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泪的微笑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i05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英:
  我们刚从林茨回到巴黎,听了竞马在林茨歌剧院演唱《微笑的国土》。心情兴奋,感想良多,不敢藏美于私,故静夜援笔,描摹一二,与你及关爱竞马的朋友们共享。
  三十日晚动身,驱车往海德堡,我们与菲子约好,先在她那里打一歇儿,次晨一起往林茨。一路上风狂雨急,赶到海德堡已近凌晨,菲子仍在等候。进门一股暖流扑面,柔和的灯光下,一碗热腾腾的鸡汤已摆在桌上。深夜逆旅,好友应门,故人相逢,何等温馨。Sherry见汤大喜,连啖两碗,稍话路途便各自休息。三十一日十一时从海德堡出发,横穿秋色正浓的巴伐利亚。一路天高气清,满山金黄耀眼。这是二○○七年盛夏我们所经之路,但时序变换,景色大异,猛然想起吾不见兄已两年矣。
  下午四时,抵达林茨,顺利寻到圣母大教堂,竞马住的酒店正对着它。一八五五年,伟大的布鲁克纳来此任管风琴师,一呆就是十几年。布鲁克纳是林茨城的骄傲,林茨交响乐团就称“布鲁克纳交响乐团”。当然,到了林茨免不了会想起莫扎特,一七八三年,他往维也纳途中,在林茨小住,为林茨城写了C大调第三十六交响曲《林茨》。此外,上世纪初著名的男高音陶伯尔就诞生于此,《微笑的国土》就是雷哈尔为他量身定做。不过还有一位闻人,林茨人是绝口不提的,他就是林茨技工学校的学生阿道夫·希特勒。少年希特勒就是在林茨歌剧院观看了《罗恩格林》,首次唤醒了他“内心种族和民族主义感情的冲动”。后来,他从林茨往维也纳报考美术学院被拒,历史学家托兰说,若希特勒被录取了,人类历史或要改写。
  正找竞马的房间,见他已经下楼站在门口。八月北京一别,异国相逢自是欣喜。到他房间,见桌上已按老习惯摆了三只苹果,两青一红。他演唱前照例是不吃饭的,只吃水果。今晚首演,他又格外小心。林茨天寒,除非排练,他基本上不出门,自己号称“坐月子”,真是职业歌唱家的好习惯。雷哈尔的这部名剧被归为“轻歌剧”。所谓“轻”,倒不是说它容易演出,而是和意大利正歌剧相比,其特点之一就是情节展开不靠宣叙调“唱”出来,而靠对话“说”出来。对不使用母语演唱的演员,它非但不“轻”,而且“重”得压死人。因为在正歌剧中,唱宣叙调可以“偷懒”,吐字不清,发音不准观众也不大在意。而演唱“轻歌剧”,却要在台上连唱带讲,台词要像演话剧一样“说出来”。你试想一下,一個奥地利人演《茶馆》中的王掌柜,该有多难。竞马接的就是这么个活儿。
  这出戏自一九二九年首演于柏林,至今已八十年,还从未有中国人来唱主角。本来这戏中主角是“中国”驻奥国大使,但多年唱红的角儿是陶伯尔、盖达、科勒等。我想语言困难是原因之一。这几个月,竞马发疯一样练德文,剧院派了一位著名话剧演员指导他。这位老兄说要让竞马讲出“高贵的德语”。竞马自是亦步亦趋,不敢松懈。
  晚七点半,大幕拉开。舞台设计是简约派的风格,台后一堵朱红色幕墙,人物进出皆在幕墙前后转换。舞台四围及穹顶,皆用铅灰色的幕布包裹,让人压抑。中央有一池清水,从台后一直延伸至台口,隔离两侧,似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舞台设计师是来自柏林的亚里珊德拉。我猜想,莫非她曾涉猎中国古代文学?隔水相望本是中国古代男女情爱中最常见的意象。从《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及至汉季,“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能语”。那些刻骨铭心却终难实现的爱,无不为水阻隔或随水而去。舞台设计似已预示了这场异国之恋终以悲剧告终。
  前奏曲结束,在如泣如诉的提琴声中,竞马身着洁白的仿唐装上场了。他随音乐独行,突然张口,竟是中文:
  渴望驱使我走入这神圣的房间
  她住在这里,我的太阳,我的梦想
  雷哈尔原剧中本无这个引子。据说这是导演李六乙先生加的一个小噱头。为了给听惯此剧的林茨人一个惊奇。观众席中果然有些骚动。紧跟着,女主角丽莎上场,众星捧月似地昂首台中。
  场景变换,众人退下,竞马独立水边,开口唱那支著名的咏叹调“永远只是微笑”。我素来佩服竞马变换声音的能力,他总是想好了唱的是什么才用声。但今天他一张口,又让我惊奇。他唱得那样柔和、忧伤又凄惶。声音不再有耀眼的光泽,仿佛蒙上了一层柔纱,像光线透过层云,隐约缥缈。剧中男主角苏城是个身受传统礼教熏陶的中国外交官,如今却不顾“男女大防”,疯狂地爱上一位出身大家的异国女郎。在苏城心里,这个女子是“我的太阳,我的梦想”。可又不自信,心里揣摩这女子不过把他看成“一个玩物,一个有异国风味的调情者”。尽管这个女子“像大麻,像红酒”,让苏城“着迷、发狂”,但他却要用表面上的彬彬有礼来掩饰内心冲动,让这女子“毫无察觉”。可怜的苏城只能在欲望的煎熬下,“依旧微笑对人”。他哀叹:
  我们中国人也会心碎,
  可又有谁理会?
  我们从不表露,
  只是微笑。
  竞马把这种“温文尔雅”的绝望表现得极有说服力。他发现德文的辅音不能省略,要发完全、发清晰,一不小心,乐句就容易显得“僵”和“断”,这可以通过legato技巧来补救。由于竞马的呼吸技术过硬,所以他运用Legato如行云流水,毫无滞碍,能充分表达主人公内心情感的跌宕婉转。同时,竞马有意识地控制着高音的力度,仿佛压抑着几欲喷发的渴求,逼迫它们蛰伏心底。即便在使用头腔共鸣的高亢之处,也听不出丝毫暴烈的声音。在表达哀怨的情绪时,竞马娴熟地运用面罩,唱出柔和的半声,看似藏起了强烈的爱欲,却使表面的矜持,带上无奈的悲凉。
  比较听熟了的尼古拉·盖达和施瓦茨考夫一九五三年在EMI录制的版本,盖达的演唱就嫌太抒情,缺乏戏剧性的内在张力。这个唱段要表现强烈的内心冲突,不能像唱抒情Lieder一样,否则就会显得巧而浅,纤而淡,声音布局平铺直叙,难有起伏。依我看,要体会这种复杂的心理情结,非竞马这种骨子里就有沉重的历史文化感的中国人不可。
  下面是苏城与丽莎彼此试探感情的对手戏“两人饮茶”。苏城要请丽莎喝一杯“用取自阿尔卑斯山的水沏就的中国茶”,其实是借清茶一杯来试探彼此的爱慕。所以这段二重唱既要表现出微妙细腻,欲语还休的挑逗,又要保持外交官和大家闺秀之间的矜持庄重。一九七四年斯图加特广播乐团在爱伯特的指挥下拍摄过一个舞台电影版。男女主角是R.科罗和B.P.萨拉塔。那是典型的“真实主义”设计。这场戏上演在豪华的客厅里,使用精美的茶具,歌唱伴着斟茶、啜饮。但林茨歌剧院的这个版本却完全不同。这场戏没有任何道具,男女两人隔水而饮,你斟我奉,眉目传情的表演全凭借象征性的身体语言。
  舞台上只有清水一道,男女主角情意浓浓,却只能隔水而望。正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流从之,宛在水中央”。竞马每一个身形手势都饱含深情,一颦一动,一问一答,皆是艳羡之意。似想倾吐,又要掩饰,双手一掬清水,中有三两落红,引臂相送,又侧身回护,轻举宽袖,犹抱琵琶,欲遮欲彰,欲收欲送,左右顾盼,前后彷徨,身体的张弛全随细微心理活动,伴着优美的音乐款款深唱,真是风流蕴藉。这种象征式的表演,想必借鉴了京剧手法,据说当年梅老板的《贵妃醉酒》就是这种表演的极致。想想竞马也没在富连成挨过板子,哪儿来的这种感觉?不由想起二十年前看他惟妙惟肖地学迈克尔·杰克逊的太空步,又想起二○○八年八月四日朋友们在京聚会时,他给高燕津子的即兴舞蹈当活道具时,那随意的手势烘托,只能说竞马有一种敏锐的舞台直觉。再看河对岸的丽莎,这位美艳动人的奥地利姑娘就缺了那点儿“娉婷似柳腰,花里暗相召”的风情。
其他文献
读丹皮尔的《科学史》    今天,在人类精神文化的各领域中,科学已获得了无可争辩的辉煌成功,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心灵。对于它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无论人们欢呼雀跃也好,戚戚忧虑也好,科学仍然按照自身的逻辑在无情推进。  尽管如此,但倘若要问,科学缘何而起?真正的实验科学始于何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科学在自己的生命史上,有过什么歧路和大道?它在各历史时期表现为何种典型形态?它与哲学、宗教的关系
一九七九年以来,我国理论界掀起了研究马克思主义形成史(重点是马恩早期著作)的热潮,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寻根”运动。借助“寻根”和“还原”来突破研究现状,以求发展和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这就是研究马恩早期思想的意义所在。孙伯的《探索者道路的探索》,就是这个研究热潮中一部较有影响的论著。  在马克思主义形成史的研究中,不难看到这样一种研究方法,它以某种理论模式为标本,把动态的
〔关键词〕记忆;无意记忆;有意记忆;心理实验  一、引言  我们看过一部精彩的电影后,里面一些镜头会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们久久无法忘却。小时候课堂上学习过的知识有些也在我们的记忆之中保存至今。这都是因为我们有记忆能力,但是这两种记忆从某个角度来说是不同的——从有无意识参与的角度来说,前者属于无意记忆,后者属于有意记忆。无意记忆是指事先没有确定目的的无意形成的记忆。有意识记是指有目的,按一定的方
这部小说的标题相当出色: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它写了性爱,从而引人注目。不过我们仔细考察一下,便会发现小说展示出的性爱毫无美感可言。这里的原因在于,它所描述的性爱过程并不是男人和女人的互相创造,而是黄久香单向地“创造”章永的拯救过程。每个过程在黄香久是拯救,在章永则是占有。他们之间是满足与顺从的占有关系。  应该说,在那个颠倒的年代里,章永的确是个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因此,作者完全有理由基此表现一种因
提 要:即位诏书是帝制时代政策阶段性继替、关连的重要文献。本文在笔者此前考察明洪武至正统时期6位皇帝即位诏书文本的基础上,继续以文本细读方式对景泰到嘉靖6位皇帝的即位诏进行分析。文章认为景泰、天顺即位诏突出即位合法性申明;成化、弘治、正德即位合法性无可置疑,诏书突出体现的是民生贫困和社会矛盾激化问题;嘉靖以藩王入继大统,对合法性有特别交代,并显示出鲜明的“去正德化”和限制皇权的士大夫改革意向。 
一九四一年,弗吉尼亚·伍尔芙完成了小说《幕间》,又开始听到令她不安的低语声,这是精神错乱的前兆。三月,一个晴冷的早晨,她象往常一样拿起自己的手杖,悄悄离开家。人们以为她又去散步了,可她再也没有回来。  伍尔芙的一生都笼罩在精神病的阴影里,她在一个分裂的自我中挣扎,力图控制它、掌握它、超越它。创作成了她超脱自我的手段。然而,每次创作完毕,她都精疲力尽,濒于精神崩溃;而每次危机过后,她又以更大的热情投
俗话说“南有周庄,北有窑湾”。驱车来到骆马湖,湖畔很静谧,古老运河上船来船往,依然是那样繁忙。  这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闻名全国的水乡古镇,位于江苏徐州京杭大运河与骆马湖交汇处,三面环水,一面临陆。窑湾建于道光年间,由于从前山洪频发,洪水裹挟来的大量泥沙,成了当地人烧制陶器的最佳材料,于是大大小小的窑场出现。由于地处京杭大运河拐弯处,故名“窑湾”。  窑湾古镇其实就是一个水陆码头,你可以想象几百年
《人世间》随想      我接编过两次《人世间》。一次是一九四二年夏在桂林,一次是一九四六年秋在上海。在桂林是丁君来找我,在上海则是我去找的他。  一九四二年太平洋事变,香港的地下组织把“旅港剧人协会”全体人员接送出来,经东江游击区到达桂林。我是“旅港剧人协会”的成员,要在桂林等待组织的安排,就暂时在桂林住下来。这期间“旅港剧人协会”整理演出了《北京人》。  在桂林的时候,出版人丁君来访,约我在桂
《荒漠·甘泉》有个似乎不易索解的副标题——文化本体论。作者在书的跋中写道:“我喜欢这样一句格言:‘论证’是可以的,但‘论断’却过分了。笔者无意在本书中论断什么,只希望为进一步的思考提供某些启发。”这是否为文化本体论的发端提供了某种暗示呢,即文化本体论致力于开拓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一种类似框架的思维策略。所谓“进一步的思考”是允许每个人将自己独特的体悟、独特的感受注入这种开放的思维框架中,借以形成独立
美国当代政治哲学家迈克尔·沃尔泽(Michael Walzer)在《正义诸领域》一书中谈到了中国传统的科举制度。他认为,如果通过考试而获取公职的制度能够充分地发挥作用,那精英统治体制就将得到完美的实行。公职应该通过公开的竞争而被赋予那些有相应才能的人,这一思想在西方同样被倡导。“前途向才能开放”是引领法国大革命的口号之一。革命者们对于“平等”的追求取代了其他政治理想而成为革命的最终目标。在排山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