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石漠化区不同群落土壤碳氮磷垂直分异及化学计量特征

来源 :西南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揭示黔西南石漠化区不同群落土壤碳氮磷空间分布及化学计量的垂直分异规律,为黔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区生态治理和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5种植物群落下不同深度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SOC、TN、TP的变幅分别为11.98~32.91、1.98~4.99和0.43~1.69 g/kg,SOC、TN总体随土层加深而降低,TP在各土层间无明显变化;C∶N、C∶P、N∶P的变化范围依次为4.64~7.87、11.49~33.98、1.91~5.28,总体格局呈上高下低变化;C∶N低于全国平均水平,C∶P总体水平较高,N∶P<14,指示N亏缺,植物生长易受N限制.土壤SOC、TN、TP呈两两极显著正相关,C∶P与C∶N、N∶P呈极显著正相关;C∶P与TN呈显著负相关;SOC与N∶P之间为反向作用效应.[结论]人工恢复植物群落土壤全量养分高于荒地,养分积累能力较强;化学计量比特征SOC分解、矿化率高,P矿化能力弱、有效性低;研究区全量养分之间关系密切,土壤生态系统内养分平衡具有较强的正向调控机制,C、N之间存在互馈效应,C制约着N、P元素的比例关系.
其他文献
[目的]在耕地分类型差异下,基于“三位一体”保护视角剖析耕地内水旱地在数量质量生态的时空演变轨迹及特征差异,实现数量质量生态共同发展.[方法]以三峡库区江津区为例,应用土地利用现状和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成果数据,采用标准差椭圆、景观格局指数、最近邻指数法等研究水旱地数量、质量、生态的时空演变格局.[结果]①江津区水田、旱地在空间格局上具有显著聚集性的分布特征,旱地数量分布呈现中高北低,水田分布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②质量,水田整体质量等级高于旱地,水旱地呈现出 自中西部向南北两端等别逐渐降低的趋势;③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