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教学结合是当前高职英语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英语教学实际出发,结合笔者的教学经历,尝试探索在医学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将融入医学元素的课程思政潜移默化地加入其中,培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和医德医风。使英语课程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帮助医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课程思政;英语教学;医学人文素养
【作者简介】余悦(1988-),女,汉族,河南邓州人,硕士,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公共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语料库语言学、英语教学。
医学高职院校在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医护工作者。但由于受高职院校生源水平有限、在校教学时间相对较短等这些共性因素的影响,高职医学生虽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优秀,但在职业观、思想品德、医学人文素养等方面的教育仍需加强。因此在日常课程中加入课程思政是很有必要的。
一、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
教书育人是全体教师共同的职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并非是思政教师的任务。从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到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都指出了各类课程应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这些都为高职英语教育指明了方向。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能局限于对学生语言知识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格培養,将教书育人与立德树人紧密相结合,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英语课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课时较多,跨时长,在医学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课程中地位十分重要。英语作为语言本身,其与文化密切相关,涉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也更容易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在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英语的语言特点及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通过客观地对比中西方文化及价值观的异同,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越性,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另外,作为医学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也应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医学元素。医学院校培养的是医护工作者,其将来的工作对象是病患,既要与病患建立和谐、友好的医患关系,也要具有高尚的职业操守、医德医风。因此在英语课程思政中加入对学生同情心、责任心、服务意识等医学人文教育的内容。
二、课程思政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教育是教与学的结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应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并将课程思政的内容巧妙的穿插进去,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以下笔者列举两个教学实例,尝试探索在英语语言教学中进行融入医学元素的课程思政。
1.将课程思政穿插在课堂英语语言教学中。以《新视野大学英语》(外研社出版)第一册第六单元Section A “The Trashman”为例来阐述笔者如何将课程思政应用于英语语言教学实践的。
本篇课文以美国两名清洁工的日常对话为背景,展现了基层劳动者在辛勤劳动,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却遭受到不公平对待。而作为清洁工本人,虽心有不满,但仍能摆正心态,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坚守岗位,辛勤工作。根据课文内容,笔者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如下设计:
首先,笔者通过Free Talk 的方式让学生畅想自己将来工作的性质、工作环境、待遇、受社会重视程度等。通过学生的回答不难看出学生对于自己的将来都有十分美好的畅想,认为通过努力一定有光明的前途。笔者对于此方面的回答给予了肯定。当然,由于阅历的缺乏、认知的局限等原因,学生的回答有一定的片面性,比如过于强调工资待遇的优越性,将青年时代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看得过于容易等。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总结出学生倾向于所谓体面的工作,对基层工作存在一定的歧视。
其次,笔者通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清洁工的日常工作,以及西方国家清洁工罢工后社会的狼藉。向学生提出问题:成为一名合格的清洁工需要什么样的品质?我们的生活可以离开清洁工吗?提问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成为一名合格的清洁工并非易事;任何工作都需要付出辛勤汗水;只有用心才能做好每项工作。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对于基层劳动工作者的偏见。
再次,笔者向学生展示基层医护工作者在工作中的照片,并与一些夸张不符合实际的医护工作者的影视片段进行对比展示。让学生理解作为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其工作并没有那么光鲜亮丽,而是时刻都在争分夺秒,救病人于水火。循着学生的心理变化,笔者抛出接下来的问题:成为一名优秀的医护工作者需要什么样的品质?你做好准备了吗?通过这一过程,将课文内容过渡到学生将要从事的医护工作,使学生自己认真思考自己未来的工作,引导学生踏实地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医护工作者而武装自己,而不是好高骛远,急功近利。
最后,笔者自然而然地将课本语言知识的学习过渡到学生的专业及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进行了英语语言应用,又对自己将来的职业、人生有一定的思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
2.开设特色医学影视欣赏课程,进一步开展课程思政。本课程是将医学主题的原版外文影视作品和国产医疗主题影视作品引入课堂。师生一同观看,并在观看后就其中特定情节展开讨论,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对比中西方不同价值观下医护工作者不同的工作态度,又促使学生就故事中蕴含的医学人文精神进行思考。笔者以《实习医生格蕾》为例来阐述这一课程设计。《实习医生格蕾》是美国广播公司(ABC)出品的一部季播电视剧。讲述的是以格蕾为代表的几名医学院实习医生在医院实习过程中在事业上经历的磨炼并最终成长为合格医生的故事。本课节选的《实习医生格蕾》第一季第九集,讲述的是在传染病大爆发的情况下,医护工作者如何应对的情节。在影片中,面对突如其来的传染病,在不知道传染源、对该疾病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美国医院的医生大多选择了逃避,只有几个实习医生坚持救治病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英语教学;医学人文素养
【作者简介】余悦(1988-),女,汉族,河南邓州人,硕士,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公共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语料库语言学、英语教学。
医学高职院校在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医护工作者。但由于受高职院校生源水平有限、在校教学时间相对较短等这些共性因素的影响,高职医学生虽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优秀,但在职业观、思想品德、医学人文素养等方面的教育仍需加强。因此在日常课程中加入课程思政是很有必要的。
一、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
教书育人是全体教师共同的职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并非是思政教师的任务。从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到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都指出了各类课程应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这些都为高职英语教育指明了方向。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能局限于对学生语言知识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格培養,将教书育人与立德树人紧密相结合,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英语课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课时较多,跨时长,在医学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课程中地位十分重要。英语作为语言本身,其与文化密切相关,涉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也更容易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在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英语的语言特点及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通过客观地对比中西方文化及价值观的异同,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越性,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另外,作为医学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也应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医学元素。医学院校培养的是医护工作者,其将来的工作对象是病患,既要与病患建立和谐、友好的医患关系,也要具有高尚的职业操守、医德医风。因此在英语课程思政中加入对学生同情心、责任心、服务意识等医学人文教育的内容。
二、课程思政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教育是教与学的结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应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并将课程思政的内容巧妙的穿插进去,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以下笔者列举两个教学实例,尝试探索在英语语言教学中进行融入医学元素的课程思政。
1.将课程思政穿插在课堂英语语言教学中。以《新视野大学英语》(外研社出版)第一册第六单元Section A “The Trashman”为例来阐述笔者如何将课程思政应用于英语语言教学实践的。
本篇课文以美国两名清洁工的日常对话为背景,展现了基层劳动者在辛勤劳动,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却遭受到不公平对待。而作为清洁工本人,虽心有不满,但仍能摆正心态,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坚守岗位,辛勤工作。根据课文内容,笔者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如下设计:
首先,笔者通过Free Talk 的方式让学生畅想自己将来工作的性质、工作环境、待遇、受社会重视程度等。通过学生的回答不难看出学生对于自己的将来都有十分美好的畅想,认为通过努力一定有光明的前途。笔者对于此方面的回答给予了肯定。当然,由于阅历的缺乏、认知的局限等原因,学生的回答有一定的片面性,比如过于强调工资待遇的优越性,将青年时代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看得过于容易等。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总结出学生倾向于所谓体面的工作,对基层工作存在一定的歧视。
其次,笔者通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清洁工的日常工作,以及西方国家清洁工罢工后社会的狼藉。向学生提出问题:成为一名合格的清洁工需要什么样的品质?我们的生活可以离开清洁工吗?提问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成为一名合格的清洁工并非易事;任何工作都需要付出辛勤汗水;只有用心才能做好每项工作。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对于基层劳动工作者的偏见。
再次,笔者向学生展示基层医护工作者在工作中的照片,并与一些夸张不符合实际的医护工作者的影视片段进行对比展示。让学生理解作为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其工作并没有那么光鲜亮丽,而是时刻都在争分夺秒,救病人于水火。循着学生的心理变化,笔者抛出接下来的问题:成为一名优秀的医护工作者需要什么样的品质?你做好准备了吗?通过这一过程,将课文内容过渡到学生将要从事的医护工作,使学生自己认真思考自己未来的工作,引导学生踏实地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医护工作者而武装自己,而不是好高骛远,急功近利。
最后,笔者自然而然地将课本语言知识的学习过渡到学生的专业及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进行了英语语言应用,又对自己将来的职业、人生有一定的思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
2.开设特色医学影视欣赏课程,进一步开展课程思政。本课程是将医学主题的原版外文影视作品和国产医疗主题影视作品引入课堂。师生一同观看,并在观看后就其中特定情节展开讨论,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对比中西方不同价值观下医护工作者不同的工作态度,又促使学生就故事中蕴含的医学人文精神进行思考。笔者以《实习医生格蕾》为例来阐述这一课程设计。《实习医生格蕾》是美国广播公司(ABC)出品的一部季播电视剧。讲述的是以格蕾为代表的几名医学院实习医生在医院实习过程中在事业上经历的磨炼并最终成长为合格医生的故事。本课节选的《实习医生格蕾》第一季第九集,讲述的是在传染病大爆发的情况下,医护工作者如何应对的情节。在影片中,面对突如其来的传染病,在不知道传染源、对该疾病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美国医院的医生大多选择了逃避,只有几个实习医生坚持救治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