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健康教育对哮喘患儿病程及疗效的影响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31004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哮喘是小儿的常见病,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成分参与的慢性非特异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或咳嗽,严重威胁着小儿的健康,也给患儿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严重者可导致患儿死亡[1].程序护理是按照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的顺序对患者进行护理,其使护理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提高患者或其照顾者的管理和护理能力[2-3].本院对60例哮喘患儿及其亲属采用程序护理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对2型糖尿病而言,ISR抵抗和ISR分泌不足均存在,随着病程进展,ISR分泌不足成为主要矛盾,最终大多数患者需要ISR控制血糖[1].预混ISR因同时提供基础和餐时ISR,每天2次,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但仍有部分患者应用预混ISR联合口服降糖药后,血糖控制不达标,波动大,临床上常改为每天4次ISR强化治疗.但每天4次ISR注射给患者带来不便及痛苦,患者依从性差,往往不能坚持.笔者对上述患者改用甘精I
期刊
随着健康观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措施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更应着重于提高其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增进人类身心健康.国外对于生命质量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目前生命质量的定义和研究中一些相关问题的认识已逐渐统一,其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我国对生命质量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初的工作主要是翻译和综述国外的有关文献及研究进展,随后也通过一些翻译和自行研
期刊
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直肠癌的最有效方法,早期患者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高达90% [1-2],中晚期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方案亦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但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普遍偏低[3-4].研究显示,直肠癌术后长期生存质量与术后恢复阶段生存质量密切相关[5-6].为改善直肠癌患者术后长期生存质量,本院应用针对性的系统化健康教育对患者术后恢复阶段生存质量进行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