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ch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高职院校包装设计课程教学的状况
  1.高职院校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方式呆板乏味
  包装设计是平面设计和结构设计的有机结合,该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产品的造型、包装结构、包装装潢等一系列设计,这不仅对学生的学科专业知识能力水平有较高的要求,还对学生的技能职业素质也十分重视。但是,在当下的高职院校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较为注重专业知识的传递,且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授课,不仅忽视了包装设计课程的实践性,也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未能融入学生群体,未能寻找到合适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呆板,导致学生对包装设计课程的认知还停留在浅显的书本介绍层面,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2.高职院校包装设计课程教学结构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缺乏重视
  包装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平面设计、包装设计、标志设计等知识,还要求学生掌握文案写作、手绘以及电脑辅助设计知识。但是,在如今的高职包装设计课程教学课堂中,教师习惯于对教材的重点解读和传授,缺乏对学生自我思考包装设计知识的支持,且教师对教材的通篇枯燥讲解容易导致学生对包装设计知识产生乏味心理,严重影响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深入推进高职院校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1.加强高职院校包装设计課程改革,有利于完善高职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的包装设计课程改革和探究是科技教育发展下的时代要求,深入推进高职院校包装设计课程的改革有利于改善传统教学方式导致的缺陷,在课堂教学中将传授包装设计知识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相结合,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包装设计课程的学习兴趣,维护学生在学习中自我价值的体现。
  2.推进高职院校包装设计课程改革,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高职院校的包装设计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加强高职院校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创新经济时代主旋律的要求,也是完善高职院校包装设计课程体系的重要举措。加深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包装设计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更快提升。
  三、完善高职院校包装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方式
  1.立足学生包装设计课程的实践活动,制作合理的课程教学方案
  包装设计课程自身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方式不能仅止于书本教材知识层面上的传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基于信息时代背景,利用科技教育手段对包装设计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演示最新的包装设计理念以及引导学生分析经典的中外优秀包装案例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并且,教师要听取学生对包装设计课程的意见,选取并核实恰当的包装设计教学素材,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独特性,针对学生对包装课程知识接受的实际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此调整教学方案。
  2.丰富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教学方式是高职院校包装设计课程在教学知识传授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且对包装设计课程的改革成效影响重大。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唤起学生对包装设计课程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包装设计课程的实践性理解和记忆。教师在教学包装封面的设计时,除了选取优秀作品展示课件,让学生互相讨论的案例教学方法,还可以创造实践性的包装设计情景,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感知,推进学生的包装设计学习,最后布置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进行灵活设计。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包装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和探究是时代发展下经济市场对人才需要的教育变革。
  参考文献:
  [1]太淑玲.高职院校实训课程教学刍议[J].学术交流,2012(S1).
  [2]汪文君.微课教学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6(7).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英语以创新学生学习方式为主要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全面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文章作者从改变中学英语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法为出发点,较为全面地针对“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创新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这一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法,以求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这一理想目标。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法;新课改  一、师生良好的沟通交流  新课改提倡师生平
【正】 飞行空间定向障碍是指飞行员在飞行中空间定向的能力发生了障碍,表现为飞行员对自己的飞机或与其他飞机的位置、运动或状态的错误知觉;或不能辨别自己飞机的状态和位
摘 要:机电一体化专业在高职院校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随着职业技术教育逐渐向高端方向转型推进,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严重制约了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为此明晰中高职就业岗位层级十分必要。文章重点探究中高职机电一体化衔接的举措及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詞:机电一体化;中高职;课程;衔接  一、中高职衔接类型简介  国内中高职衔接模式发展至今主要包含五年一贯制、对口招生、“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