讨[J].农技服务,2016,(11):54.
[3]程丹丹,刘菊红.水稻种植中关于抗病技术的创新探讨[J].北京农业,2015,(24):56-57.
[4]林燕,张佳祺.关于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探析[J].农业与技术,2015,(12):126.
[5]刘铁新,谭国华.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剖析[J].福建农业,2015,(06):127.
关键词:水稻种植;抗病技术;技术要点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水稻种植抗病技术结构和能力,就需要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有效融合各项抗病技术。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也可以加强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比如实时检测技术等,进而能够及时的发现在水稻中存在的病虫害问题,然后利用网络技术,对病虫害出现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快速制定出防治方案,实现有效防治。通过这种方式,我国水稻种植能够实现保质增产,同时水稻的抗病能力也能够得到进一步增强,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对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加强应用水稻种植抗病技术的意义和作用
一直以来,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水稻种植的面积也随之扩大,同时种植技术也得到有效的提升。作为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稻种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粮食创收和生产,但是在实际种植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会直接导致水稻减产、质量下降等问题的出现。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就是由于受到病虫害的威胁,因此加强应用水稻种植抗病技术是十分必要的,对增加我国粮食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稻病虫害防治的难度,难以保证水稻生产质量。针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必须提高对水稻种植抗病技术研究工作的重视,从根本上解决病虫害问题,进而增强水稻的抵抗力,提高产量和质量,很好的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二、水稻种植中抗病技术要点
虽然我国国土面积广大,但能够用于农业种植,尤其是水稻种植的面积相对较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耕地面积越来越少。但人们对粮食需要却持续增加,因此在加强耕地保护的同时,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增强粮食产量。下面就以水稻种植为例,对其中的抗病技术要点进行详细分析。
1.加强对高新技术的应用
由于相关部门始终十分关注水稻抗病技术,因此整体上已经趋于成熟,但在部分细节问题中国,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主要就是对高新技术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在我国大部分的水稻种植中,人们都仅仅知识依据自身的经验来进行指导,对高新技术的应用相对较少,进而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稻产量。针对这种情况,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加强应用各项高新技术,如实时检测技术等,通过这种方式,在水稻种植中出现的各种病虫害就能够快速的找出原因,进而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2.在选种阶段注重对抗病技术的应用
种子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决定着后期种植和生产质量,因此为了避免在后期出现严重病虫害,在选种阶段就需要加强应用抗病技术。各个地区由于自身气候条件、地质条件的不同,适宜种植的水稻品种也存在一定差异,如果所种植的水稻种子不合适的话,则病虫害问题的发生率也会随之上升。因此在水稻选种阶段,相关人员需要根据种植地的地质特点、气候特点、水文特点等进行合理选择。当种子类型确定好之后,在种植之前还需要在专门的药物中浸泡种子,进而有效避免在萌芽阶段种子发生病虫害。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来说,水稻品种的良好性与水稻抗病能力的高低之间具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对抗病害技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对优质种子选择的重视。
3.在育种阶段加强应用抗病技术
在育种阶段使用抗病技术也是十分关键的,这是水稻在种植后能够正常生长的基础保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对水稻抗病技术进行分阶段应用,并根据水稻具体的生长阶段应用相应的抗病技术。如果在水稻育种阶段中能够合理的应用各项抗病技术,在后期的整个成长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机率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
4.注重对农业防治方法的应用
农业防治方法指的是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为了有效预防病虫害而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比如当水稻遭受到虫害时,可以使用杀虫灯来消灭害虫。杀虫灯作为一种特殊的光源,能够吸引并杀死害虫,在病虫害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中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杀虫灯的使用范围有限,如果水稻种植面积较大的话,一般不使用这一防治方法,以免对能源造成浪费。另外还会对水稻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
5.加强对生物防治方法的应用
在水稻种植中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主要指的是利用一种特殊的生物来消灭另一种生物的方法。由于生物具有较强的可繁殖性,因此即使水稻种植面积较大的话,则能够获得显著的应用效果,进而很好的弥补上述方法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不足。比如当白蛾在破坏水稻时,相关人员就可以根据种植面积的大小,适当的引进周氏啮小蜂,周氏啮小蜂作为白蛾的天敌,能够有效的杀死白蛾害虫。这样一来,不仅仅能够很好的维持生态平衡,同时抗病效果也较为显著。但并不是所有的害虫都有天敌,因此生物防治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为了保证防治效果,最好在使用生物防治的过程中同时采用其他防治技术,以增强防治效果。
三、结语
总的来说,水稻作为我国粮食的主要来源,种植质量的好坏与粮食安全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特別是对于我国来说,人口多,耕地面积少,粮食产量十分重要。因此,相关部门必须提高对水稻种植技术的重视,加强研究和开发,提高抗病技术水平,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和产品质量,最大限制的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促进我国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邢广佳,邢连江.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与实施要点探析[J].农技服务,2017,(04):79.
[2]尤古丽,李继芝.水稻种植中关于抗病技术的创新探讨[J].农技服务,2016,(11):54.
[3]程丹丹,刘菊红.水稻种植中关于抗病技术的创新探讨[J].北京农业,2015,(24):56-57.
[4]林燕,张佳祺.关于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探析[J].农业与技术,2015,(12):126.
[5]刘铁新,谭国华.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剖析[J].福建农业,2015,(0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