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翻译人才本土化培养问题研究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xiaoqianq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高职院校和区域经济发展集聚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分析翻译人才需求现状,洞悉区域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知识的内涵,分析当前高职院校ESP翻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探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校企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期为相关主管部门及高校提供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ESP翻译人才;培养策略
  一、区域经济发展对ESP翻译人才的需求现状分析
  当前大学生就业卖方市场情况下,商贸外语类大学生毕业生就业人员比较多,大学生也基本采用“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愿意在小城市先就业。但是,由于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地处小城市,发展空间有限,优秀的商贸外语人才在度过了实习期、掌握了外贸各项技能后纷纷离开,投奔大中城市。
  在所需要翻译人才应具备素质方面,大多数企事业单位注重翻译人才ESP学习背景及翻译资格证书,而对其在校期间的考试成绩并不做过多重视。这符合企业国际贸易的需要,国为翻译人才需要与各国人员打交道,且有些单位要求翻译人才在国外长驻,因而怎样与对方人员交流显得非常重要。
  二、高职院校ESP翻译人才培养问题
  (一)翻译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外语专业的翻译课长期以来教学目标笼统不清,这种状况甚至影响到翻译教学大纲的制定,上翻译课似乎主要就是为了应付八级考试,翻译课的教学跟语言教学没多大区别。
  (二)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翻译课程设置注重翻译模块和语言文化知识模块,缺乏以内容为依托的ESP教学模块,教学和教育目标陈旧,偏离翻译人才市场的需求。[2]在省内的很多大学,外语教学课程目标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缺乏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没有充分与地方的经济和文化状况,增添经济发展中急缺的ESP模块,也没有对翻译人才的就业方向和人才市场进行充分的调查。
  (三)翻译师资缺乏、教学模式落后
  河南省内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没有设置专门培养翻译人才的翻译专业,一般翻译教学往往是外语专业的一门课程。即使有些高校设置了翻译学院或翻译专业,但缺乏具有丰富ESP翻译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往往翻译老师不懂ESP专业,懂ESP专业的老师不懂翻译。缺乏富有ESP翻译实践经验的师资是制约目前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的瓶颈。课堂教学模式也多为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对翻译课兴趣不高,翻译测试内容和方式不够科学。
  三、ESP翻译人才本土化培养对策
  (一)合理配置高校资源,做到翻译人才优势利用,多元并补
  在以后的翻译人才培养中应该加大培养力度,注重英语类翻译人才ESP培养的质量,并有所侧重适应企业各单位的发制品、外贸翻译人才培养。首先,保持英语翻译人才培养优势,加强ESP翻译人才培养。在以后的培养中应该注重继续增加翻译生员在招生中的比重,从而更多地提供英语类翻译人才。翻译人才的最大问题是ESP能力的缺失,因此需根据英语翻译人才优势,集结优秀翻译人才加强ESP素质的培养,做到多元互补。
  (二)加强翻译课程改革,教学兼顾社会ESP需求
  翻译课程设置应该联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翻译课程设置须以实践教学为导向,可以从外语专业三年级开始增加经济、商务、金融、贸易、科学技术、广告、新闻媒体等内容,以及一些与翻译实践过程密切相关的一些实用的技能性课程,如编辑学、标点符号、笔记和速记等,以切实提高他们的翻译实践能力。
  首先,改變原来重文学、轻实用的倾向,打破原来重语言知识、轻文化知识的做法,教材选用、授课内容、课外练习等方面皆抓住三个关键词:“文化”、“实用”和“本地”。[3]可以有选择地开设一些翻译类课程,如发制品翻译、蜡业英语翻译、医药英语翻译、字幕翻译、配音翻译、机器翻译等。为实现翻译人才的本土化要求,必须根据翻译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的兴趣设置一些翻译类的选修课程,如口译、笔译、法律翻译、旅游翻译、商务翻译、财经翻译、劳务翻译、新闻翻译、各类技术翻译等。
  其次,构建“基础平台+翻译方向+ESP模块”的课程体系。构建以外语为工具、以跨学科专业为方向、目标明确、体系合理、结构优化的课程体系,旨在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的系统性、连续性和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所谓基础平台结构主要由公共基础课、英语专业基础课组成。ESP模块为适应学生志趣和能力发展的多样化而提供的课程,主要涉及以下五个领域语言文学、新闻媒体、科技资讯、财经商务、法律政务,地方院校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开展相应的ESP课堂教学。
  (三)改变传统翻译教学方法,更新翻译教学理念
  在翻译教学中,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必须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4]首先,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翻译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翻译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意培养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独立学习的能力,努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强调学生自己的个性发展。其次,尽管在外语教学中模仿语言技能训练是必要的,但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批评和论辩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采取精讲多练的形式,尽量压缩授课时间,经常设置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能够积极进行探索。同时,以教师讲评和学生评议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讲评不仅要进行错误分析,更要介绍优秀译文供学生参考。
  (四)加大翻译师资队伍ESP能力培养
  师资建设队伍问题乃重中之重,优秀的教师团队才能够合理地制定教学大纲、采用合理的课程设置、选取优质翻译教材、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并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估。ESP师资培养途径如下:一是校际合作。与国外高校建立互换翻译学者机制,教师可以访问学者、短期研修或攻读学位等形式到对方国家访问或学习,进一步了解目标语国家的语言和文化以及教学科研运作方式。与国内院校合作,引进、送出人才,并利用这批人才带动其他人才的成长,也可以称为复制人才。聘请翻译界的领军人物讲学,培养师资队伍,当整个师资队伍达到较高水平时,高端人才将会不断涌现。二是校企合作。高校可以和企业合作,实现双赢,如学院翻译教师与发制品企业、机电企业和钧瓷企业等合作,老师学到了专业知识,企业获得了急需的ESP外宣翻译。
  四、结语
  高职院校服务地方,ESP翻译人才的培依靠高职院校的办学思路的改变,一方面要注重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要重视高校ESP教师的培养、ESP科研的开展和课堂教学的推进。这样,ESP翻译人才的培养才能立竿见影。
  【参考文献】
  [1]王爱琴.基于本土实用文本的翻译教学[J].中国科技翻译,2009(12):27-30
  [2]洪溪珧.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翻译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5):157-160
  [3]陈科芳.关于本科翻译专业社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J].中国翻译,2009(3):50-53
  [4]潘华凌,刘兵飞.翻译人才需求状况调查及其培养对策研究——基于江西省的情况[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1):79-84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建筑行业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建筑的结构设计一直是建筑工程的重点环节,对建筑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概念设计和结构措施是建筑结构设计的两大组成部分,需要我们进行重点关注。这两部分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应用,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进步。本文对这两部分的概念和实际应用进行研究分析,希望可以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
摘 要:近几年,我国各地工程项目数量都在日益增加,其中建筑工程就是比较常见的项目类型,而随着这类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众多周知,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关系着最终项目的经济效益,同时对于建筑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此,做好造价管理工作尤为关键,这就需要有关管理者能够加强各个阶段的动态造价控制与管理,以实现经济利益的提高。
我仍然十分震惊,在房间里来回转着,尽量集中精力想应该把什么放进手提箱里.那天傍晚,我接到一个从密苏里州老家打来的电话,告诉我说:我的弟弟和他的妻子,他妻子的妹妹和两个
文化对语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语言与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中西文化的差异可以在各自的语言上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出来,并且对英汉翻译过程中的语义理解和传达
进入21世纪,特别是9.11事件和阿富汗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陆军一直致力于从根本上改变陆军情报工作的面貌,本文介绍了美国陆军情报与安全司令部的改革情况.
现代语言学是一门先进的学科,它有系统完整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本体以及应用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研究都会给高考语文教学带来实践性的意义.教师应该借鉴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方
曾经我想以为题写一部长篇小说.rn然而这部长篇的构思以及为此积累的一箱资料,在十年浩劫中全部化为灰烬--如今我生命的年轮,已经画了84圈.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规定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也是基础阶段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英语课不是单纯的知识课,而是语言实践课。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英语交际性教学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重视。本文主要讲述了如何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及相关的课堂教学实务。要求教师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教;也要求学生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学;还要求师生在课上课下把英语作
摘 要:近几年,我国各个领域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建筑工程建设步伐也有所加快,而随着建筑工程项目数量的日益增加,建筑结构也越来越多样且复杂,基于混凝土建筑结构为主的建筑物占据主要部分。而在该结构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施工单位能够提高对于模板施工环节的重视程度,并且相关施工人员也要懂得掌握关键的施工技术要点,按照要求合理的进行应用,以提高模板施工质量水平,满足实际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的基本要求,更好的促
摘 要:施工单位在展开建筑建设活动时,应当在既有的施工技术的基础上,创新技术应用方法,从既有的工程质量缺陷出发,通过改进施工应用技术来提升建设建设效率与最终的工程质量。随着建筑形式的不断丰富,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当前的工程活动中的必要行为。现根据建筑建设情况,研究创新施工技术与技术应用的情况。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应用  城市建筑的施工要求朝着复杂化与多样化的方向转变,施工单位也需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