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信风的由来
400多年前,当航海探险家麦哲仑带领船队第一次越过南半球的西风带向太平洋驶去的时候,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长达几个月的航程中,大海显得非常顺从人意。开始,海面上一直徐徐吹着东南风,把船一直推向西行。后来,东南风渐渐减弱,大海变得非常平静。最后,船队顺利地到达亚洲的菲律宾群岛。原来,这是信风帮了他们的大忙。
我们知道,风是从高压地带吹向低压地带的,信风是在接近地面从纬度30°的副热带高压吹向赤道低压区的一种风。这种风在固定的地区定时出现,而且风向不变,非常守信用,所以人们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信风。由于地球自转所形成的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总使空气运动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因此,南北半球信风的风向很不一致。在北半球,风从东北刮向西南,称“东北信风”;在南半球,风从东南向西北刮,称“东南信风”。麦哲仑船队在通过太平洋时正是遇到“东南信风带”,然后再进入“赤道无风带”,而最终完成这项伟大的创举的。
二、 信风的移动
南北半球上的信风带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南北移动。如北半球太平洋上的东北信风带,每年3月份位于北纬5°—25°,到了9月份,整个风带向北移动到北纬 10°—30°,到第二年3月份,整个风带又退回到北纬5°—25°附近 。这样,在信风带活动范围的特定区域内,就会出现信风周期性的变化现象。
三、 信风与降水
信风与降水量问题是复习时经常忽视的知识点,也是难点。很多同学见到信风的时候,马上认为该区域肯定是非常干旱的。其实这是个误区,其实信风控制的地区有的地区有的降水少,有的降水多,这与所处的海陆位置和地形状况等因素有关。
第一,地球上受主要信风影响的地区。在地球上,位于信风带的地区主要是亚欧大陆的西亚地区、非洲大陆南北部、南美洲大陆中东部、北美的墨西哥高原和澳大利亚中北部地区。
第二,要明确信风少雨区的分布位置。一是在非洲北部和西亚受东北信风影响,这里的信风从内陆干旱区吹来,湿度小,降水相当少;二是非洲大陆南部和南美大陆东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这里的信风均从海洋吹来,但受高原地形的阻挡影响,海洋上湿润气流很难到达,降水也稀少。此外北美的墨西哥高原也是如此。三是澳大利亚大陆的大分水岭西部,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是雨影区,降水也特别少。
第三,要掌握信风多雨区的分布位置。信风并不是不能带来大量的降水,在一些高原边缘的沿海地带或沿岸山地的迎风坡,信风往往会带来大量的降水。如巴西高原的东南沿海、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沿海,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而在山地迎风坡形成地形雨,降水丰富,再加上这些地区本来纬度较低,从而使这几个地区都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唐山市丰南区第二中学)
400多年前,当航海探险家麦哲仑带领船队第一次越过南半球的西风带向太平洋驶去的时候,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长达几个月的航程中,大海显得非常顺从人意。开始,海面上一直徐徐吹着东南风,把船一直推向西行。后来,东南风渐渐减弱,大海变得非常平静。最后,船队顺利地到达亚洲的菲律宾群岛。原来,这是信风帮了他们的大忙。
我们知道,风是从高压地带吹向低压地带的,信风是在接近地面从纬度30°的副热带高压吹向赤道低压区的一种风。这种风在固定的地区定时出现,而且风向不变,非常守信用,所以人们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信风。由于地球自转所形成的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总使空气运动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因此,南北半球信风的风向很不一致。在北半球,风从东北刮向西南,称“东北信风”;在南半球,风从东南向西北刮,称“东南信风”。麦哲仑船队在通过太平洋时正是遇到“东南信风带”,然后再进入“赤道无风带”,而最终完成这项伟大的创举的。
二、 信风的移动
南北半球上的信风带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南北移动。如北半球太平洋上的东北信风带,每年3月份位于北纬5°—25°,到了9月份,整个风带向北移动到北纬 10°—30°,到第二年3月份,整个风带又退回到北纬5°—25°附近 。这样,在信风带活动范围的特定区域内,就会出现信风周期性的变化现象。
三、 信风与降水
信风与降水量问题是复习时经常忽视的知识点,也是难点。很多同学见到信风的时候,马上认为该区域肯定是非常干旱的。其实这是个误区,其实信风控制的地区有的地区有的降水少,有的降水多,这与所处的海陆位置和地形状况等因素有关。
第一,地球上受主要信风影响的地区。在地球上,位于信风带的地区主要是亚欧大陆的西亚地区、非洲大陆南北部、南美洲大陆中东部、北美的墨西哥高原和澳大利亚中北部地区。
第二,要明确信风少雨区的分布位置。一是在非洲北部和西亚受东北信风影响,这里的信风从内陆干旱区吹来,湿度小,降水相当少;二是非洲大陆南部和南美大陆东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这里的信风均从海洋吹来,但受高原地形的阻挡影响,海洋上湿润气流很难到达,降水也稀少。此外北美的墨西哥高原也是如此。三是澳大利亚大陆的大分水岭西部,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是雨影区,降水也特别少。
第三,要掌握信风多雨区的分布位置。信风并不是不能带来大量的降水,在一些高原边缘的沿海地带或沿岸山地的迎风坡,信风往往会带来大量的降水。如巴西高原的东南沿海、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沿海,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而在山地迎风坡形成地形雨,降水丰富,再加上这些地区本来纬度较低,从而使这几个地区都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唐山市丰南区第二中学)