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实施预见性超前护理探讨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实施预见性超前护理探索,提高抢救成活率,培训外科护士敏捷熟练的急救能力。方法:对36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以临床症状为指标,进行快速评估,早期护理诊断,制定措施,从而实施超前救治。结果:36例抢救成功率97%,并发症明显下降。结论:在医嘱下达之前,准确实施超前治疗护理,赢得抢救“黄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超前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02年1月~2005年10月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36例,其中男12例,女24例,年龄28~74岁,平均65岁。经实验室、B超、CT检查, 确诊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的持续性剧烈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血尿淀粉酶升高,其中22例出现休克及腹膜刺激征(61%),10例出现肺功能衰竭(27.8%),就诊时间20分钟~12小时。
  预防休克的发生:①监测生命体征指标: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可在短时间内出现休克,通过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判断有无休克。②是否有意识改变:如出现烦躁、谵妄、淡漠、昏迷,提示病情已相当严重;如出现焦虑不安、幻觉、定向障碍、失语、昏迷者,提示已并发胰性脑病。③准确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若每小时尿量<30ml或24小时尿量<500ml,应考虑有脱水、休克或肾衰。④早期提供实验室动态数据: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血钙降低,血糖升高,严重感染时白细胞升高;循环衰竭及呼吸衰竭时出现动脉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pH升高、血钾升高;肝肾功能衰竭时可出现血浆白蛋白降低,白球蛋白比例失调,胆红素及血清转氨酶升高,肌苷和尿素氮升高等[1]
  预测腹腔状态:①是否有腹痛性质改变:腹痛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体征。95%以上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多数发作突然,疼痛剧烈,以剑突下区最为多见。应及早做好剖腹探查手术的准备。②是否有腹围、腹压改变。③饮食的措施:患者入院后即给予下胃管,采取禁食及胃肠减压。在血尿淀粉酶降至正常,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后,可进低糖低脂流食,如藕粉、米汤等,少食多餐适宜为度,适当加量,直到每日恢复3餐。但忌油腻、高蛋白饮食,特别不可酗酒。④及早通便。⑤预测呼吸状态: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可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特别是腹腔内压力增加可导致胸腔压力升高,发展为成人呼吸窘迫症[2]。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加压氧气吸入,早期给予持续正压辅助通气,纠正低氧血症。随时评估患者的呼吸频率和节律变化,及时清理呼吸道防止舌后坠,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
  及早建立静脉通路,加强巡视,观察静脉液体输入情况。
  积极术前准备,均在无医嘱或口头医嘱下实施预见性超前护理及诊疗,争取抢救的“黄金时间”及手术时机。
  
  结 果
  35例救治成功,其中痊愈33例,2例发生并发症,死亡1例,死亡率2.7%。
  
  讨 论
  实施超前护理,缩短了抗休克和防止多器官并发症的时间。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病人到病房后,最初的抢救速度和抢救质量对疾病的预后关系重大。通过对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等指标的临床观察,迅速做出护理诊断,使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及时、合理、有效治疗,使抢救工作由被动救治转为主动救治,成为生命绿色通道。
  超前术前准备,使护士不再是以往的被动按医嘱执行准备,而是通过对病人病情的评估,主动采取相应措施,及早为手术做好准备,使病人及时得到手术治疗。
  通过实施预见性超前护理,使病人赢得了宝贵的抢救“黄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同时,提高了护士的急救意识,建立了快速反应的急诊抢救机制,培训了动作敏捷、观察能力强、操作技术熟练、急救能力高的外科护士。
  
  参考文献
  1 魯连桂.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233.
  2 孙家邦,朱斌.爆发性胰腺炎的诊断、治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⑴:23-24.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经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的护理方法。方法:进行198例微创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结果:195例手术成功,成功率98%。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是当前较为理想有效
我们从1999年1月~1999年11月,用减肥煎剂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症100余例,并与轻身减肥片对照,现将59例资料完整的患者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59例均为我院综合科收治的
更年期综合征是由于肾气衰弱、五脏亏损、阴阳失调所致,应用针灸治疗可振奋阳气,达阳生阴,调补五脏,平衡阴阳,调理五脏之志,使精神情志活动趋于正常而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