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贺兰山 幽幽明长城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pas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一项雄伟壮观的军事工程,也是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它犹如一条巨大的神龙,蜿蜒于高山峻岭之上,起伏于峡谷深沟之中。从战国到明代,有20多个王朝和诸侯国,动员各族人民修筑过伟大的长城,长度有13万里。秦、汉、隋、明几个朝代,为了防御外来的侵袭,在宁夏修筑的长城达3000多里。在这片被称为“塞上江南”的国土上不但有秦长城、隋长城、宋壕堑,而且还有遍布黄河东西的明代长城。明代长城中的西长城和北长城就是沿着峰峦叠翠、崖壁峭险的贺兰山东麓修筑的。
  2000年7月18日,晴朗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早晨起床后,我们驱车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直奔中卫县西园乡的黑林。这个地方位于黄河北岸,是巍峨壮观的贺兰山南端。此地有从甘肃省静远芦沟界进入宁夏贺兰山东麓的明代西长城、北长城,全长450多公里。西长城沿着腾格里沙漠的东部及贺兰山南坡而行,穿过迎水桥、四方墩、黑山嘴、胜金关,至中宁县石空镇永安墩,长百余里。《读史方舆纪要》写道:
  卫(中卫)依贺兰山之险,阻黄河
  之阻,左联宁夏,右接庄浪,诚边陲要地也……贺兰虽称天险,而通城隘口甚多,自镇关墩之金胜关九十余里,俱朔骑出没处,若修观音口、镇关墩至黄河百八十里之边,则内而广武、玉泉、大坝、亦得所捍御矣。
  我们由西向东边走边看,这段古长城已被腾格里的风沙雨雪剥蚀得残缺不全了。在迎水桥附近的沙丘之中,还残存130多米的古长城,因为有人从城墙上取土烧砖,造成长城残缺不堪,断续凋零。我们来到胜金关与黑山嘴之间,看到这里的地形是一个孤形的山湾,长城未按孤形建筑,而是直线与两个山头衔接。由于沙漠将这段长城掩埋1/2,遗迹保存尚好。贺兰山在胜金关附近突出一个石嘴,好像一条巨龙直扑黄河饮水一样。在险要的山头上,曾土筑烽火台一座,迄今遗迹仍存。黑山嘴,实际上是贺兰山向南延伸的一个小山峰,山巅上有烽火台一座,残破不全。此段长城,现已多半全毁。从迎水镇西沙嘴至中宁县空镇永安墩这段长城,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有人认为是明代长城,二是有人认为是明代在汉代长城上修筑的。据史载,成化十五年(1479)十一月丁未,“命筑宁夏沿河边墙。镇守宁夏太监龚荣奏:宁夏……其西路永安墩至西沙嘴,旧墙低薄颓坏,欲改筑高厚,庶可保障地方。事下,兵部复奏以为便。遂役一万人筑之”。《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成化十三年(1477),镇臣请修宁夏西路永安墩至西沙嘴一带边墙是也。”据我们多年采访考察,永安墩就是现在中宁县石空镇旧永安堡西北,西沙嘴就是如今中卫县迎水桥镇黑林山村西沙坡头东边。明朝成化时期在中卫修筑了双山南至广武界长城,长约130里。从一些史料上看,是贾俊任宁夏巡抚都御史期间修筑的这两段古长城。从永安墩至西沙嘴一带出土的文物及遗址证明,这段古长城为汉长城遗址,明代在这段长城之上,浮想联翩,默默背诵着明代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浸幼孜赞颂贺兰山的诗句:
  匹马何时出帝关,
  今晨初见贺兰山。
  风沙近塞居人少,
  斥堠连云逻卒闲。
  白海堆盐封碛外,
  黄河引水注田间。
  边城按堵全无警,
  圣德于今遍百蛮。
  ……
  贺兰之山五百里,
  极目长空高插天。
  断烽迤逦烟云阔,
  古塞微茫紫翠连。
  野旷旌旗明晓日,
  风高鹰隼下长川。
  昔年僭伪俱尘土,
  犹有荒阡在目前。
  从石空永安墩至三关口的这段明代古长城,沿着贺兰山由南至北而行,经过芨芨沟、井沟、大柳木高山、营子山、红井子、高石墩、三关口,长达120多公里。我们登上大柳木高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浑身大汗淋漓。传说,古时此山间有多股泉水,流入山下平坦的地面,浇灌数百亩柳树林。天长日久,数百年的柳树长得高大无比,引来百鸟争鸣,所以附近老百姓都把此山叫大柳木高山。我们站在山头观察之后发现此山是贺兰山南端最高大的山峰,山上没有树木,只有石砌烽火台一座,自下而上铺有五层松木,高30米,东西长约20米,南北宽约10米。据说,明代在大柳树高山石砌烽火台时,白天砌好夜里坍塌。后来经过研究,派人从贺兰山原始森林砍来松木,先铺一层松木,再砌一层石头。这样建成的烽火台十分牢固,一直保存今日,较为完整。烽火台四周有矮墙,四面垛口宽大。我们在大柳木高山北侧看见的沟谷有土筑关墙两道,部分遭受破坏。我们向附近的村民打听,他们说此处可能是明代的灵武口。
  我们坐车来到贺兰山的北岔口,从沟口的北边爬上营子山眺望,这里的地形较为复杂,沟渠纵横,山岭奇特,石壁陡峭。所以,这里纵横交错的土筑和石砌的长城,是根据山势而建的,十分壮观。我们从营子山顶部百米石基土筑长城走到沟东的石砌长城。在石砌长城与土筑长城之间的山地上,有一座破损的石砌烽火台,周围有10个石砌小墩,可作插旗使用。在营子山东边一片滩地上,我们发现一座废城遗址,当地老百姓称其为甘城子,说是兵营。古城破烂的围墙内,长着许多野草,随风摆动。我用双手拨开野草,暴露出明代的一些砖块、瓦当等建筑材料,证明此城系兵营的可能性很大。从现场地形看,明代戍边的将士,曾经坚守在古长城上,背靠巍巍贺兰山,面迎茫茫沙漠、戈壁,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或许,明代将士在作战中壮烈牺牲,遗体就埋在贺兰山。他们守卫国土的英雄事迹可歌可泣!
  我们驱车从甘城子兵营奔来三关口。穿过杂草丛生的戈壁滩,羊群与驼队从车窗外左右两边一闪而过。到达三关口,一条银巴公路把高插云天的山峰分为两半。据称,三关口古名叫赤木口,位于贺兰山中部,是宁夏明长城的重要关隘之一。我们站在三关口上,不由自主地谈起满门忠烈的杨家将。传说中,杨六郎镇守三关口、保大宋江山的事迹令人钦佩!我们知道,杨家将为大宋国浴血作战之地在雁北、察南一带地区,始终没有来过宁夏,更没有踏破贺兰山缺。只有年轻有为的杨文广随范仲淹来过陕、甘、宁多日,晚年在宁夏固原做过地方官。可是,在宁夏大地上,传说与杨家将有关的“遗迹”甚多。在灵武,我们参观了穆桂英插军旗的“旗眼山”;在中卫,我们在杨六郎饮马的“六郎泉”喝过水;在青铜峡,我们观察了穆桂英的“点将台”;在同心的青龙山,我们听人说有一个谷口,就是老令公杨继业战死之地!这些传说的“遗迹”,充分说明了宁夏回汉军民热爱杨家将、崇拜杨家将、希望杨家将永存人世间!   三关口是内蒙古阿拉善高原进入“塞上江南”宁夏平原的咽喉要道,历史上是宁夏镇城的城防“四险”之一。古代贺兰山三关口一带小战颇多,均有记载。明嘉靖十一年(1533)九月,鞑靼部人马从赤木口进入贺兰山东麓村庄,杀人放火,强奸妇女,夺粮夺物,大掠而归。事件发生后,宁夏巡抚杨志学、总兵周文修,急忙派重兵守卫赤木口,并修筑“平羌(吉)堡”。嘉靖十九年(1540),经巡抚都御史杨守礼和总兵官任杰请奏明皇帝朱厚熜,皇帝准奏拨专款4万两银子修筑贺兰山赤木口等沿山诸口。《嘉靖宁夏新志》记载:“三边军务总督刘深。以宁夏失险为忧,除下令修理外,请领资费,并亲自规划诸事……帝令下户部发四万金。”嘉靖十八年(1539),杨守礼接替刘深宁夏职务并受其委托,“乃于庚子赛首北观平虏城,循山麓而西抵赤木口,其时总兵任杰同往,乃登高四顾。久之守礼曰:山势散缓而多谿工难予定,推令率者自度,宜筑则筑,宜削则削,遮几可为。守礼曰:关非水土不塞,夫役非水土不能居也,乃令人偏剖诸崖谷,忽得壤土数处,喜相颜。又令凿泉,不得。守礼曰:金塔墩曾见四泉,相去二十里,作水车百辆可运之。又见多团石如斗。守礼曰:此可作砌,且省斧凿之力。归令都指挥吕仲良督军夫四千往段,咸如其言,又令游击将军付君统千军以守之”。
  贺兰山赤木口,蒙古语称铁木日乌德,由头关、二关组成,地势险要。我们走上前去,仔细观察头道关南边一段很长的明代古长城,已人为地破坏了两个大缺口,其他都较为完整。这时,孩子惊喜地喊道:“老爸,你再看看头道关北山上的古长城吧!”我随着他手指的方向远望。果然有一道逶迤如巨蛇的长城,从山脚爬上山顶。这头道关的关门久已不存,只有一个很大的缺口,城墙东边写着“宁夏”两字,西边写着“内蒙”两字,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分界线。清光绪九年(1883)在癸未嘉平月日,宁夏兵备道长白耆彬在《贺兰山界碑记》中写道:
  自贺兰山口内暗门起至六十里外,
  为蒙汉交界处所。考之志书记略均有可稽,本无争执。缘因同治初,郡遭回变,案卷被焚。部中存案因年份久远,或遭回禄或经霉烂,亦均无存故。阿拉善台吉阿布哩,蓄私贪利,逞意争山,致激众民,聚毁鄂博,因而重烦案牍。魏前道喻义率属勘察,未就该旗即捏词报院,意达宸聪。奉旨交陕甘总督左查办,当经行司转移宁夏道会同宁夏部郎、阿拉善王秉公查勘时,因积雪封山,未能即往。不数月实任魏道乞养归署任,龙道交卸去。彬于光绪五年到任,六年即偕福部郎勒洪阿海,守容平罗县明令邦忠委员廷丞荫乔丞宗岳及宁夏镇委各员,并会同阿拉善王多亲历各处,详细履勘。当经多王交出乾隆三十四年福明奏定老案,公同核阅,与前平罗县张故令梯抄存汉字之案均相符。合当同福部郎、多王商定仍遵照老案,以自古六十里外为界,公立议单,各无反悔……并饬将原案刊入石碑以垂久远。彬复思只将原案刊碑,恐蒙汉人民无从知晓,且虑年深日久,设该旗再出如有阿台吉等不识大体者,既启争端,又烦案牍。故禀请原案刊碑外,再行注明。核查老案大、小水口蒙汉交界系在距口六十里之响扎子山梁,所有小水岭系准蒙古夏时寻觅水草,不许逾此之界。将此碑记镌刊三分,镶于道署乃朔、平两县。并于响扎子山梁陡壁之处大刻“蒙汉交界”四字,使蒙汉入山民人目睹皆晓,并将此碑记于实缺。朔、平二县到任时妥摺数通,随舆图并赉查考。又该旗所立鄂博一节,请饬全部郎遵照六年议单所定。嗣后若再立鄂博必须先期报明院部查照应否准立,分行地方官出示晓谕,以免蒙汉又启争端。等情具禀,当奉批迥。贺兰山界照乾隆三十四年旧案为断,光绪六年议单所载极为明晰,仰郡移会全部郎仍照六年原议办理,刻碑载明,俾蒙汉所有遵守。余如议行缴等因奉此,除饬具在于响扎子山巅岩石上刻“蒙汉交界”四字外,所有彬勘查贺兰山小水口蒙汉交界全案太繁,未能悉载,谨将颠未勒请碑石,以备后来考镜云尔。
  二道关头在头道关西6里处。我们登上公路西南方向的一座山头,见到山谷两侧的山坡上修有黄土和砾石相伴的石墙,南北长约420米。在二道关两侧山上,各修筑有烽火台一座。当年,巡抚都御使杨守礼登上贺兰山赤木口二道关,观察详情,写《登贺兰山修赤木口》诗一首:
  晓登赤木口,
  万壑怒生风。
  良马犹惊险,
  衰身欲堕空。
  筹边不计苦,
  净虏岂言功。
  沙裹三杯酒,
  出山见月东。
  杨守礼再次登上贺兰山赤木口之后,又挥笔写诗《再登赤木口》一首:
  昔年荒落无人迹,
  此日从容有客来。
  为道边城堪保障,
  不妨尊酒共徘徊。
  夕阳挝鼓明金戟,
  寒雾冲风拂草莱。
  寄语长安诸俊彦,
  平胡还待济世才。
  孟霦在《赤木口劳军赠傅游戎》一诗中写道:
  携醪寻上将,
  驻马对群峰。
  虎帐依沙碛,
  龙泉挂古松。
  独营关塞险,
  应息戍楼烽。
  励尔平胡志,
  终期定远封。
  三道关在二道关之西,相距2公里。《嘉靖宁夏新志》记载:“石质边墙和深沟各一道。”我们登上北山细看,这里南北两座山较为险峻,中间辟有一道。殷玥找遍南北两座山,没有一处古长城,说明古长城荡然无存了。可是,我们站在三道关高山上,真有“风喧鼓角惊沙鸟,云拥旌旄度岭来”之感。
  三关地区历来是一个古战场。在明代,这里发生大小战役多次。
  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四月,鞑靼孛来率领2万人马,从贺兰山大柳木高山口进入宁夏大坝,杀人放火,抢夺财物,还要决坝淹灌宁夏城内老百姓。明守将张泰得知情报,连夜召开军事会议,商量对策。第二天中午,他们将一群牛马赶到黄河东岸饮水,又把数十名士卒带来黄河水中游泳嬉闹,鞑靼孛来一看黄河之水较浅,便于第三天午时,命士卒坐在战车上,成宽正面横渡黄河。战车行至黄河中问。张泰一声令下,明军将士万箭齐发,射死、淹死敌军大多半。鞑靼孛来部活着的将士逃跑之时,明左参将种兴带领1000多名骑兵追击,不幸路遇埋伏,人马死伤过半。种兴在返回之时,被敌军用大刀砍死。
  明孝宗弘治十一年(1498)七月,鞑靼小王子率领3万骑兵,多次进犯宁夏城,并扬言要踏平宁夏平原。这时,三边总督王越遣兵5万,分南、中、北三路赴贺兰山三关地区,与鞑靼小王子带领的人马展开一场血战,杀得敌军大败,死伤惨重 ,余者向北狼狈而逃。
  明世宗嘉靖五年(1526)一月,鞑靼部顺义王俺答带领一队人马,来到赤木口叫喊:“快快让路,我们人马要去青海打仗!”驻守赤木口官兵将此事报告宁夏总兵张巨,张巨不同意俺答人马经过赤木口。俺答等人叫骂一天并向守卫赤木口官兵射箭。张巨大怒,带领3000骑兵赶到赤木口,将俺答人马打败,俺答军向西北逃窜。
  明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九月,鞑靼部7万人马由赤木口冲杀进入宁夏,打败守关将士。敌军多日攻打宁夏城,未能攻克。随后,鞑靼吉囊部三攻镇远关,两攻马花池,五攻固原城,都没有成功。宁夏总兵王效带领8万人马,分四路出击,终于将鞑靼吉囊部人马击退。
  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1553)四月,鞑靼部顺义王俺答带领7万人马驻屯贺兰山西麓,选派骑兵进攻营盘山、红井等地,宁夏总兵姜应熊命令孟鸾将军带领6万人马,从赤木关隐蔽接入敌营,全力袭击,敌营大乱,自己人打自己人,四面奔逃。在孟鸾指挥人马追击逃兵过程中,鞑靼部千户被俘,士兵死伤严重,全军覆灭。
其他文献
线描是中国绘画的一种重要造型手段,不管是中国画、壁画和民间绘画,都离不开线描这种至关重要的艺术语言。它是中国绘画塑造艺术形象的骨架,同时,线描本身又有特殊的独立的审美内涵和艺术价值。绘画线描和汉字书法有着紧密的联系,受到中国书法的启示和影响。中国绘画的线描有悠久的历史,在晚周和秦汉的帛画中线描已经很成熟,到了魏晋南北朝时又得到了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风采。在以后的时代,随着绘画内容的扩展和塑造形象的逐
[摘要]奥康纳在对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缺失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 即“探寻一种能将文化和自然的主题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或物质生产的范畴融合在一起的方法论模式”。 沿着这一方法,他对“自然”和“协作”概念做了重新理解,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做了重新解读,并进一步厘清了自然、文化、与社会劳动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建构了劳动、文化、自然三位一体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关键词]生
利用长瓜把的黄瓜自交系129与短瓜把的Z3杂交衍生的F2株系,检测与瓜把长度相关的QTL。DNA从F2株系提取,并且利用SSR引物对其进行扩增。总共有5个呈现清晰、可重复的多态性分子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新时期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摆在我们各级党组织的首要任务,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目标任务;工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6-0147-02  江泽民同志曾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国际和国内、历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