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攻人间巧技的大师

来源 :科技知识动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l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对农业和手工业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全面总结的是明末科学家宋应星。宋应星1587年出生于江西奉新县一个官僚地主家庭,五次赴京会试均名落孙山,终于在45岁时转而研究农业和手工业技术。
  
  宋应星经常深入田间、作坊,向农民和工匠学习。他看到家乡的农民用“骨灰蘸秧根”,用“石灰淹苗足”,使水稻长势旺盛。他认识到骨灰之类有机磷肥料适合山区洼地酸性土的需要,可增强土地肥力,而石灰则可改良土壤。
  
  宋应星看到许多农民在岗坡地上种桑养蚕。人们把白色雄蚕和黄色雌蚕进行杂交,得到了优良蚕种,使茧结得更大更重。他从中悟出了物种变异的道理,便记载下来。
  
  他发现通过人工选育,水稻可以逐渐变为早稻。这种人工选育产生的变异与蚕根据遗传基因不同而产生的变异有所不同。于是他作出了“种性随水土而分”的科学论断,把我国古代科学家关于生态变异的认识推进了一步。
  
  宋应星多次深入手工作坊和矿山了解纺织、金属冶炼、采煤等生产技术。一次他在一个织布作坊发现了一台复杂的提花机。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纺织机械。他经过认真的观察,把这台提花机画了出来。
  
  在一个铸铁作坊里,宋应星了解到了一项先进的金属加工工艺——生铁淋口技术。他还考察了群炉汇流和连续浇铸大件的方法,记述了熔模铸造和泥范铸造的工艺技术,精心绘制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鼓风设备——活塞式风箱。
  
  宋应星在一个冶炼作坊发现了提炼金属锌的方法,炉甘石(碳酸锌)和焦炭放在泥罐中用泥封好,一层层煤饼铺在罐底,下面再铺上柴草引火。他画成图记录下来,这是世界上关于提炼金属锌的最早、最详细的记载。
  
  宋应星在煤矿考察时发现,人们用中空巨竹管排放瓦斯和用支架防止矿井坍塌。他把这些方法也记录下来。
  
  1634年,宋应星撰写成《天工开物》一书,1637年刊行。这部书涉及到作物栽培、养蚕纺织、粮食加工、熬盐制糖、酿酒榨油、采矿冶铸、舟车制造、制瓷造纸等众多的生产领域,附有100多幅插图,被后人誉为“中国古代技术的百科全书”。
  
  17世纪后,这部书相继传到日本和欧洲,被译为多种文字,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19世纪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把宋应星记载的我国古代养蚕技术作为论证人工选择和人工变异的例证之一。
其他文献
胎生是哺乳动物独特的生殖方式。那么植物有胎生的吗?  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给我们来信吧!答案正确的前10名小读者,都将获得本刊赠送的精美礼品一份。      脑力加油站    植物可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根、叶的分化;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正因为它们结构的不同,导致了生殖方式的差异。不过,植物的生殖方式主要分为有性
期刊
我国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普遍以班主任为基础管理者,主任的角色是管理学生的船舵。班主任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塑造正确的价值观,班主任工作决定着学校的校风校貌,年度的
期刊
在教学时,教师要使语言具有幽默感,首先应注意语言的准确、通俗、新鲜和富有社会生活气息.其次应注意语言的表达技巧,即要有相声般的幽默,小说似的形象,诗朗诵那样的激情.这
期刊
期刊
阿檬,你说我们会不会真的就生活在虚拟空间里呢?
期刊
期刊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方向是技术工人、应用型人才,教学目的是学以致用。“任务驱动”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教师以引导者、导师的角色,设计和分析情境,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同时提出任务,引导学生去完成。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分析情境、理解知识,在做中学,在做中教,落实七字教学环节。它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实训课程的首选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职AutoCAD制圖教学七字教学环节任务驱动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