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与《月迹》的创作思想和写作特色比较

来源 :青年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ange_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赤壁赋》是我国古代文学家苏轼的名篇,《月迹》是我国当代文学家贾平凹的美文。本文试就两文的创作思想和写作特色作一个比较。《赤壁赋》是我国古代的名篇,《月迹》是我国当代的美文。它们都是中国文化长河中闪光的贝壳。文学大师们不为世俗所纷扰,静守着那一方灵魂的乐土。为自己也为他人在夜深人静时找到了一个灵魂的归宿。
  【关键词】赤壁赋 月迹 创作思想 写作特色 比较
  《赤壁赋》与《月迹》两篇文章被同时选入了中职语文第二册。《赤壁赋》是我国古代文学家苏轼的名篇,《月迹》是我国当代文学家贾平凹的美文。本文试就两文的创作思想和写作特色作一个比较。
  《赤壁赋》是苏轼被贬到黄州后,浏览赤壁时创作的,作者因“乌台诗案”触怒了权贵,遭到贬谪,政治上的失意与苦闷,他的生活百无聊赖,大部分时间与樵夫渔民为伴,在村夫野民的身上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人生不必过分地追求功名利禄,自陷于烦恼之中,“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里的生活让他落入了一个新的天地。“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悠悠的江水,徐来的清风,缓升的明月构筑了一方如诗如画的精神家园。作者回归其中,融自然于一体,人性得到了升华,生命出现了飞跃,心胸变得开阔、博大起来。他一甩头,把往日的不快与疲惫全都甩下,两次浏览赤壁,写下了著名的一词两赋。苦难是人生的一部教科书。我曾在一篇文章里写道,苏轼是一朵开放在黄州的牡丹。黄州成全了苏轼,苏轼成就了黄州。
  黄州之后,苏轼成熟了。余秋雨说,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滑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苏轼的成熟,是一种经历浮躁之后的沉静,一种身居漩涡之中的坦然,一种失落时的微笑,一种对自然的亲近,一次自我的超越,一次灵魂的皈依。苏轼参悟了人生的至理,走向了无人企及的精神高地。
  在九百年后,一位陕西作家贾平凹写了一篇《月迹》,作家描绘了儿时兄妹三人寻找月迹的故事,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对自由、幸福的生活的向往。贾平凹描写了一个似月宫里长着桂树的院子,一个似嫦娥一样漂亮的三妹。天上人间,融为一体,流露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贾平凹的这种对人生的理解,让我们可以读到那轮“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的明月犹同一只飞鸟驮着茫茫的夜色飞越了千年栖息在他的后院桂树的枝头。现代的文明早已荡涤了世俗的尘尘土土,道家的思想犹如一条涓涓细流缓缓流淌在中国文人的血脉里,从古到今。如果说,苏轼是命运的一次巧妙的安排,回归了那片精神的原野,那么,贾平凹是自觉地走出尘世的喧嚣去守望那片精神的家园。我们不能说,这种思想就是中国文人的理想支柱,但至少可以理解为亲近自然,走向明月、清风是中国文人的一种机缘,多少次山重水复之时,在这里峰回路转。
  这是笔者对两篇文章创作思想的理解,下面再谈谈两篇文章的艺术特色。
  《赤壁赋》一文采用了主客问答这一传统的赋的创作形式,通过主客二人的对话展示了苏轼人生矛盾的两面,一面是客,感叹人生苦短,壮志未酬;一面是主,妙释人生哲理,笑谈明月清风。用“由悲转喜”这一情感线索贯穿全文。这种主客问答的结构安排和欲扬先抑的写作特点便于苏轼对人生哲理的阐述以及作者创作思想的表达。
  其次是《赤壁赋》情、景、理完美结合。借景抒情,由景生情,由情入理,情理皆趣。作者重点描绘了清风、明月、江水等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色彩柔和、空灵虚幻的画面。如此良辰美景,本应少不了赏心乐事。可是苏轼怎么也开心不起来,是啊,一个羁旅之人,又是无端受冤,又怎么能够开心呢?“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然而苏轼就是苏轼,他想借山水来排遣心中的苦闷,却不会走不出山水,不会学阮籍“岂效穷途之哭”。寄情山水,卻不为山水所困,而是从山水之中获得了某种启示,参悟了人生至理,从此从一个无人企及的高度来俯视人生。当然苏轼只是苏轼,一个封建士大夫,为官为宦的思想,最终难以摆脱为人摆布的命运,在幻梦破灭之后,走向山水是一种宿命的必然。这一切都在《赤壁赋》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再说说《月迹》,作者贾平凹通过祖孙二代人之间的对话来安排文章的情节,通过随形换景的手法描写了月之迹,重点描写了堂中月、院中月、水中月和心中月。作者敢于突破月的传统意象赋予了新的象征意义。在情感线索上,由不满足到满足,也是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既写出了寻到之后的幸福,又写出了寻找过程的不易,揭示了幸福的生活要靠自己去追求的道理。
  两篇文章都安排了人物对话,并且对话的一方都是作者有意虚设的,并非实有其人,《赤壁赋》中的客,《月迹》中奶奶。客是苏轼的另一面,奶奶是智慧的化身,是一个引领我们去追求美好生活的老人。作者通过他们展开文章的内容,也通过他们揭示文章的主题意义。
  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一篇由悲转喜,一篇由不满足到满足。结尾处都安排了甜蜜地睡去这一情景来达到“扬”的目的。
  《赤壁赋》是我国古代的名篇,《月迹》是我国当代的美文。它们都是中国文化长河中闪光的贝壳。文学大师们不为世俗所纷扰,静守着那一方灵魂的乐土。为自己也为他人在夜深人静时找到了一个灵魂的归宿。
其他文献
天津春发香精香料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成味香精的龙头企业之一,十几年来,一直坚持科技创新,实施技术与质量兴企发展战略,以生物工程技术为主体,形成了集酶解、美拉德反应、微胶
近年来,随着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不断实施和免费开放政策的不断落实,青海省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从经费保障、人才培养、资源建设、服务水平等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和改进,并利用基层公共图书馆现存资源优势,为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当地党政领导决策,为广大农牧民读者提供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文献信息、致富信息,为广大青少年读者、就业迎考读者以及其他读者群体提供了较为优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日渐看重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而油脂食品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变
一、抓好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抓好数学阅读课教学。数学学习和书本紧密相连,进行数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数学阅读课就是课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当然,在阅读之前,教师应当给学生划定一个阅读的框框,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对学生在阅读中碰到的问题进行解难释疑;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阅读思维、分析练习,弄清知识原理,学会例题,也可以对例题进行仔细研究,寻找多
战后以来,日本政治始终呈现保守化和右倾化的态势,只是各个历史时期表现的内容或方式有所不同而已.旧金山条约签字后,日本旧皇国史观沉渣泛起,一大批负有战争责任的政治家、
从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随即出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对着新的国家的出现,苏联的工作重心已经从政治工作开始向经济工作进行战役,毕竟,一个社会制度的
酒,存于大自然的物质,一种有机化合物,含糖物质在酶的作用下变为酒精,再加上其他物质勾兑,便成各种香型的美酒。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炽热似火,冷酷像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
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实施又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多提“为什么”,让学生有不同看法和做法,让学生自己做,同时,老师还要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明确
文备众体是唐代传奇的一个独特的艺术体制。文章试从文备众体的角度切入,对韩愈传奇体散文《毛颖传》进行文体的初步分析,发掘其文体学上的价值,这为清晰地表达出作者于嬉笑怒骂
从前,有一个很有钱的富翁,他准备了一大袋的黄金放在床头,这样他每天睡觉时就能看到黄金,摸到黄金。但是有一天,他开始担心这袋黄金随时会被歹徒偷走,于是就跑到森林里,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