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教学在“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与反思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az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现场教学法在“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中应用,阐述其准备工作包括场地的选取、时间的确定、课前备课、安全教育和学习要求等,从“精心组织、管理学生—设计合理有效的参观和授课流程—课后总结和交流—评价标准”等步骤探索现场教学的实践,并反思校企合作良好关系的持续性、企业导师的素质及激励措施、教师的综合素质及积极性等问题。
  【关键词】现场教学  工厂供配电技术  应用  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C-0058-03
  “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是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能够进行企业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调试以及对供用电设备管理、维护和维修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课程内容知识面较广,涉及供配电系统一次、二次线路的工作原理及高压和低压设备的选择、使用、维修等,工程实践性较强。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实践教学部分只能开展低压供配电线路的安装和调试。由于高压供配电设备价格昂贵和受场地制约,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没有这部分设备供教学使用,只能利用多媒体展示高压供配电设备的图片和工程案例的视频,学生缺乏实践体验,课堂教学难以使学生对供配电系统有整体的认识,也无法体验专业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教学效果不佳。
  现场教学是将课堂搬到生产真实环境中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根据“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培养目标组织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地参观考察,真实感强烈,学习兴趣浓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听取企业导师授课并与之互动,现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本文探索现场教学在“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一、“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现场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保证“工厂供配电技术”现场教学如期及有效进行,课前需做足、做够准备工作,包括现场教学场地的选取、时间的确定、课前备课、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学习要求。
  (一)现场教学场地的选取。选择适合现场教学的企业,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是现场教学成功的条件。根据课程培养能力目标要求,开展“工厂供配电技术”现场教学的企业需建设有变电站,有高、低压配电房和无功补偿柜等主要设备,那么教师必须提前到现场确认该企业的资源是否满足教学的需要。往往小型的企业高、低压配电房和无功补偿柜等设备预留的空间有限,接纳学生现场教学过于拥挤,安全距离不够,有安全隐患,因此安全性问题也是现场教学选取场地时必须考虑的。
  (二)现场教学时间的确定。现场教学时间是否适宜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工厂供配电技术”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在第四个学期开课,周课时四节。学期初,学生刚接触“工厂供配电技术”这门课程,对课程的学习深度和理解深度还不够,此时开展现场教学,学生走马观花,听课一知半解,对课程的实践应用感受不强,教学效果不理想。学期末开展现场教学,现场参观、授课、互动的效果都不错,但事后学生忙于准备期末考试和面试各个顶岗实习岗位,无心于现场教学的总结和交流。实践证明,现场教学时间选择在第13周左右是最佳的,此时讲解完的内容有:其一,一次供配电线路和各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选型及维修;其二,供配电线路的接线方式、架空线和电缆的选择及维护;其三,简单的负荷计算;其四,无功补偿原理;其五,短路及其原因、变压器和线路保护。尚未讲授的内容有二次接线部分和防雷与接地。此时开展现场教学,学生在现场亲身体验供配电系统一次线路把电能按生产要求进行输送、分配的过程,感受二次回路如何保障一次系统的正常运行,把电气设备图片和图形符号与实物联系起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有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企业导师的授课犹如锦上添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现场教学课前备课。课前是否精心备课关系到现场教学的成败。备课要考虑授课内容与职业岗位对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讲解知识点和工程技术。在现场教学前把参观流程、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见图1、表1)做成文案交给企业导师,并进行深入沟通,重点突出供配电技术实践应用和如何解决工程问题,必要时带队教师可以进行辅助讲解。
  (四)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学习要求。“安全无小事”,安全以预防为主。课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开展现场教学前的重点工作。现场教学有着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增加了管理学生的难度,按照学校实习管理规定,系部领导、专业主任、任课老师应层层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包括乘车往返、现场参观整个过程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学生人人知晓安全防护措施。
  课前学生明确现场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有助于提高现场教学质量,课前一天组织学生就教学内容、教学程序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评价标准和注意事项,做到有的放矢。
  二、“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现場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一)精心组织、管理学生。精心组织、管理学生是现场教学有序进行的有力保障,也是现场教学成功的关键。首先,企业领导应对学生宣讲企业文化、企业发展历程、劳动纪律、人员招聘条件、现场教学要求等,带队教师管理好会场纪律,学生认真听讲,感受企业管理与校园管理的区别,了解企业生产概况和用人制度,学生在聆听中对安全生产有了更深的认识。其次,企业导师带领学生到生产现场,带队教师再次提醒学生注意行为规范,参观时留意安全距离,不做影响安全生产的事情。教学过程中教师管理和控制现场,保证学生和企业生产的安全。
  (二)设计合理有效的参观和授课流程。合理有效的参观和授课流程大大提高了现场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根据企业资源和课程培养目标,设计了图1所示的参观和授课流程。
  每到一个参观环节,企业导师按照教学内容结合生产设备授课,适当引入生产案例讲解,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强烈,这种体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知识得到内化,同时也激发学生思考自己的职业定位。互动环节学生往往表现得迫不及待,会提出许多生产现场的问题,企业导师讲解不够详尽或者表达上有异议的时候指导教师可以适当补充,给学生做进一步的解释。   (三)课后总结和交流。课后总结和交流是现场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现场教学结束后学生完成800字左右的“现场教学学习总结”,在下一次课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学生及时做好现场教学总结有助于获取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提升,组织课后交流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学生间的思想也得到了碰撞产生火花,引起思考。
  (四)评价标准。学生在现场教学中的成绩按表1的评价标准进行评定,占课程期末总评的30%。
  三、“工厂供配电技术”现场教学的成效
  学生是现场教学中最大的受益者,教师和企业也各有所获,真正实现了学生、教师、企业三方共赢。
  (一)学生形成了完整的知识结构,提升了综合职业能力。在实践中,学生目睹正在运行中的供、配电设备,把电能输送给各个生产设备,保证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这种直观的现场感受是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学生在现场教學中亲身体验供配电技术知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形成了完整的“工厂供配电技术”知识链,掌握了供配电设备的管理、维护保养、维修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现场教学还提供了学生与企业导师面对面交流、学习的机会,企业导师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生产现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现场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现场应变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在现场教学中感受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加深了对行业和职业岗位的认识与理解,为顶岗实习走上工作岗位做好了良好的心理准备。
  (二)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素质得到了有效锻炼和提高。教师组织学生到企业开展现场教学,企业导师利用企业的资源按现场教学方案进行,教师在当中协助管理教学秩序,聆听企业导师的授课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教师亲临企业生产一线,是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效、便捷途径。教师学习了生产技术,用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的提高便是水到渠成 。
  (三)密切校企合作关系,为企业树立形象招聘人才提供便利。企业参与高职院校现场教学,有助于提高企业人员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导师的专业素养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密切了校企合作关系。
  企业领导面向学生宣讲企业概况和用人条件,实际上在大众面前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向大众推广了企业,同时也借机招募优秀学生补充到企业中,为企业储备人才做好准备。
  四、“工厂供配电技术”现场教学的反思
  (一)校企合作良好关系的持续性。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制定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2018年3月1日起施行,对于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探索出适合高职院校和企业良性互动的校企长效合作模式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企业是以“效益”为生命力的,更多的企业在和高职院校的合作中无利可图或者可图利益不大,往往就丧失了合作的热情和诚意。目前,北海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能开展现场教学的企业都是建立在以往为该企业输送过毕业生的合作关系上,一旦该企业不再需要更多的毕业生,那么这些合作关系就会停止。没有持续的合作企业,现场教学就难以实现。
  (二)企业导师的素质及激励措施。现场教学授课的企业导师往往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安排当班的技术人员担任,学生被动地接受。企业导师的素质、讲课表达能力、讲课案例的选取等是现场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由于企业对当班技术人员有严格的劳动纪律要求,一旦出现安全生产问题会有相应的处罚,导致授课导师尽量少讲尽快带学生离开现场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另外,学校给予企业导师的报酬极少,更多的企业明令企业导师不能接受合作院校现场教学的酬金。因此,激励企业导师授课的积极性,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开展现场教学必须解决的瓶颈问题。
  (三)教师的综合素质及积极性问题。现场教学的组织、实施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对学生在生产现场的有效组织和管理能力,二是现场教学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三是教师和企业主管、技术人员的沟通与协调技巧,这些无疑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必挑战的东西,却是有效保证现场教学顺利进行的必备技能。而且,高职院校大部分的青年专业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来任教,没有企业工作的经历,又惧怕带学生到企业给自己带来管理和教学上的困难,因此对于开展现场教学不积极,如何激励教师下企业的积极性和有效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值得深思。
  【参考文献】
  [1]周乐挺,王俊伟.工厂供配电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莫文火.高职高专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项目教学改革探究[J].广西教育,2015(8)
  [3]杜安平,何首贤.高职供配电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15(10)
  [4]刘树青,吴金娇,王坤,等.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现场教学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7)
  [5]杨雷,孙延明,陈小平.全日制工程硕士企业实践基地现场教学课程的创新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2)
  [6]孙小红,张志俊.现场教学模式在《冷藏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论坛,2013(1)
  [7]傅卫民.探索现场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
  [8]袁志钟,程晓农,戴起勋,等.材料科学研究方法现场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4)
  【作者简介】谢述双(1970— ),女,广西北海人,硕士,北海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教学及科研。
  (责编 卢 雯)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通过“生态阅读”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提出学校可以通过特色环境,营造“书韵”;常态阅读,弥漫“书香”;创意阅读,浸透“书趣”的教学建议,从而让学生喜欢上阅读,
工学结合课程模式是高职课程改革的新趋势。其课程设计面向专业群及职业生涯,课程体系面向岗位群及工作过程,课程内容面向技能及综合运用,课程实施面向工学结合及实践训练,课
分析了实现机卡分离的意义,描述了国外机卡分离实现情况,概述了我国机卡分离技术发展现状以及相应标准的制定情况.
目的:右美托咪定在椎管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8.7—2019.7于我院收治的需进行椎管内麻醉的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患者90例进行观察,并依据不同麻醉药物的选择分
国际标准化组织(1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对标准和标准化的定义加强了研究,并在1 996年以ISO/IEC第2号指南予以确定.我国等同采用了该指南,制定了GB/T 2
【摘 要】本文论述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通识课程建设,针对当前高校艺术通识课程人才培养带有功利主义色彩、重理工轻人文、逐渐被边缘化等问题,提出优化艺术通识课程体系、与文创产业相结合、融入地方民俗民族艺术教学、注重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创新应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纳入学校的人文素质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等对策,打破原有课程设置上的局限性,多元化发展,满足不同学科学生需要。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艺术通识课
目的探讨不同阶段作业治疗对汶川地震致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7月-2011年6月收治于绵竹市人民医院康复科的26例地震致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为期3个
介绍了基于PE的三层VPN的两种实现方式BGP/MPLS和VR的基本功能组成,详细分析了这两种实现方式在VPN自动发现和可达性信息的发布等方面的区别,并对这两种方式在管理、维护与Qo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的<税控收款机通用规范>国家标准现正在制定中.因为税控收款机直接涉及国家税收,所以国家税务总局和各省市有关部门对此都极为重视,下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